摘要: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2024 年 5 月 14 日,
长城凝聚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要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2024 年 5 月 14 日,总书记给北京市延庆区八达岭镇石峡村的乡亲们回信,再次强调,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希望大家接续努力、久久为功,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弘扬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带动更多人了解长城、保护长城,把祖先留下的这份珍贵财富世世代代传下去,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延庆,作为北京长城资源最为丰富的区域,境内长城绵延 200 余公里,占北京段的三分之一,犹如一条巨龙横亘在延庆的崇山峻岭之间。长城不仅是延庆的地理标识,更是延庆的文化根脉。 在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指引下,延庆区以保护长城为根基,以传承长城文化为使命,以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积极探索长城保护与利用的新路径,让古老的长城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全民守护,让长城 “容颜永驻”
“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 这是总书记对石峡村乡亲们的殷切期望,也是对全体延庆人民的深情嘱托。 在石峡村,守护长城的故事由来已久。从上世纪 80 年代起,村里的乡亲们就自发成立了长城保护协会,义务守护长城。40 多年来,他们风雨无阻,接力传承,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长城的热爱与责任。如今,石峡村的长城保护员已发展到 30 余人,他们每天穿梭在长城上,清理垃圾、劝阻游客不文明行为、监测长城病害,成为长城的忠诚守护者。
在延庆,像石峡村这样的长城保护队伍还有很多。为了进一步加强长城保护工作,延庆区构建了 “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的保护体系,成立了长城管理处,出台了《延庆区长城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各部门、各乡镇的保护职责,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同时,延庆区还积极发动社会力量参与长城保护,组建了长城保护志愿者队伍,开展了 “长城保护员 + 志愿者” 联动机制,让更多人了解长城、热爱长城、保护长城。
科技赋能,为长城保护插上 “智慧翅膀”。延庆区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巡查、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对长城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长城保护中的问题。此外,延庆区还开展了长城数字化保护项目,通过三维重建、虚拟现实等技术,对长城进行数字化存档,为长城保护和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延庆区累计投入资金数亿元,实施了 50 余项长城抢险保护项目,修缮城堡 19 座、墙体 22247.96 延米、敌台 106 座、烽火台 10 座,砖石长城抢险修缮率达到 88%。未来 3 年,延庆区还计划修缮长城精华重点段落 3700 米,实现砖石长城全线无险情。在延庆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长城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容颜永驻”。
传承文化,让长城 “活” 起来
长城不仅是一座雄伟的建筑,更是一部厚重的史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如何让长城文化 “活” 起来,让更多人了解长城、爱上长城?延庆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走进八达岭长城脚下的中国长城博物馆,仿佛置身于长城的历史长河之中。馆内通过丰富的文物、图片、多媒体等展示手段,生动地展现了长城的历史变迁、建筑特色、军事防御体系以及长城文化的内涵与价值。2024 年,中国长城博物馆启动了改造提升工程,新建后的博物馆面积将扩展到 1.6 万平方米,展陈内容将更加丰富,展示手段将更加先进,将成为传承长城文化、加强国际交往、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场所。
除了博物馆,延庆区还充分利用长城沿线的历史遗迹、村落、民俗等资源,打造了一批长城文化体验项目。在石峡村,游客可以走进长城文化展示馆,了解长城的修建历史和防御体系;可以跟随长城保护员登上长城,亲身体验长城的壮美与沧桑;还可以参与长城砖制作、长城拓片等传统技艺活动,感受长城文化的魅力。在岔道古城,游客可以漫步在古街古巷,欣赏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品尝地道的延庆美食,体验古城的独特韵味。
为了让长城文化走进千家万户,延庆区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长城文化宣传活动。举办长城文化节、长城摄影大赛、长城诗词大会等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参与;编写长城文化教材,将长城文化纳入中小学教育体系,让孩子们从小树立保护长城、传承文化的意识;利用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长城文化短视频、直播节目等,让更多人通过网络了解长城、爱上长城。
文旅融合,让长城成为乡村振兴 “新引擎”
长城,不仅是延庆的文化瑰宝,更是延庆的发展财富。近年来,延庆区充分发挥长城资源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让长城成为乡村振兴的 “新引擎”。 石峡村,这个曾经的偏远小山村,如今已成为一房难求的民俗村。依托长城资源,石峡村大力发展精品民宿,推出了长城人家、长城驿站等特色民宿品牌。这些民宿在保留传统民居风貌的基础上,融入了长城文化元素,让游客在享受舒适住宿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长城文化氛围。2024 年,石峡村接待游客 5 万余人次,旅游收入达到 500 余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 3 万元。
在延庆,像石峡村这样因长城而兴的乡村还有很多。八达岭镇东沟村,利用长城周边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打造了长城国际文化村,吸引了众多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大庄科乡香屯村,依托古长城和原始次生林资源,开发了徒步穿越、露营探险等旅游项目,成为京郊热门旅游打卡地。
为了进一步推动长城沿线乡村旅游发展,延庆区制定了《延庆区长城文化带旅游发展规划》,加大了对长城沿线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完善了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同时,延庆区还积极培育长城旅游新业态,推出了长城马拉松、长城自行车赛、长城越野赛等体育旅游项目,举办了长城音乐季、长城露营节等文化旅游活动,让游客在欣赏长城美景的同时,也能体验到丰富多彩的旅游活动。 2024 年,延庆区长城沿线乡村接待游客超过 500 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 5 亿元,带动了沿线 2000 余户村民增收致富。长城,正成为延庆乡村振兴的 “新引擎”,引领着延庆人民走上富裕幸福的康庄大道。
“长城高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 站在长城之上,俯瞰延庆大地,山川秀丽,乡村繁荣,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文化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在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的指引下,延庆区将继续像守护家园一样守护好长城,传承好长城文化,讲好长城故事,让长城这一中华民族的瑰宝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延庆力量。
来源:跟往事再干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