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事情终是反转了,赢者非赢,败者非败,事件变成一只苍蝇,再恶心也得吃下咽下,也包括我们网民们。
这个事情终是反转了,赢者非赢,败者非败,事件变成一只苍蝇,再恶心也得吃下咽下,也包括我们网民们。
在这场稀里糊涂的声讨浪潮中,网民们的位置突出且尴尬,口口声声铸就一把利刃,把银行推向裸泳沙滩。
舆论真的可以形成压力,名气越大越怕这个,一不小心便万劫不复。
而本事件中其实还有一位可怜巴巴的人儿,即那位被放弃治疗的老太太,没在急救室咽气,没在自家床上咽气,却在众目睽睽的公共场合,咽下了最后一口气,老太太的亲人们,没来得及悲伤,只顾着愤怒的讨要一个说法,把老太太离世的责任,按在不相干人的头上。
老太太的家属,真的对不起老太太,还用老太太来说事,是大不敬。
5月15日,一则"重病老人在银行取钱去世"的消息在网络间散播开来,如此吸睛标题一下子抓住了网民,本来大家对银行颇有微词,借"老人去世"的机会,瞬间爆发出来。
银行方面第一时间做出了回应澄清,可是大家不信,老人在银行门口去世了,这是真事吧,任你怎么洗也洗不干净吧。
于是在家属的描述下,事件过程像云雾中的秦岭,许多山峰时隐时现。
家属这样讲的:5月14日下午,老太太的大女儿带着两个身份证和老太太的定期存折,到湖南株洲一农行取钱,说是救命钱,老太太还在医院等着交钱续命呢。
谁知银行要求老太太本人必须到场亲自办理,大女儿没办法,只好通知其他家属将老太太从医院抬过来。
然而老太太来了,将近一个小时还是没取成钱,老太太本身病重,这么来回一折腾,在银行门口就匆匆离世了。
银行必须负责,非得让重病老太太亲自来,何以如此不近人情?
这段描述,云山雾罩的,关键信息故意一笔带过。
其一,大女儿本是能够代取存款的,她带了身份证和存折,按规矩完全可以取款,但她连续三次输错密码,这个就麻烦了。大家都知道,使用银行卡和存折时,有三次输入密码机会,一旦都错了,账户会自动锁定,这时就得本人办理了。
为了取钱,不顾老太太的生死了?
其三,工作人员见老太太身体不好,告知家属可以启动上门服务程序,但家属的严厉拒绝了。这个时候是不是忘了,躺在担架上等待救治的是自己的老母亲?
其四,老太太验证多次失败,工作人员告诉家属,还可以先去住院治疗,银行使用特批方式,能把存教打进医院账户。但是家属们还是拒绝了。人命关天之际,难道不该先救治老太太吗?
在家属的意识里,对老太太已经放弃治疗了,只想趁机把钱取出来罢了,没想到被大女儿搞砸了,连续三次输错密码。
无论如何,老太太还是走了,钱却留了下来,因为老太太是在银行门口咽气的,于是有个聪明人想了这么一出戏码,把事情往大的闹腾。
一来最差可以方便的取出老太太的存款,不然按照遗产的取出程序,将会更加麻烦,各类表格、证明、承诺、公示等。
二来或许能够白捞一笔,银行家大业大,不屑于在这琐事上被人指指点点,一般会拿钱做个了断。
这不,银行愿意拿出10万元解决此事,双方协商一致,相关视频下架删掉,彼此再不纠缠。
银行也是财大气粗,分明没犯什么错误,要求本人前来并无不妥,符合规章制度,却还是愿意一把付10万块。
老太太值了,临走还给后辈们多挣了10万块。
来源:陌上吟归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