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平台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三维度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6 18:47 1

摘要: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我们以走在数字化转型前列的广东为调研区域,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抖音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尝试总结数字平台助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持续实施数字乡村发展行动,发展智慧农业,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我们以走在数字化转型前列的广东为调研区域,收集、整理和分析以抖音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尝试总结数字平台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关键在于畅通城乡之间的人才、资金、文化等要素的双向流动。它们分别对应着城乡发展的核心动力、资源配置效率和社会认同基础。人才、资金与文化构成的“铁三角”,三者既独立作用于城乡系统,又通过“人才带资金、文化引人才、资金育文化”的闭环产生乘数效应。当前中国城乡融合已进入深化期,数字平台通过统筹人才、资金、文化三个维度,有助于实现从“物理结合”到“化学融合”的质变升级。

人才融汇,培育“发展动力源”

人才是城乡发展的核心要素,人才流动直接决定知识、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传递效率。传统的“农村→城市”单向输出只有转变为“农村↔城市”双向循环,才能为城乡的发展提供核心的发展动力。

数字平台助力知识创新扩散。通过抖音等数字平台,促进新思维、新技术、新理论等创新资源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不仅能加速城市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还能促进农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农业现代化。例如,抖音平台提供了直播等大量低门槛工具,让传统的农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空间。“银发新农人”借抖音等数字化平台,不仅极大拓宽农产品销路,更借助短视频内容产出与跨区域互动,突破传统农业知识传播的时空限制,催生“数字学徒制”模式。经验丰富的老农通过直播展示嫁接技术、病虫害防治等实操技能,年轻农户则借弹幕实时提问、获取反馈,为农业知识创新与传播搭建起全新平台,推动农业生产力实现代际跃迁。

数字平台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双向流动的人才机制有助于优化人力资源配置,这既能缓解城市的人才过剩压力,又能为农村引入急需的专业人才,促进城乡人力资源的均衡发展和高效利用。抖音作为一个开放共享的数字平台,一方面通过技术普惠赋能新农人,提供了包括直播、智能剪辑、AR特效等大量低门槛工具,农户借助平台开辟了农业生产、销售新路径,实现生产能力的跃迁;另一方面助力城乡文化摆渡人的数字实践,抖音的社交属性为城与乡的文化交流和交往提供数字化中介,让个人创造力与乡土文化拥有碰撞的机会。抖音在广东的实践证明,数字平台不是对城乡差异的简单弥合,而是通过激发人的个体潜能,让城乡在差异互补中实现共生进化。无论是“银发新农人”“返乡新创客”,还是“数字新乡贤”都通过在地激活、跨界融合和文化重构,实现了资源交换、文化对话与价值共创,为城乡融合注入新的动力。

资金融通,打造“资源配置器”

资金是城乡经济发展的血液,资金在城乡间的流向与规模,直接反映融合的深度与可持续性。首先,城乡产业融合需要资金支持产业链的延伸和协同创新。资金在城乡产业之间的流动和配置情况,能够反映城乡产业的关联度和协同发展水平,是衡量城乡经济融合的关键因素。其次,资金的流动激发了城乡市场的活力和改善投资环境,使乡村投资价值进一步凸显。随着城乡经济融合的深入,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日益改善,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注入。最后,资金的流动反映了城乡消费活力,推动乡村整体经济社会环境的提升。资金的流动不仅促进了城乡商品和服务的交流,也推动了乡村地区消费市场的繁荣,进一步提升了乡村生产生活的质量和水平。

茂名市电子商务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茂名荔枝产业呈现显著结构性变革,全年总销售量达59.77万吨,其中电商渠道虽仅占12.8%的销售份额,却以18.42%的同比增幅贡献了1.19万吨增量,成为推动市场转型的核心驱动力。相较于传统渠道的平缓增长,电商渗透率的快速提升有效重构了销售格局。这种变革直接惠及产业链上游,高州地区荔枝果农平均收益同比提升20%,通过减少中间流通环节,终端价格优势向生产端传导,形成了更合理的利润分配机制。作为典型企业,名园农业通过电商渠道实现量价齐升,2024年电商渠道销售收入突破2500万元;供应链企业小蜂嗡嗡农业科技依托抖音电商平台,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保持约50%的复合增长率。产业升级还催生集群效应,带动干果加工、冷链物流等配套产业协同发展,形成完整的荔枝产业生态链。

广州城市近郊的花卉产业在抖音等数字平台的助力下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抖音电商,花卉种植基地和产业园得以直接面向全国消费者,鲜切花等产品通过直播带货和内容营销迅速打开市场。以广州荔湾区芳村花卉市场为例,抖音平台的推广不仅提升了其知名度,还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批发商前来采购,带动了周边土地价值的显著上升。据统计,花卉之都产业园的建设带动了周边土地的增值,从原来的300元一亩涨到了3000元甚至5000元一亩,增加了村民的地租收入。2023年芳村花卉市场周边商业用地价格同比上涨约15%,产业园周边的物流仓储用地租金也增长了10%以上。此外,广州作为全国花卉产业的重要枢纽,积极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助力其他地市的花卉产业发展。例如,广州与梅州、清远等对口帮扶城市合作,推广花卉种植技术,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据统计,2023年广州对口帮扶地市的花卉种植面积同比增长20%,年产值突破5亿元,带动当地近万名农民增收;梅州、清远等地通过广州花卉电商渠道实现的销售额同比增长35%。这不仅促进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化融合,生成“社会黏合剂”

文化融合是消除城乡隔阂的社会基础。城乡文化价值的互认与重构,能够增强共同体意识。当城乡居民对彼此的文化有深入了解和认同,能够跨越地域界限,形成共同的文化认知和情感联结,从而增强城乡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另外,文化产业则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通过挖掘城乡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创意农业等产业,能够为城乡融合带来经济收益,同时提升城乡的文化软实力。

广东精神在数字时代被赋予了新内涵:从“世界工厂”到“文化码头”,从商品输出到价值传播,广东正以城乡共生的数字叙事重构认知坐标。新农人陈丽容自学英语,通过抖音平台用双语介绍家乡风貌、文化与特产,这种“土味”与“国际范”的碰撞,打破了“农村=落后”的刻板标签,向世界展示广东新农村、新产业形象,以“知识型劳动者”的身份重新定义了农民的职业内涵。一群活跃于城乡的“后浪”,以陈楷铭、林熙悦为代表的一群少年,生动展现了传统文化在新一代身上的扎根与生长,还有像沈绵钺、陈夏贤这样的青年文化创作者,他们在地方文化的浸润下成长,扎根在土地上,重新理解家乡,承担“转译”的工作,传播着广东“年轻的故事”。

以抖音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催生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城乡价值认同共同体”。城乡价值认同归根结底是观念认知的转变,其中内含着情感纽带的修复,文化自信的提升。乡土文化的传播满足了当下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乡村质朴情感的追寻,缓解了城市生活带来的压力与疲惫;传统文化的回归则增强了他们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让他们在城市中找到文化归属,进一步拉近城乡在文化层面的距离,逐渐弥合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的文化鸿沟,为城乡融合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陈丽容的直播串联起生产者与消费者,形成跨地域、跨阶层的价值传播网络;小时迁、小狮子的视频引发国内外观众的共同关注和认同,沈绵钺、陈夏贤用镜头记录民俗文化。这些鲜活的案例都激发文化传播者从“被动传承”转为“主动创造”,受众则从“好奇观看”转向“价值认同”,最终推动城市资本、技术、人才向乡村逆向流动,为乡村发展注入新动力,更为中国乡村树立新形象。

数字经济时代,以抖音为代表的数字平台通过流量重组-场景再造-价值共创的立体化机制,构建了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文化共融、产业协同的创新生态体系,其内在逻辑可凝练为三重路径:以流量重组,打破要素流动的时空壁垒;以场景再造,重构文化交流的交互范式;以价值共创,激活多元主体的协同创新。数字时代的广东,正以“传统不守旧、创新不忘本”的智慧,在抖音等数字平台的催化下,将开放基因转化为城乡融合的“超级接口”。

(作者:吴志才,华南理工大学数字乡村与文旅可持续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林辉煌,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研究员。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数字化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理论内涵与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