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行宫——崇礼太子城!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06 09:00 1

摘要:早在辽太宗取燕云十六州后,为保持契丹族骑射善战的传统,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此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县有鲜明游牧契丹民族特点的四时捺钵制度(春水秋山,冬夏捺钵)。辽代多位帝王有在金莲川、长乐川(即太子城所在地区)清暑、狩猎的记载。

早在辽太宗取燕云十六州后,为保持契丹族骑射善战的传统,仍然过着“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生活。此后,逐渐形成了一套县有鲜明游牧契丹民族特点的四时捺钵制度(春水秋山,冬夏捺钵)。辽代多位帝王有在金莲川、长乐川(即太子城所在地区)清暑、狩猎的记载。

“捺钵”是契丹语音译,意为“行营”,指辽、金、元帝王按游牧民族传统习俗随季节变化而四时迁徙、游牧狩猎,同时巡视边防的活动。到了金朝,四时捺钵制度被延续下来,金世宗完颜雍与其孙皆对捺钵活动情有独钟。世宗时期、章宗前期曾十一次前往金莲川驻夏与秋猎。

太子城遗址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区太子城村村南。

遗址四面环山,南北各有一条河流,自东向西绕城而过,传统堪舆学讲究依山傍水,太子城所在地负阴抱阳,北倚大马群山,东接燕山山脉,西连清水河,南望金中都,契合风水格局。

据史料记载,金代的八处行宫中,专家推断仅泰和宫位于与太子城遗址相符。

金章宗明昌七年(1196)金莲川地区被鞑靼所毁,金界壕(金代长城防线)南移,泰和宫已经代替金莲川景明宫成为金皇室夏秋捺钵目的地。也是金代中后期唯一具有完整城池结构的皇家行宫。

城址南北400米、东西350米,规模虽小,但规格高。太子城内建筑分布呈前朝后寝方式,重要建筑基址沿轴线分布,与城池周边背山和望山连成的一线基本重合,城内主街道基本呈T字形分布,南门为单门道,宽为4米,形制应该是一个面阔三间,进深两间的城门楼,南门外有一个瓮城,城外有护城河。

城内勘探和发掘共确认建筑基址72座、道路22条、排水沟4条。

城内未发现商业、民居、戍守等一般类型与军事性质建筑。城内外及附近区域调查与钻探,未发现墓葬区,推测太子城应为季节性住所。1208年金章宗去世后,再无金帝驻夏泰和宫的记载。明代,太子城区域沦为边外地区,为蒙古部落所居之所。清代,太子城可能已经成为废墟。

来源:景观那些事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