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摘要:近日,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团队的一项重要研究[1]成果。该研究揭示了“免疫三明治”方案即在同期放化疗(CCRT)基础上联合PD-1单抗新辅助和辅助治疗在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LA
高危局晚期鼻咽癌治疗新突破——“免疫三明治”模式
近日,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柳叶刀肿瘤学》(Lancet Oncology)发表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麦海强教授团队的一项重要研究[1]成果。该研究揭示了“免疫三明治”方案即在同期放化疗(CCRT)基础上联合PD-1单抗新辅助和辅助治疗在高危局部晚期鼻咽癌(LA-NPC)患者中的卓越疗效,为鼻咽癌治疗领域带来了新的希望。医学界“研究者说”栏目特邀该研究的共同通讯作者,来自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麦海强教授、陈秋燕教授和唐林泉教授,深入解析研究成果,就高危LA-NPC治疗中“免疫三明治”方案的应用进行深入探讨。冲破我国NPC困境,
中肿团队屡获研究结果捷报
鼻咽癌,这一具有显著地域差异性的恶性肿瘤,其全球发病状况呈现出不均衡性。唐林泉教授指出,我国鼻咽癌的发病情况呈现出地域集中、高危因素多样、性别差异明显以及发病高峰年龄特定等特点。2018年数据显示,超过70%的病例集中发生在东南亚和东亚地区,其中中国鼻咽癌的年龄标准化发病率(ASIR)高达每10万人3.0例(比白人人群高出约7倍),意味着尽管鼻咽癌在全球范围内相对少见,但在中国却是不容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所幸随着免疫疗法的兴起,鼻咽癌的诊疗方案也迎来了革命性的变革。2021年,基于PD-1/PD-L1阻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研究取得突破,特瑞普利单抗和卡瑞利珠单抗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用于单药治疗复发性/转移性鼻咽癌(NPC),正式开启我国NPC患者的免疫治疗之旅,随后“PD-1单抗联合化疗”作为标准方案获批用于复发性/转移性NPC患者。对此,陈秋燕教授谈及,近年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团队在LA-NPC免疫治疗领域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麦海强教授作为Leading PI携BEACON研究[3]登上ASCO年会,结果显示在诱导化疗后结合同步放化疗及辅助治疗中,替雷利珠单抗的加入不仅提高了LA-NPC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还展现了可靠的安全性与耐受性,进一步丰富了免疫治疗的选择;聚焦高危LA-NPC:创新“免疫三明治”方案,2年PFS率高达92.0%
鼻咽癌由于发病部位隐蔽而且症状不特异,约75%鼻咽癌患者初诊时疾病达到局部晚期。CCRT作为LA-NPC的标准治疗方案,仍有20%-30%患者在接受标准治疗后出现复发或转移,尤其是治疗前血浆EBV DNA高水平患者,疾病进展或复发的风险更高。因而,探索可增效、减毒的新策略来满足高危患者的治疗需求迫在眉睫。既往研究表明,在放疗前新辅助、同时期放化疗后辅助阶段联合PD-1单抗治疗能够强化其免疫作用。同时通过血浆EBV DNA筛选出预后更差的LA-NPC患者,通过CCRT联合PD-1单抗新辅助和辅助治疗,即“免疫三明治”治疗模式,有望进一步提高这部分高危患者的生存率。为了验证这一假设,麦海强教授团队发起了此项研究,以评估这一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本研究是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研究,共纳入150例III期和IVa期且血浆高EBV DNA水平的高危LA-NPC患者,以2:1的比例随机接受:联合组:特瑞普利单抗(240mg,Q2W)诱导治疗2周期后,接受CCRT,之后接受特瑞普利单抗(240mg,Q3W)维持治疗8周期;安慰剂组:安慰剂诱导治疗2周期后,接受CCRT,之后接受安慰剂维持治疗8周期。研究主要终点为2年无进展生存期(PFS)率,次要终点包括总生存期(OS)、局部无复发生存期(LRFS)、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客观缓解率(ORR)、安全性等。针对血浆EBV DNA水平较高的高危LA-NPC这一特殊基线特征,陈秋燕教授解释道,既往研究已证实,治疗前血浆EBV-DNA水平与鼻咽癌患者的预后紧密相关,甚至在某些方面比传统的TNM分期系统更具预测性。因此,将治疗前血浆EBV-DNA水平与TNM分期综合考虑,能够更精确地识别出需要强化治疗的高危患者群体,为临床提供更为个性化的治疗指导。最终,意向性分析(ITT)人群结果显示:ITT人群PFS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7.8个月。与安慰剂组相比,联合组的2年PFS率显著提高(92.0% vs 74.0%)(HR=0.40,95%CI 0.18-0.89,P=0.02)(图2A)。ITT人群OS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7.7个月。联合组的3年OS率为99.0%(95%CI 97.0%-100.0%),而安慰剂组为90.0%(81.8%-98.2%)(图2B);联合组3年远处转移的累积发生率为9.6%(5.0%-18.5%),而安慰剂组为20.2%(10.5%-38.9%)(图2C);联合组3年局部复发的累积发生率为3.7%(1.2%-11.5%),而安慰剂组为17.0%(8.1%-35.7%)(图2D)。未来展望:期待CCRT降阶梯治疗,探索方向更为多元化
针对具有高复发风险LA-NPC患者,面对能否开展CCRT降阶梯治疗以期减少毒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问题,陈秋燕教授作出解释:“研究中发现,部分患者在接受新辅助特瑞普利单抗治疗后,血浆EBV DNA检测转阴,且这部分患者的3年PFS率高达100%。这一发现为CCRT的降阶梯治疗提供了可能,意味着针对这类免疫治疗敏感人群,可以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降低治疗强度,从而减轻毒副作用,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展望未来,在LA-NPC治疗中的应用更加多元化、精准化,开启一个全新的治疗时代,为患者带来更大的希望与福祉。基于此,麦海强教授描绘了未来LA-NPC治疗的新方向:探索免疫治疗介入时机:以期为LA-NPC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免疫治疗的应用可能会前移到新辅助治疗阶段,以提高短期疗效并助于后续放疗的进行。免疫联合治疗的探索:更多地集中在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如化疗、靶向治疗,EGFR抗体偶联药物(ADC)、LAG-3抑制剂以及EBV特异性T细胞疗法等,以提高疗效。参考文献:[1] Sai-Lan Liu, et al. The Lancet Oncology. Neoadjuvant and adjuvant toripalimab for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a randomised, single-centre,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2 trial. 2024. https://doi.org/10.1016/S1470-2045(24)00504-7.[2] Liu, X. et al. Induction-concurrent chemoradiotherapy with or without sintilimab in patients with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in China (CONTINUUM): a multicentre, open-label, parallel-group, randomised, 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The Lancet 0, (2024).[3] Mai HQ. et al. 2024 AACR.Abstract 4025[4] Jun Ma, et al. Adjuvant PD-1 blockade with camrelizumab in locoregionally advanced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DIPPER): A multicenter, open-label, phase 3,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2024,ASCO, LBA6000麦海强 教授
陈秋燕 教授
唐林泉 教授
用户调研
为了解各频道粉丝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兴趣,提供更有趣、有用、有态度的内容,医学界肿瘤前沿欢迎大家动动手指完成以下的调研,只要5秒钟哦!来源:医学界影像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