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只需要将对手定义为共产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一个会摧毁我们国家的人。”——2025年8月,特朗普在新泽西高尔夫俱乐部抛出这句战略宣言,并成功将其转化为选战利器。如今,这位78岁的总统将“共产主义者”的标签从法庭贴到校园,从对手延至政策批评者,一场新的“红色
综合美联社5月4日新闻报道
背景
“我们只需要将对手定义为共产主义者或社会主义者,一个会摧毁我们国家的人。”——2025年8月,特朗普在新泽西高尔夫俱乐部抛出这句战略宣言,并成功将其转化为选战利器。如今,这位78岁的总统将“共产主义者”的标签从法庭贴到校园,从对手延至政策批评者,一场新的“红色恐慌”似乎正在美国悄然蔓延。
历史上的美国恐共产主义
特朗普的战术绝非首创。上世纪50年代,参议员约瑟夫·麦卡锡通过捏造“共产主义渗透”的谎言,掀起了一场针对政敌、媒体甚至好莱坞的清洗运动。而麦卡锡的首席法律顾问罗伊·科恩(Roy Cohn),正是特朗普青年时期的导师。
“这种标签战术的本质是恐惧营销,”布法罗大学政治传播专家雅各布·内伊塞尔指出,“对冷战一代而言,‘共产主义者’一词能瞬间激活历史记忆,将对手妖魔化为国家安全威胁。”
特朗普扩大共产主义威胁论的好处
特朗普团队深谙信息传播规律:
精准投放:45岁以上选民对“共产主义”敏感度最高,而他们正是特朗普的核心票仓(2020年及2024年选举数据支持这一策略)。
简化叙事:将复杂的政策辩论压缩为“爱国VS叛国”的二元对立。例如,特朗普称联邦法官为“共产主义激进左翼”,指控其阻挠法律执行。
制造冲突:高级顾问斯蒂芬·米勒近期在白宫记者会上四次抛出“共产主义觉醒文化”,将性别、移民等议题与意识形态捆绑,打造“文化生存危机”叙事。
特朗普的阴谋:美国真有共产主义威胁吗?
德克萨斯A&M大学教授雷蒙德·罗伯逊直言:“除非有人主张政府接管特斯拉或美国钢铁公司,否则他们根本不是共产主义者。”真实原因:
转移矛盾:2025年第一季度,特朗普关税政策导致商业活动萎缩,但政府将矛盾转向“中国贸易战”,淡化国内经济责任。
民意分裂:美联社-NORC最新民调显示,更多美国人反对而非支持特朗普的政策重点,甚至共和党内部对其优先事项态度暧昧。
美国国内批评特朗普共产主义危害
专家警告,这种策略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1. 削弱制度信任:将司法系统、教育工作者等中立角色政治化,可能加速社会对立。
2. 扭曲公共讨论:德克萨斯大学历史学家指出,“共产主义”标签正在淹没关于政府角色、市场调节等实质政策辩论。
3. 外交误判:对华贸易战与国内政治话语联动,或加剧大国对抗风险。
总结
“红色恐慌”曾在20世纪撕裂美国社会,如今借由社交媒体和算法推送,它正以更高效的方式回归。当特朗普在密歇根州宣称“不能让共产主义者阻挠美国”时,台下7700万支持者的欢呼与另一半沉默的选民,共同勾勒出这个超级大国的新裂痕。历史从未远去,它只是换上了数字时代的面具。
来源:游戏玩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