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3日至24日,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这场文化大会不仅是全球文明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北京科技赋能文化的“实战场”——AR翻译眼镜技
9月23日至24日,以“传承・创新・互鉴”为永久主题、“文化和科技融合发展”为年度主题的2025北京文化论坛在北京举行,来自58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位嘉宾出席论坛。这场文化大会不仅是全球文明交流的重要平台,更成为北京科技赋能文化的“实战场”——AR翻译眼镜技术为主论坛及重要环节提供实时翻译支持,以“可视化同传字幕”打破语言壁垒,让跨文化对话更高效、更自然,以科技赋能文化交流。
AR翻译眼镜并非首次“征战”国际舞台。近期已在国际科技园及创新区域协会(IASP)2025年世界大会亮相,而此次北京文化论坛,更凸显其从“科技工具”到“文明互鉴桥梁”的角色升级,获得国内外嘉宾的广泛关注与好评。该眼镜整机重量仅49克,能够实时翻译全球100多种语言,采用近眼显示技术将字幕叠加于佩戴者视线前方,既不打断与对方的目光接触,也不破坏自然观感,还可减少对同传耳机等传统听觉设备的依赖,已在海外课堂、跨语言会议、出境旅行等场景中落地应用。业内观察人士表示,AR翻译眼镜正从“概念演示”走向“主会场实战”,为跨语言交流提供“北京方案”。
今年以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在市委、市政府部署下,持续推动科技与文化深度融合。年初会同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广播电视局、市文物局联合印发了《北京市科技赋能文化领域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围绕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应用场景建设、营造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生态等方面系统布局,旨在遴选一批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解决方案开展应用。近期北京市发布2025年度科技赋能文化“揭榜挂帅”项目榜单,围绕“博物馆之城”“演艺之都”“书香京城”“北京大视听”四大方向,以北京市文化载体真实需求为导向,为科技与文化融合按下“快进键”,持续深化科技与文化产业“双向奔赴”。
后续,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将持续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赋能文化交流、影视翻译、文旅消费等场景,以技术为笔、文化为墨,绘制科技文化融合发展的崭新图景,为推动科技文化繁荣发展、文明交流互鉴汇聚智慧力量。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