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瑶生前最后一段画面曝光:她用最琼瑶的方式结束了她的时代

B站影视 2024-12-06 17:05 2

摘要:同时,她生前录制的告别视频《当雪花飘落时》曝光,她表示这是自己最后的选择……

你多久没看过琼瑶剧了?

12月4日下午,琼瑶去世,终年86岁,留下一封遗书。

同时,她生前录制的告别视频《当雪花飘落时》曝光,她表示这是自己最后的选择……

这何止是一位作家的逝去,这也是一个“相信爱情”的时代的逝去。

人们创造出了“恋爱脑”的标签,打造出了《再见爱人》的离婚综艺。

用琼瑶剧的台词玩梗,搞出了各种表情包,用现在的爱情观去“审判”琼瑶剧。

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好像变得“抗拒”爱情了呢?

看完文章,欢迎大家到评论区一起聊聊。

琼瑶,原名叫陈喆,在20世纪60年代的中国台湾出道。

那时的台湾虽然已经开始有电视了,但也没什么节目可看,本土电视剧无一不带有浓厚的政宣意味。

电视不好看或买不起,或许也是属于电视的时代还没来临,那就看小说吧。

可除了小人书,当时的台湾文坛也没几本可以给一般读者消遣的通俗读物。

直到1963年,琼瑶第一本小说《窗外》出版。

《窗外》的爱情故事过于前卫,放在当时保守的台湾社会,是挑战秩序,是对自由和爱情的渴望。

于是,小说一出,第一版印1000册,不到一星期便售罄,再版2000册,仍然供不应求,然后就有了第三版、第四版、第五版……

先后再版40余次,近200万册。

《窗外》的走红,让琼瑶能在皇冠出版社持续出版作品

一夜之间,琼瑶成了台湾最红的作家,而当时,她才25岁。

《窗外》火了,琼瑶却在这时离婚了。

她的前夫看到妻子的小说里对初恋的不舍,愤怒地开始制造家庭纠纷和矛盾。

在1964年春天,琼瑶结束了这段失败而痛苦的4年婚姻。

学业失利、恋爱失败、离婚......不是琼瑶在瞎编,这些她全都经历过。

琼瑶时常借人物之口述说自己的心声

有自己身上的花边新闻当噱头还不够,琼瑶能如此火,还得加上电影和电视剧的加持。

一般来说,作家的原著和影视作品得分开,但琼瑶却不需要,大部分影视改编,她都有参与。她一生创作了65部作品,几乎所有作品都改成过影视剧本。

从1966年到1969年, 琼瑶电影的票房纪录高居台北市卖座前十名的有《几度夕阳红》《哑女情深》《花落谁家》《第六个梦》《寒烟翠》《船》等。

而她的成名作《窗外》的改编权在1964年就被买走,拖了近10年才拍出来, 1973年被改编上映。

女主角是年仅18岁的林青霞。

一个如此清新脱俗的银幕形象,让林青霞一炮而红。

电影制造的热度反过来炒热了原著作者琼瑶的知名度,小说、电影、电视剧,此后愈写、愈演愈盛。

懂得顺势而为的琼瑶,红了十余年,到20世纪80年代在台湾才慢慢降温,被别的言情小说取代。

在台湾降了温,但在大陆,才刚刚开始!

20世纪80年代的大陆,正在走向开放。

这时港台通俗小说的涌入,填补了多年的市场空缺。

很多人都是从琼瑶才开始知道,这世界上什么是“言情小说”,那种清新的语言,朦朦胧胧的情愫,对爱情自由的呼喊,在当时都契合了大陆读者压抑久了的渴望。

琼瑶在当年有多火?

截至1990年,大陆出版了73个版本的琼瑶小说,累计总印数超过700万册。

1986年《文学报》发过一篇文章《琼瑶热的反思》,里面提到:广州有70%大中学生读过琼瑶小说,特别是女学生,已经达到“如痴如醉”的程度。

甚至当年《人民日报》还发表一篇文章,题目为《大陆方有“琼瑶迷”,台湾又现“阿城热”》,报道了两岸文坛上的趣事。

琼瑶无意中成了两岸交流的桥梁,20世纪80年代的华语文学,琼瑶是无法忽视的一员。

1988年,琼瑶首次获准回大陆探亲和旅游,当时两岸并未直航,她是借道中国香港后飞到北京的。

这次出行,琼瑶跑遍了半个中国,所到之处,都有不少琼瑶迷夹道欢迎。

第二年,琼瑶带自己的摄制组来到长沙,与湖南电视台合作,正式开启了大陆琼瑶剧的拍摄。

其实在20世纪80年代初时,已经有一批港台拍摄的电影和电视剧在大陆播过,有不少人已经认识了林青霞、秦汉、刘雪华等台湾演员。

而且,大陆也试着自己拍摄琼瑶剧,比如1986年,导演史蜀君推出了大陆首部琼瑶剧《月朦胧鸟朦胧》。

据导演回忆,她当时并不知道琼瑶小说已经风靡了大陆,她是从一位朋友处借来的书,而且是台版。

据导演的说法——

感觉非常新鲜,琼瑶以“爱情”这乌托邦,让大众发觉,原来我们可以有私欲、有情感,而这并不是可耻的事情。

不过,本次改编没有经过琼瑶授权。最后实在没办法,琼瑶索性带着自己的团队来大陆制作一部自己的电视剧。

于是,1990年《婉君》开播。

故事也是非常“琼瑶”,一个从小被指腹为婚的女孩,不满于封建礼教,大逆不道地轮流爱上了三兄弟。

电视剧一经播出,作者火了,演员红了,琼瑶霸占20世纪90年代电视荧屏开始了。

也是从《婉君》开始,台湾演员开始和大陆演员合拍电视剧,之后琼瑶在大陆拍的电视剧,大多都是这样的搭配。

《婉君》捧红了金铭这位童星,成为最小的“琼女郎”

如果说《婉君》过于古早没看过的话,《还珠格格》应该是大部分人的童年回忆。

《还珠格格》当年是在湖南台播出,收视率最高的时候达到62.8%,创造了中国电视剧有数据统计后的收视纪录。

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每年寒暑假,湖南台都在重播《还珠格格》(截至2018年,大约重播了16次)。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多部在台湾热播的琼瑶剧,在大陆的播放权都被湖南台独家买断。

一部《还珠格格》就足以捧红一批演员,养活一个省级电视台。

《还珠格格》的经典不仅在于服装精美、叙事利落、主题曲好听,还在于它提供了多个讨喜且性格多元的人物形象。

比如紫薇是知书达理、聪明善良的传统女性的美好形象;

小燕子叛逆乖张、颠倒秩序,却具备扶危济困、惩恶扬善、侠义豪情的气质。

两个反差感极强的人物往往是全剧戏剧冲突和笑点的来源。

小燕子紫薇早已成为观众心中的专属搭配,以至于第三部和新版《还珠格格》换人后,观众无法对人物产生认同。

两年后,另一部琼瑶电视剧《情深深雨濛濛》再次获得了收视冠军。

这次不仅仅是国内爆了,而且还红至整个亚洲,成为2001年韩国引进收视率最高的中文剧。

《婉君》是琼瑶剧在大陆的开始,《还珠格格》《情深深雨濛濛》则是顶峰,也是尾声。

之后,琼瑶的小说和影视剧的热度慢慢开始降温,琼瑶热在大陆也慢慢成为历史,逐渐被宫斗剧取代。

琼瑶之所以能火,更多是时代需求。

在一个爱情不自由的年代,为爱痴狂就像锁在抽屉里的私密日记。

而如今,自由恋爱早已不是什么禁忌,不再需要看言情剧和小说来满足心中的欲求,琼瑶小说和影视剧不再能击中读者的痛点。

同时,琼瑶作品创作上的局限,也被越来越多读者意识到。

复旦大学王德峰教授就曾说:

“琼瑶的小说是工艺品,她其实一直在自我复制。”

“琼瑶的小说,读一本还好,读多了就会发现她有一种套路,久而久之也没什么新意。”

这些批评其实从琼瑶出名开始就屡见不鲜,作家被批评自我重复很常见。

但如今,网友们给了琼瑶一个新帽子:三观不正。

这是真的吗?

我们习惯单独截取人物对白,略去前文后理,忽略人物性格,甚至习惯将某一个人物的一句话等同于整部作品想要宣扬的价值观。

是不是很熟悉的套路?

琼瑶的戏,是极为依赖人物对话的。

每一句对白,都是悉心琢磨后的产物,因此每次拍戏,琼瑶总要自己监督或者嘱咐导演,要数着字数去对稿,一字不能修改。

拿《一帘幽梦》为例——

我们只看到人物说出“你只不过是失了一条腿,她为你割舍掉了爱情”,却总是很难看到对话者绿萍是如何反驳的。

明明,堪称绝句,直戳三寸:

“伟大!伟大!楚濂、你原来是以这样的方式共同拥有紫菱,你们三个真是最奇怪的‘生命共同体’。”

用没头没尾、没有来回的对话,去给整部作品定性,如同网上各类“反琼瑶”的网文和文章,总是摘出某一些人物,去判定作者的三观喜好。

完全忘了《情深深雨濛濛》里,我们所喜欢的坚强带刺的依萍,也是由琼瑶创造的。

现在看来,琼瑶笔下的依萍,是位有反抗精神的独立女性。

首先反对父权。

她的父亲陆振华,是20世纪50年代初台湾转型时期家庭中父权制独裁者的典型形象。

一个落魄的旧时军阀,他以军阀的身份拥有数不清的女人,把女人当成自己一生玩弄伤害的对象。

依萍真是看不惯这点,所以哪怕沦落为歌女也不想接受父亲的施舍。

“你不能命令我什么了,我不是你的部下,也不是你的小兵,我有我自己的自由意志。我不再是以前的陆依萍了,现在的我,活得比以前快乐。我自己挣钱自己用,请你不要干涉我了。”

自力更生,不靠有钱的老爹,如此正的三观,为什么提起琼瑶时,却没人提?

在反父权基础上,依萍进一步地反男权。

她以身作则地反对恋爱中主导权在男性,女性只能被动接受。

面对何书桓,她没有卑微到尘埃中。

如今,我们都说何书桓是个“渣男”,而证据往往只是靠几张对白截图。

何书桓是“渣男”,因为他对两个女人都动心,无法做出取舍。

姑且不论他是否真是“渣男”,但怎么就因此断定琼瑶推崇“渣男渣女”呢?

在剧里,依萍可没少怼他。

这种看似多情的优柔寡断,反而伤害了两位女性。

面对何书桓的“花言巧语”,她回怼道:

“我要怎么相信你?

我相信你的花言巧语,还是相信我自己的眼睛?”

很明显,琼瑶没有把依萍放置在任由男性守护的位置。

相反,依萍敢爱敢恨,完全没有对对方卑躬屈膝。

最后,是反阶层。

这种不被自己阶层所限的精神,绝对不只是依萍这个角色,更不会只局限在女性。

看一看杜飞。

一个父母开杂货店、毫无背景的穷小子,却爱上大户人家的如萍。

杜飞怕不是个不知天高地厚、痴心妄想的人吧?这样的阶层差异,他注定要卑微。

然而杜飞偏偏不要。

遇到如萍的奚落,称他的爱只是“小爱”,书桓才是独一无二时,杜飞回击道:

“杜飞也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杜飞啊!”

见到为爱情左右为难的如萍,他大力斥责她:

“你要狠狠地抓住爱!”

面对自己爱的人,他没有甘做备胎。

面对比自己富有的人,他没有自觉低人一等。

这样的人,放在今天,依旧可视为模范。

所以,三观不正不是琼瑶没落的原罪。

她的没落,更多是大家不再相信琼瑶式的爱情。

她的爱情更像是童话,甚至,还关乎存在的意义。

这就是琼瑶作品全部的主旨。

琼瑶2019年发表的博文

这种“爱情至上”的价值观,放在当下注定是格格不入的。

这个时代的我们,没有经历过两情相悦却爱而不得的情况,所以我们无法切身体会到琼瑶对爱情的坚守。

甚至我们也不再相信传统的爱情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马文才也能被“洗白”,因为他有钱有势,而且有婚约。

全然不理会祝英台爱的是梁山伯,且那个所谓的婚约是包办婚姻。

慢慢地,不少人失去了浪漫的能力。

对于爱情,我们失去了更为丰富的感受力,爱情变得扁平单一,所以大家看到“渣男”“渣女”这样的标签横行。

所以乐于去挖掘电影或电视剧里所谓的“渣男”“渣女”,站在道德高地去指责。

这些网络流行词无形中简化了网友的思考与表达,世界的复杂性被一个看似“盖棺论定”的词语所遮蔽。

琼瑶曾说:

“爱情是有多重面貌的,我每部小说,探讨的爱情也有很多类型。我心目中没有完美的爱情,只有深刻的爱情。深刻的爱情并不见得完美,也不见得会带来喜剧收场。”

这是个浅显的道理,但如今只被少数人理解,很多人早就没那个耐心去理解复杂。

琼瑶不再像过去那样流行,琼瑶式的爱情如今被取笑和取关。

只怕,未来某一天。

写情诗给喜欢的人,会被看成落伍。

放弃了耐心斟酌揣摩,放弃了悠然的书信传情,放弃了对爱情的偏执般追逐,怕是到时候,我们只能面对一个——如本雅明所说的——爱情韵味消失的局面了。

参考资料:

琼瑶生前最后一段画面曝光:世间再无爱与永恒;LadyDaily

来源:读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