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慢性肾脏病(CKD)患者无论是否接受透析治疗,均面临罹患高钾血症的风险。高钾血症在CKD患者中发病率高,且反复发作,不仅会提升CKD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与死亡风险,还会增加其住院、肾脏替代治疗等风险,对患者长期生存质量构成严重威胁
2025年4月29日,由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必成教授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章锁教授牵头、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肾脏病学专业委员会专家组制定的《钾离子结合剂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以下简称《共识》)发布会成功召开。发布会由刘必成教授和刘章锁教授主持,执笔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陈崴教授对《共识》做了细致的解读。该共识旨在为钾离子结合剂在临床的规范使用提供重要参考,以期改善中国CKD高钾血症患者的远期预后。本文特对《共识》发布会要点进行梳理,以飨读者。
《共识》发布会专家合影
专家对《共识》进行介绍和解读
共识核心推荐一览
注:本共识使用牛津证据分级系统,对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进行分级。CKD,慢性肾脏病;SZC,环硅酸锆钠;SPS,聚苯乙烯磺酸钠;CPS,聚苯乙烯磺酸钙;RAASi,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
一、CKD合并高钾血症的病因及当前降钾策略
CKD合并高钾血症的常见病因包括4类
钾离子排泄减少:CKD患者肾功能下降,特别是合并心衰时肾脏灌注量下降进一步影响肾功能,导致尿钾排泄减少,易引起高钾血症;
摄入过多;
细胞内外分布失衡:如CKD合并代谢性酸中毒或糖尿病时,钾向细胞内转运受限;
药物影响:常用药物如RAASi、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螺内酯和非奈利酮)、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非甾体类抗炎药、β受体阻滞剂等均可能增加高钾血症的发生风险。
降钾策略
逐步从单一的急症处理转变为长期的慢性管理。在治疗慢性高钾血症方面,药物干预主要包括排钾利尿剂和钾离子结合剂。利尿剂对于严重CKD患者的排钾效果有限,且在血容量不足的情况下可能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损害肾功能并加剧高钾血症。相比之下,钾离子结合剂通过肠道作用,不影响肾功能,更适宜于CKD患者。
二、钾离子结合剂的分类、作用机制
钾离子结合药物通过在肠道内与钾离子结合并促进其排出体外,能够有效地降低血钾浓度,是治疗和控制高钾血症的有效方法[1]。钾离子结合剂包括阳离子交换树脂,如SPS和CPS,以及新型钾离子结合剂,如SZC、Patiromer(表1)[1]。SZC
SZC是一种无机、非聚合、不溶性的硅酸锆化合物,以微孔立方晶格形式存在,高度特异性结合钾离子,对钾离子的选择性是钙离子或镁离子的25倍,是SPS的125倍,对钾离子结合容量是SPS的9.3倍,可全消化道起效,不再局限于在结肠进行钾离子交换,能够快速、有效的治疗高钾血症。
Patiromer
Patiromer是一种交联聚合物,结构中的钙离子可在胃肠道结合游离的钾离子,从而发挥降钾作用[1]。Patiromer在我国尚未上市。多项研究表明,Patiromer可有效降低CKD合并高钾血症患者的血钾水平,并将其维持在正常范围。终末期肾病患者合并高钾血症的急诊研究显示,与仅采用标准治疗的患者相比,加服Patiromer2h后可显著降低血钾水平[1]。表1.钾离子结合剂药物特性比较
共识推荐1:推荐静脉给予钙剂、胰岛素联合静脉输注葡萄糖、袢利尿剂等用于CKD合并高钾血症急危重症患者的紧急治疗,对于有血管通路的高钾血症危急重症患者,建议直接进行紧急透析治疗(1a,A)。此过程中,可以联合SZC辅助降低血钾水平(1b,A)。
共识推荐2:建议在紧急治疗后,可将SZC、SPS或CPS用于CKD患者的轻、中度高钾血症(血钾<6mol/L)的短期治疗(1b,A)。
HARMONIZE研究是一项3期、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旨在评估环硅酸锆钠治疗28天对高钾血症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3]。结果显示,SZC口服1个小时后即可观察到血钾水平的显著下降,降低血清钾至正常范围(3.5~5.0mmol/L)的中位时间为2.2h,84%的患者血钾水平在24h内恢复正常范围,98%的患者血钾水平在48h内恢复正常范围(图1)[1,3]。因此,对于高钾血症急危重症患者,给予静脉药物注射治疗时可联合SZC,有助于更快速的降低血钾浓度。表2.SZC组及CPS组用药后血清钾水平下降范围的比较
CKD合并慢性高钾血症的治疗
共识推荐3:推荐SZC用于非透析CKD慢性高钾血症的长期治疗(1b,A)。
共识推荐4:CKD或CKD合并症使用RAASi导致的高钾血症,推荐使用SZC进行降钾治疗,如无效则减量或停用RAASi(1b,A)。
一项为期12月的开放标签3期研究ZS-005研究结果显示,SZC可用于CKD合并高钾血症长达1年的血钾维持治疗(图3)[5],并能优化CKD及其合并症的RAASi使用(87%患者维持或增加RAASi剂量,仅11%患者停用RAASi)[5]。SPS和CPS尚缺乏慢性高钾血症长期管理的前瞻性循证研究。共识推荐5:建议合并慢性高钾血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CKD患者,在充分透析治疗的基础上,在非透析日个性化选择SZC治疗(如8周)(1b,A),以平稳控制透析长间歇血清钾水平。
一项双盲、安慰剂对照、3b期多中心研究—DIALIZE研究结果显示,经过8周的SZC维持治疗,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中SZC组血清钾浓度达标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分别为41.2%和1%(P<0.001)(图4),两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类似[6]。关于CPS和SPS在MHD患者高钾血症人群中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数据较少。注:OR,比值比;CI,置信区间;PBO,安慰剂
共识建议仅在非透析日口服SZC,起始剂量为5g/日。血清钾>6.0mmol/L的MHD患者起始剂量可以为10g/日。可根据透析长间歇的血清钾值每周上调或下调剂量,调整剂量时,建议监测血清钾浓度,一旦达到正常血清钾水平,则维持剂量并定期监测[1]增加血钾检测频率,及时发现血钾异常波动,对于预防CKD患者高钾血症反复发作和低钾血症具有重要作用[1]:CKD患者应在初诊及之后每次复查时均监测血钾。
肾功能受损较轻患者,建议3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肾功能下降较快患者,建议1-2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高危人群应至少每月1次监测血钾,直到诱发因素评估明确并已纠正。
CKD患者应在开始RAASi给药或增加剂量之前及之后1~2周内,复查血钾。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应常规每1~3个月复查血钾。
五、钾离子结合剂在特殊人群高钾血症中的应用
共识推荐6:推荐心力衰竭合并高钾血症患者口服SZC进行慢性高钾血症的长期管理,降低RAASi减量或停药风险(1b,A)。
ZORA研究表明,使用SZC治疗,可在CKD和/或心力衰竭(HF)患者高钾血症发作6个月后维持指南推荐RAASi治疗量,以实现患者的最佳治疗结局[1,7]。SZC临床3期ZS-005研究提示,在基线已经接受RAASi治疗的高钾血症患者(n=483)中,74%接受SZC治疗1年的患者维持同等剂量的RAASi,另有13%的患者还增加了RAASi的剂量。在基线未使用RAASi的患者(n=263)中,14%的患者启用了RAASi[5]。SZC多项临床研究均纳入了≥65岁老年高钾患者,研究提示SZC有效且安全性良好,无需调整剂量[1,5,8]。共识推荐8:不建议青少年及儿童高钾血症患者常规口服钾离子结合剂,但临床医生可依据患者血钾水平和个体差异,必要时酌情使用(5D)。
共识推荐9:不建议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高钾血症常规口服钾离子结合剂(5D)。
六、钾离子结合剂应用注意事项
不良反应预防及管理
共识推荐10:严重胃肠道疾病病史患者(炎症性肠病、缺血性结肠炎和肠道血管粥样硬化、严重便秘、肠梗阻、粪便嵌塞及术后胃肠动障碍等),应避免使用钾离子结合剂(1b,A)。
共识推荐11:使用SPS、CPS的患者建议监测血钙、血镁等电解质水平,SZC不引起血钙、血镁和血钠水平的升高或降低,无需监测其他电解质水平(2c,B)。
。的摄入量并给予利尿剂,出现低钾血症和其他电解质紊乱时,应停止服用钾离子结合剂,并监测血钾水平,纠正后再评估用药(2c,B)。钾离子结合剂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良反应、水肿和电解质紊乱等(表3),出现水肿或低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时,应调整饮食、给予利尿剂或停药并监测血钾,纠正后再评估用药[1]。表3.钾离子结合剂常见不良反应
药物相互作用
共识推荐13:SPS、CPS和与其有潜在相互作用的口服制剂用药间隔应在3个小时以上,SZC和与其有潜在相互作用的口服制剂用药间隔应在2个小时以上(1b,A)。
表4.钾离子结合剂潜在相互作用药物
总结
本次《共识》发布会介绍了钾离子结合剂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治疗,涵盖危急重症、慢性高钾血症及特殊人群应用、不良反应预防等多项内容,是2024年KDIGO指南发布后中国第一部跟进KDIGO指南推荐使用口服钾结合剂优化CKD患者RAASi治疗的专家共识,并明确建议使用SZC而非其他降钾药物优化RAASi治疗。预期《共识》将大大助力CKD高钾血症临床诊疗水平的提高,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文末知识小调研
学会了没?
编辑动画
点击动画选项
找到外层SVG布局
点击显示答案
点击显示答案
B C D E
本文文末调研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自愿填写
指南、共识和临床文献中可能含有尚未获批的产品/适应症的信息,阿斯利康公司不建议您将产品用于尚未获批的适应症。
B C D E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参考,不得转发或分享非医疗卫生专业人士。
审批编号:CN-159046 有效期至:2025-05-31
本文文末调研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自愿填写
参考文献
[1].《钾离子结合剂在慢性肾脏病患者高钾血症治疗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会. 2025年4月29 日. 线上直播链接:https://apps.medtrib.cn/appstatic/cmtapp/#/ccMergeLive?liveUuid=b43acf8b-1c20-4f0e-9608-3d09dd900aa&classRoomId=39321&type=0&coursewareId=55F334E900A1CD7D9C33DC5901307461&apm=media.
[2].Stavros F, et al. PLoS One 2014;9:e114686
[3].Kosiborod M,et al. Effect of sodium zirconium cyclosilicate on potassium lowering for 28 days among outpatients with hyperkalemia: the HARMONIZE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JAMA. 2014 Dec 3;312(21):2223-33.
[4].Fu X,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analysis of sodium zirconium cyclosilicate and calcium polystyrene sulfonate on rapid reduction of potassium in moderate to severe hyperkalemia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without dialysis[J]. Clin Nephrol, 2024, 102(4):223-231
[5].Spinowitz BS, et al. ZS-005 Study Investigators. Sodium Zirconium Cyclosilicate among Individuals with Hyperkalemia: A 12-Month Phase 3 Study. Clin J Am Soc Nephrol. 2019 Jun 7;14(6):798-809.
[6].Fishbane S,et al. A Phase 3b,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Sodium Zirconium Cyclosilicate for Reducing the Incidence of Predialysis Hyperkalemia. J Am Soc Nephrol. 2019 Sep;30(9):1723-1733.
[7].Svensson MK, et al. Hyperkalemia-Related RAASi Reduction and Estimated Number Needed to Treat to Avoid a First Hospitalization by Maintaining RAASi[J]. Kidney360, 2024 .
[8].Ash SR, et al. A phase 2 study on the treatment of hyperkalemi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kidney disease suggests that the selective potassium trap, ZS-9, is safe and efficient[J]. Kidney Int, 2015, 88(2):404-411.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仅供HCP观看。
来源:医脉通肾内频道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