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上下学高峰时段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一个难点,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安全与文明。为切实破解难点问题,鄂尔多斯市按照“解决一个诉求、破解一类问题”工作思路,组织召开接诉即办专题会商会,构建“护学岗”长效机制,通过“警察、老师、家长”共治的护学安园模式
上下学高峰时段校园周边交通拥堵问题,一直是城市交通管理一个难点,折射出一座城市的安全与文明。为切实破解难点问题,鄂尔多斯市按照“解决一个诉求、破解一类问题”工作思路,组织召开接诉即办专题会商会,构建“护学岗”长效机制,通过“警察、老师、家长”共治的护学安园模式,形成“一校一策、一校一岗”责任包联制度,在精准施策中实现交通治理效能提升。在实践过程中,12345热线充分发挥问题发现器、决策智囊团和成效倍增器作用,把群众的每一个诉求都作为一份“考卷”,有效推动不动产权办理难、安居工程不安居、消防设施存隐患等一大批难点堵点得到解决,广大市民切实感受到了暖城的善作善成。2022年1月至今,累计接听市民来电300余万件,日均受理2500余件,诉求“四率”均达到96%以上,2024年在第六次全国政务热线服务质量研究报告中名列“A+”城市。如今,鄂尔多斯市12345热线已成为市民心中的“总客服”,城市治理的“总参谋”。
源头服务提能力,精准接转增实效。鄂尔多斯市以12345热线为中枢平台,将所有地方服务热线“应并尽并”、社情民意“应接尽接”,同步构建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中国政府网、蒙速办等网络渠道在内的“大热线”服务体系,形成热线接听全天候、诉求办理全闭环、社情分析全维度的“民声直通车”。建立诉求转办清单化管理机制,根据事项类型、行业特点、职能归口等要素,厘清乡镇与部门之间监管职责,梳理形成公共安全、住房保障、交通出行、便民服务等全市重点事项目录7045项,有效解决权责不清、关系不顺和职能交叉的问题,实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建立市、旗区两级精准派单工作组,依托派单目录和工作规范,坚持“能派行业主管部门,绝不派苏木乡镇(街道)”的原则,压实部门主体责任,减轻基层负担,提升首派精准度。
及时化解烦心事,处办高效赢民心。鄂尔多斯市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通过推行“135”工作法和“三上门、四必须”服务法,大大缩短事的解决时限、拉近心的沟通距离、提高民的满意程度,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2024年平均办理时间同比减少3.28天、上门解决诉求同比增加5.19万次。聚焦诉求新情况、行业新业态,建立跨区域协调联动解决机制,充分吸纳市、旗区行业主管部门业务骨干为会商研判成员,共商破解跨部门协作难题、监管执行难题和问题解决难题。创新与市域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推出“老支书”调解室、“红管家”议事坊等一批具有当地特色的经验做法,形成“三分吸附法”“乡安五事”工作法等有灵气、接地气的治理良方,推动群众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坚持问题为导向,督考协同促提升。为确保群众诉求得到妥善解决,鄂尔多斯市对未解决、不满意“双扣分”工单实行跟踪督办,动态掌握工单办理情况,适时开展诉求复盘与研判分析,避免同类诉求反复出现、重复办理,从而形成接诉即办良性循环。充分发挥纪委监委问效监督、党政督查专项监督、暖城聚焦舆论监督、代表委员民主监督作用,形成上下联动、左右衔接监督格局,促使各级各部门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难事办妥。不断强化热线数据分析赋能,以日简报、周报告、月通报、年总结及专项报告形式,将社情民意数据综合运用于社会热点治理、风险感知预警、辅助领导决策等过程,推动“未诉先办”,实现“长治久安”。
下一步,鄂尔多斯市12345热线将积极适应“热线+数智+治理”融合发展趋势,以“一条热线”全方位服务“一座城”的目标,不断开辟“数智”治理基层新路径、激发政府职能转变新动能,不断探索形成以“接诉即办”为牵引的暖城善治新样板。(闫晓峰、杨梦娜)
来源:金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