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到山下、富在山下,“街乡共富”新举措点亮云和农民城市新生活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6 16:32 2

摘要:“我2014年搬到大坪,原本在雾溪乡种种地、外出打打零工,现在专职做水电师傅,收入比以前高多了。”线路维修刚刚结束,新的订单又来了,最近社区内装修的业主多,云和县白龙山片区大坪社区的郑林云师傅也格外忙碌。下山后,社区不但为他们这些安置农户提供各项就业培训,还会

“我2014年搬到大坪,原本在雾溪乡种种地、外出打打零工,现在专职做水电师傅,收入比以前高多了。”线路维修刚刚结束,新的订单又来了,最近社区内装修的业主多,云和县白龙山片区大坪社区的郑林云师傅也格外忙碌。下山后,社区不但为他们这些安置农户提供各项就业培训,还会时不时推介订单,新鲜而充实的城市生活令他格外开怀。

白龙山片区大坪社区是云和县“街乡共治”组团发展的示范片区,自2015年成立以来,社区已累计安置10个乡镇(街道)53个村的7017名下山转移搬迁群众。

面对大规模人口迁移带来的治理体系重构、文化融合及就业转型等多重挑战,近年来,白龙山片区围绕“街乡共治”机制,创新构建“技能提升、就业帮扶、产业造血”全周期发展机制,带动搬迁群众人均年收入突破6万元,较转移前增长近3倍。不但形成人人有事做、增技又增收的“街乡共富”经验,更为山区县域新型城镇化“共富样板”建设蹚出了新路径。

“授人以渔”让下山农民“技能进阶”

农民下山,原本的谋生技能就用不上了,因此,“授人以渔”是带动增收的第一步。

在大坪社区,有一处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社区就业服务中心,内部涵盖就业培训中心、电子商务展销中心、来料加工陈列展示中心和来料加工技能培训中心等功能区。依托“技能进阶”与“创业孵化”双轨并行的闭环服务体系,只要有学习意愿,搬迁群众就可以在这里获得从入门学习到市场实战的全程支持。

“我们社区先后同县劳动力培训中心、职业技术学校、妇联等多方资源联动,围绕电工、面点师、电子商务等市场急需的紧缺工种,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提升下山转移群众的就业能力。”大坪社区书记毛少岳介绍。

自成立以来,大坪社区已累计围绕盆景园艺、木玩配件组装、平车加工三大特色工坊,开展技能培训500余人次,为1800余名搬迁群众提供灵活就业岗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备受县城青年群体好评的“白龙山童话夜市”里,由社区居民经营的摊位占比已逾30%,日均营业额超1500元,带动创业者人均月增收9000元以上。

以资源整合为支撑、以技能提升为核心,白龙山片区构建的“日间培训强技能、夜间创业增收入”产教融合闭环,正在成为带动搬迁群众“技能促富”的鲜活样板。

“我出阵地”让技能人才“多方创收”

技能有了,就业岗位上哪找?

大坪社区的“和坪邻里”公共服务中心内有一处家政服务共享站,在这里,有130余名掌握电器维修、管道疏通等专业技能的搬迁群众入驻成为“邻里师傅”,只要居民有需要,水电、家政等便民服务随叫随到,在实现社区服务提质与搬迁群众就业增收双赢的同时,通过专业技能转化,为师傅们带来了年均2万元的额外收入。

在大坪,这种“我出阵地,你出人”的灵活就业模式早已十分普遍。

例如,通过深入开展“社企牵手就业协助帮扶”行动,大坪社区与云和玉禾田智慧城市运营有限公司建立战略合作,帮助30余位大龄、残障、低收入困难群众在环卫保洁、园林养护等岗位上实现稳定就业。又或是开发“云和木玩共富工坊”等数字化平台,累计帮助500余位居家妇女、老年群体在家进行来料加工,实现“足不出户,指尖创收”。

“2021年以来,大坪社区持续梳理本地资源、岗位供给、政策支持、就业需求‘四张清单’,在社区定期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精准衔接企业用工和群众就业之间的‘双向需求’。”白龙山片区纪检监察协作组副组长,乡纪委书记、监察办主任马婷婷说,截至当前,社区已累计为下山转移闲置劳动力开发适配性就业岗位500余个,有效破解了白龙山片区内搬迁群众就业信息不对称的难题,推动形成了多维度、立体化的就业服务新格局。

“共富体系”让增收活水“源远流长”

让进城农民“搬得下、稳得住、融得进、富得起”是大坪社区助农增收的核心目标,而以平台搭建为基础、价值转化为纽带,打造集社区经济、文化、社会效益于一体的共富生态体系,则是大坪社区对于“街乡共治”“后半篇文章”的精彩展望。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大坪社区对于共富生态体系的探索,始于一次次创新设计。

预计今年7月底,社区内的6亩闲置土地将化身“和坪共享菜园”体验项目,选聘低保户、残疾人等困难搬迁群众作为项目主理人,负责日常管护与技术指导,构建起“市民参与农耕实践、困难群体获得就业保障、社区公共服务效能提升”的多维价值闭环。

同一时间,大坪社区的“和坪共富集市”也将落地开办,推出“共享菜地直供区”“流动共富专区”等共富集市板块,通过周末赶集日的形式打造社区特色市集,助农销售茶叶、笋干、梅干菜等富余农产品,在社区内营造“社区搭台,居民赶集,农民增收”的幸福氛围。

“在全力丰富社区功能、文化、业态的同时,我们还聚焦木艺、盆景等特色产业,先后举办10余场职业技能大赛,累计吸引600余名能工巧匠同台竞技,将竞技舞台延伸为共富工坊人才孵化基地。”毛少岳说,大坪社区的‘和坪工匠’技能传承体系由此初具雏形。

当前,大坪社区已入选浙江省首批共同富裕实践观察点,其在三年内推动下山转移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的突破性成就,为云和县破解搬迁群众从“安置”到“共富”的治理命题提供了鲜活的实践经验。未来,云和县将持续深化共富机制建设,在就业创业生态优化、城乡要素双向赋能等领域开展更深层次探索,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更具辨识度的县域实践智慧。(通讯员:叶益鹏 严沁)

来源:数字生活in丽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