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什么是奋斗者精神?奋斗的模样究竟是什么样?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我们深入基层一线,用镜头和文字真实记录了许许多多上海建工人的感人瞬间,汇总形成了《奋斗的模样》图文集。
什么是奋斗者精神?奋斗的模样究竟是什么样?在近半年的时间里,我们深入基层一线,用镜头和文字真实记录了许许多多上海建工人的感人瞬间,汇总形成了《奋斗的模样》图文集。
奋斗的模样,其实是每一名上海建工人的平凡模样。每一名职工都向着愿景努力奔跑,将会使上海建工始终充满勃勃生机、旺盛活力。
下午4时,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南岸现场。
身材魁梧的王林穿得有点臃肿。没办法,江风“呼呼”地往衣领里灌,气温接近冰点。为了保险起见,还要穿上救生衣。明天就要吊装大桥7号梁,今天必须把所有准备工作再过一遍。
王林是负责质量验收的技术人员。2023年4月18日,他来到这个工地。“我每天都要上工地,质量管理不能事后发声,一定要抓在前面。”
上到吊装7号梁的工作平台,要走48级台阶。这对于230斤的王林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王林负责的工程,全部获得业主方和上海建工的“优秀”评价。他参与的嘉松公路越江新建工程钻孔灌注桩项目,荣获上海市QC成果三等奖。
从工作平台上缓缓下来,王林对于明天吊装7号梁,心里有了底。
下午1时,李昌涛从宜兴匆匆地赶到上海迪士尼,来到轨道交通21号线2标的隧道里。在这个自然光线照拂不到的地下世界,项目书记朱秋波正等着他的到来。自从盾构机进场以来,这样的场景已经发生了很多次。
虽然顺利交付了许多地铁项目,但这个标段的施工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主要原因在于距离迪士尼太近了。有一段路,就在迪士尼乐园的下面。迪士尼不可能为了盾构施工停业,那就得自己想办法。
这一次来到迪士尼,就是因为项目部刚刚完成了盾构机掉头,一些技术参数需要李昌涛再验证一遍,毕竟这一次盾构机掉头不是常规动作,属于量身定制。
迪士尼乐园里,花车巡游、烟火璀璨,一片欢声笑语。又有谁知道在地面5米以下,李昌涛和同事们正全神贯注地围着盾构机。这一刻,仿佛地下世界按下了暂停键。
钟文龙所在的项目部就是一条船。作为项目经理,同时也是“船长”,他不仅要管海上风电项目的电缆铺设,还要操心船上50多名同伴的吃喝拉撒。北到锦州港,南到琼州海峡,每一次出发,总有新上船的小伙子水土不服。船行海上,有时候缺淡水,有时候缺蔬菜,谈网络信号更是奢求。
虽然是福建人,但钟文龙的老家龙岩在山区,要开4个小时的车才能看到海。年轻的时候,他没有想到自己未来的工作和大海有关。
2010年,钟文龙进入基础集团,作为技术员被派到了距离海岸线六七十公里的大海上。此后10多年里,钟文龙逐渐战胜了对海上风暴的恐惧,每年有6到7个月漂在海上。最长时,一年里有9个多月没有见到陆地。
“海上的日子就是这样,我对大家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一定能坚持下来。”山区长大的钟文龙找到了属于他的海洋。
转自建工群英社
来源:我爱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