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被神话的BIM,已是建筑行业最大的灾难

B站影视 2024-12-06 10:15 1

摘要:接触到了一堆老袁从未关注过的BIM新概念:BIM9D、BIM区块链、BIM云、BIM数字生态、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城市信息模型),真是惊叹如今的BIM理论创新速度。

昨天,老袁拜会了业内一位资深BIM专家,畅聊国内BIM应用现状与未来,低势能下BIM企业该如何突出重围?

接触到了一堆老袁从未关注过的BIM新概念:BIM9D、BIM区块链、BIM云、BIM数字生态、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城市信息模型),真是惊叹如今的BIM理论创新速度。

BIM要回归其本质,不管是BIM实践应用还是BIM理论,归根结底是能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满足工程的需求

而这些层出不穷、空中楼阁式的BIM新概念,如果实践应用永远追不上理论创新的速度,就如同正在被神话的“BIM”,其实注定了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灾难。

任何炒作不能落地的BIM概念,或是脱离实际空谈BIM理论的行为,都是一种哗众取宠,急功近利的表现。

一些人为私利无下限的消费BIM、炒作BIM,都是招摇撞骗的行为。

BIM问世之初,其实强调的是三维表达方式。

在一系列BIM软件面世之前,市面上的许多设计软件都已经可以做到,甚至连欧特克公司应用最广泛的辅助设计软件CAD就可以达到。

后来,人们又在BIM三维的基础上,附加了太多的元素,先是参数,后是时间,再是成本质量,到项目管理,智慧城市大数据,直到如今的BIM区块链。

可以说现在市面上90%的与建筑相关的企业运用BIM程度,仍停留在翻模和管综阶段,甚至连一个BIM算量的问题炒作了十年,仍没有一个好的解决办法。

拿Revit举例,根本就没有做到很好的本土化。机电算量在定额里面都是包含了管件和弯头、三通的米数,但Revit软件算机电的量,把这些都给减掉了,只剩下管段的净长度,所以导出的量比实际要偏少至少15%,虽然国内很多BIM软件厂商都说他们的插件解决了这个问题,但在实际应用中,有关BIM算量这件事,至今没有找到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欧特克是炒作BIM概念的始作俑者。

Revit的战略就是先把BIM神话,然后说Revit才可以来完成这个神话。

如果

BIM不被神话的话,有很多的替代品。Revit的计量和信息携带像盲肠,模型数据量恐怖,Revit只被推广人员及刚出校门的人们看好,真正的工程技术人员会反感,有些是被动的接受。我没有任何贬低欧特克之意,欧特克是伟大的公司,特别是在CAD技术方面的杰出表现是对人类的最大贡献。

但是,欧特克在BIM上乏善可陈,缺乏成熟的技术,却过度宣传。

如Revit的出图到Inventer中出加工图技术不过就是3D应用,其加工图最终却全是人工画的,却把这些吹嘘和包装成BIM。

其实与BIM最本质的东西相去甚远。

什么是BIM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客户需要什么样的BIM,什么样的BIM真正有价值,而不是整天忽悠包装炒作。为什么现在国内BIM包装炒作比BIM实际应用要火?

因为市场需要,有大量的专家学者,或是BIM培训机构他们是最大的受益者,老袁去年曾有幸在业务中结识了一位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一位教授,在和清华教授业务讨论中,知道了什么是工业4.0时代,什么是BIM3.0时代、什么是BIM+3D打印技术,指尖君也应邀参观了清华大学创客中心iCenter。

不过后来教授说了句实话:这些仍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如果非要问BIM的最大受益方是谁?

第一,是这些每年每天都在不停的发明BIM概念的“专家”;

第二,BIM培训机构,高大上的理论+勾绘BIM职业前途无限美妙的搭配炒作,的确让这两类人赚得盆满钵满。

由于BIM被过度“神化”以及各方急功近利的心态,使得BIM在中国成为了“空中楼阁”。

可谓大潮初起,泥沙俱下,很多人对BIM的热情开始锐减。BIM专家仍然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有各的一套理论,培训机构对这些理论加以包装宣传,年轻人一茬茬杀进BIM围城,最终受伤的是BIM使用方。发现原来BIM的作用不过如此耳。

中国正处于短缺经济向过剩经济发展的时期,很多行业追求的是“短、平、快”,往往忽视了质量和长远的利益,缺少精益求精的态度。

在BIM这个领域也表现得淋漓尽致,我们的粗放型也是导致BIM寸步难行的原因之—。为政者要政绩,项目管理者要亮点,业主宣传要噱头,于是就这样快速搭起一个BIM的草台班子。这样的BIM应用可想而知,有点画虎不成反类犬的感觉。

这几年,BIM协同管理、BIM应用平台、BIM智慧工地……概念层出不穷,老袁曾采购了一套GLD的BIM管理平台,这个平台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大文件夹加上一堆摄像头监控堆砌起来的管理软件,其实就是打着BIM噱头的一个监控系统。

GLD说可以做工程进度、质量、成本管理,派来的工程师来给培训,却告诉我这个平台不能模拟机电安装,只能是土建结构。好吧,最后模拟出来的进度不知所云,眼花缭乱,质量成本管理简直就是笑话。

其实,市面上各个厂商的BIM管理平台,就是皇帝的新装。

使用过BIM平台的企业或管理者,最后都吃了哑巴亏。

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说当时后悔采购了平台,那不就是自证了自己人傻钱多被骗了吗?所以这时,即使吃了哑巴亏也必须说黄莲是甜的,这样就可以自欺欺人了!

严格来说,三维设计、三维算量都不能算真正的BIM。更别说什么用了BIM,项目管理洽商变更减为零,还有什么诸如BIM让工程提高了决策效率……,这更像是一句假大空的话,毫无实质可言。三维算量不是BIM,虽然BIM体系中要用到三维算量。

把三维算量当作BIM才是包装过度。

三维只是一种表现手法,BIM的核心是信息,如果在信息数据采集这一块没有做到极致,那这样的BIM就是一个似是而非的东西。

我要买辆摩托车,但你却给我一辆自行车,说长得差不多,都是两个轮子的样子。现在的BIM模型精细度基本上严重失真。

管道不像管道,设备不像设备,支架不像支架,建筑、结构、装饰丢失严重的模型数据简直惨不忍睹,这样的数据模型到底有什么意义?居然还敢说将来项目竣工要做BIM运维?

房子最终长啥样,你模型连实际建筑的30%都没画全,去运维啥?

一种理论是否有价值和生命力,只有用实践来检验,而不是靠某些人认定和认可。

我们没有必要神化BIM。

一切研究的出发点是实践,任何理论都来自实践,也都面向应用。我从来都认为BIM是个实实在在的东西,但一直都反对把三维算量模型当作BIM。目前号称BIM大都是假BIM,其内核与BIM毫不沾边。

为什么这么多公司和个人号称自己是BIM?完全是因为利益使然,就是皇帝的新衣,终究会打回原形。如果没有BIM概念的炒作,或许现在国内的算量软件更强大一些,因为有BIM,算量软件几乎是停滞不前了,如鸡肋丢之可惜食之无味。

目前,市场上的BIM应用点层出不穷,很多企业想方设法“诱引”客户买单,绞尽脑汁地为BIM穿上“高大上”的外衣,然而众多不成熟的应用点多次让BIM扣上了华而不实的帽子。BIM的现状与当初的设想已相去甚远,许多概念都没落地,热闹之后是一地鸡毛,正犹如前几年火热的共享经济,最后不了了之。

BIM难在数据创建、计算、分析、管理和共享困难。

如果这些环节不打通,即使给你封个BIM尊号,顶多也只是自封的齐天大圣。就好像必须要包装成BIM系统,才能显得高大上,然后可以卖个大价钱才过瘾,骗客户买单,但实际应用效果如何呢?

现在,还有谁敢说这些正在被神话的“BIM”,不是建筑行业的一大灾难呢?

来源:无比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