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吹麦浪遍地香,又到一年麦收时。5月15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县“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小麦千亩高产展示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经过机械化实收、称重、测试水分等验收环节后,综合得出,该片田块亩均产量达610.1公斤。
风吹麦浪遍地香,又到一年麦收时。5月15日,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组织有关专家对我县“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小麦千亩高产展示片进行现场测产验收。经过机械化实收、称重、测试水分等验收环节后,综合得出,该片田块亩均产量达610.1公斤。
作为“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核心区域,2025年,大邑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继续稳定在14.8万亩,品种以蜀麦1958、蜀麦1963、川麦104、绵麦902等为主,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覆盖率达100%。
当天,专家组按照《粮油作物实收测产验收办法(试行)》进行实收产量验收,经过严格的面积测定、机械脱粒收获、称重、扣除杂质和水分等,对小麦单产进行科学计算,确保测产数据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准确性。最终测产数据为折合亩产610.1公斤,创下了大邑小麦亩产新记录。
从几年前的亩产300多公斤,到今天的610.1公斤,大邑小麦单产为何能实现质的飞跃呢?“离不开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的深度融合。” 县农业农村局技术专家徐文忠介绍,首先是良田,大邑已建成高标准农田28.79万亩,为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供了重要基础。其次是良种,以蜀麦1963为例,该品种生育期较其他品种缩短一周左右时间,为稻麦轮作争取了宝贵农时,还有高产、株型好、蛋白质含量高等优点。同时,大邑大力推广稻茬小麦抗湿高产智能化生产技术,抓履带式农机开沟排湿、智能精量机播、化学调控、无人机分段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关键技术,为高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开始,四川农业大学小麦育种与栽培团队就入驻建立在旭成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的专家大院,针对该区域生产问题开展技术创新,为大邑小麦高产提供全流程解决方案。四川小麦栽培专家、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樊高琼与小麦研究所副教授郝明是大邑“天府粮仓·百县千片”小麦千亩高产展示片的常客。在他们精心打造的示范田里,从小麦播种到灌浆成熟,每个关键阶段都会在田间地头看到他们的身影,为农民提供全程“保姆式”服务,从品种选择、播种机具、病虫草害防治、湿害弱光低温等逆境应对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精心指导,制定了科学的种植方案和管理措施,为小麦高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测产田种植的是蜀麦1963、蜀麦1958早中熟品种,配套稻茬小麦抗湿高产智能化生产技术,通过开沟排湿、药剂拌种、智能精量播种,实现苗全、苗齐、苗匀、苗壮,加上分段施肥、化学调控、病虫草害综合防控,实现了全生育期苗情稳健,最终突破了有效穗的限制大幅度增产。并且该模式全程借助于机械化实施,确保可复制可推广,助力大面积单产提升。
“小麦测产验收不仅是为了掌握小麦产量,更重要的是根据测产结果,找出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播期、管理方式和适宜机具等。”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根据测产结果,进一步优化小麦种植模式,推广优质小麦品种、种植技术、播种机具,为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添砖加瓦。
主管:中共大邑县委宣传部
主办:大邑县融媒体中心
审核:陈柞
责编:杨颖
编辑:李俐
美编:杜佳
来源:美丽大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