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拿邻居王阿姨家来说,大儿子事业有成,小儿子工作普通。每次家庭聚会,王阿姨对小儿子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对大儿子却显得有些冷淡,不理不睬的。邻居们背地里都在议论,说王阿姨太偏心。
生活里,你肯定见过那种区别对待孩子的家长,大家都说他们“偏心”。
就拿邻居王阿姨家来说,大儿子事业有成,小儿子工作普通。每次家庭聚会,王阿姨对小儿子嘘寒问暖,关怀备至,对大儿子却显得有些冷淡,不理不睬的。邻居们背地里都在议论,说王阿姨太偏心。
这就不禁让人好奇,父母偏心的时候,心里到底咋想的?当我们揭开这层面纱,真相可能比想象中更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1、心疼过得差的孩子,想帮他一把
张叔家有两个女儿,境遇截然不同。大女儿嫁得好,住着别墅,开着豪车,生活优渥;小女儿却离了婚,一个人带着孩子租房子住,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每次过年,张叔都会悄悄塞钱给小女儿。他说:“我不是偏心,当父母的,谁不想把一碗水端平?条件好的孩子,少给点也能过得滋润;可条件差的要是没人帮衬,这日子可咋过下去?”
就像《人世间》里说的:“父母的心就像跷跷板,永远在找平衡。”父母不是不爱优秀、条件好的孩子,只是更放心不下那个过得不好的,怕他被生活的重担压垮。
2、总夸外地的孩子,盼他常回家
邻居奶奶有三个孩子,两个孩子在身边,平时照顾得很周到,小儿子却远在北京工作。张奶奶逢人就夸小儿子有出息,对身边的两个孩子却很少表扬。有一次,她不小心说漏了嘴:“我要是不多念叨他,他更想不起来回家了……”
从心理学上讲,这叫“反向表达” ,心里越想念,表面上越装作不在意;越盼着见面,就越假装放心。龙应台说过:“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就是不断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父母对远方孩子的夸赞,藏着的是深深的思念和盼归的急切,是渴望孩子能多回家看看的小心思。
3、对给钱多的孩子冷淡,怕欠人情
邻居家大儿子每月给5000块生活费,经济上十分孝顺,可邻居却和每月只给500块的小儿子更亲近。他无奈地说:“拿了大儿子的钱,说话都不敢大声,生怕他觉得我在讨债。”
这话真的太真实了!好多父母收孩子钱的时候,心里既感动又愧疚,就怕自己成了孩子的负担,把亲子关系变得只剩金钱味,还怕欠了还不清的“人情债”。
就像一位老人讲的:“儿女的钱是孝心,可拿多了,连训他们的底气都没了。”父母想要维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尊严,也不想让亲情沾上太多金钱的俗气。
4、偏心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因果
其实,父母的偏心往往有着深层次的原因:有的是补偿心理在作祟,小时候没照顾好某个孩子,现在想尽办法弥补;有的是情感投射,某个孩子的性格像年轻时的自己,就忍不住多亲近;还有的是出于生存本能,下意识和能给自己提供情绪价值的孩子更亲近。
楼下卖菜的老板娘跟我讲过她的故事:“小时候家里穷,弟弟主动辍学打工,把读书的机会让给了我。这些年,我一直觉得亏欠他。现在对他闺女多些照顾,别人笑我偏心,可只有我知道,这份偏爱里藏着我对弟弟一辈子的感激。”
老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父母的“偏爱”里,或许藏着过去的亏欠和感恩。也许是某个孩子小时候为家里扛过艰难,也许是父母年轻时对谁有过愧疚,这些过往都成了如今偏心的缘由 。
5、别让“偏心”成隔阂,爱往往藏在深处
前几天刷到个视频,姐姐哭着说“爸妈只爱弟弟”,满心委屈,可后来在弟弟日记里发现:“姐姐考上大学那天,爸妈偷偷去卖血……”还有个前同事,总偏心小女儿,大家都觉得她不公平,后来才知道,生小女儿时难产,她总觉得亏欠孩子。
父母的爱就像大海,表面看起来有波浪起伏,可深处却是无尽温柔。被“偏爱”的孩子,可能替你承受了你不知道的压力;被“冷落”的你,或许一直都在父母默默的守护中。
下次再觉得父母偏心时,不妨想一想:被“冷落”的孩子,是不是已经足够强大,不需要时刻被关注?被“偏爱”的孩子,是不是正面临困境,更需要这份爱?那些你看不懂的偏心,是不是藏着父母说不出口的牵挂?
父母的爱就像大树的年轮,一圈一圈都是他们用一生写下的故事 ,藏着满满的深情,别因为一时的误解,就忽略了这份深沉的爱 。
来源:云帆育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