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媒看永昌】人民日报| 甘肃永昌县:生态高颜值,生活高质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4-21 14:55 1

摘要:碧空万里,一望无际,朵朵白云点缀其中;祁连山钟灵毓秀,郁郁葱葱;金川河流水潺潺,润泽万物;乡间田野芳草绿植,生机勃勃……盛夏时节,在绿水青山的环抱中,永昌处处涌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澎湃力量,迸发出绿色发展的生机活力。

4月19日人民日报刊发 甘肃永昌县:生态高颜值,生活高质量

碧空万里,一望无际,朵朵白云点缀其中;祁连山钟灵毓秀,郁郁葱葱;金川河流水潺潺,润泽万物;乡间田野芳草绿植,生机勃勃……盛夏时节,在绿水青山的环抱中,永昌处处涌动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澎湃力量,迸发出绿色发展的生机活力。

与美丽风光相印证的则是永昌县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异答卷:2024年永昌县地表水考核断面水环境质量全国第九、全省第二;完成石羊河流域治理年度任务,东西河灌区灌溉水源保障一期建成,造林种草3万亩,治理河道60公里,探明煤炭资源1.6亿吨、萤石资源240万吨;创新“五大领域”节水机制,用水总量、人均水量分别下降5.2%、7.3%,祁连山生态保护考核全省优秀。起伏的山、流动的水、绿色的林……这是一份写在绿水青山间的答卷,更是一份写在全县人民心中的答卷。

近年来,永昌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发展理念,打出呵护绿水青山的系列“组合拳”,以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的向往,不断实现发展高质量与生态高颜值相得益彰。

秀水长清

春风和煦,人们纷纷外出踏春,沿途眺望金川峡水库,宛如一颗蓝色的宝石镶嵌在群山怀抱之中,水面上成群的赤麻鸭、黄鸭惬意地游动,蜿蜒的公路向前延伸,构成了一幅动人的自然风景画。

金川峡水库作为饮用水水源地,担负着供给金昌市工农业生产和城市生活用水的重任。让金川河秀水长清,是永昌生态发展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动当地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治水保安澜,兴水促发展。翻看治水记录,永昌县兴水利民,水安全保障体系日臻完善:

——2024年,永昌县投资5.16亿元,精心谋划实施调蓄设施建设、中小河流治理、水库除险加固、水库移民、农村饮水、水土保持及山洪灾害防治等22项工程项目;

——2025年,永昌县将持续实施中小河流治理、水库移民、水土保持及地下水计量体系提升改造等方面水利重点投资项目4个。

……

随着一系列水利建设项目的相继启动和推进,以及一条条碧道的构建,安澜水利、民生水利、宜居水利基础得到全面夯实。这是永昌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绘就人水和谐秀美画卷的生动写照。

青山常在

祁连山山脉,横贯东西,是西北乃至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分布有丰富的冰川、雪山、森林、草地和湿地资源,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关键区域,更是永昌人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之山、生命之源,具有特殊而重要的生态地位。

近年来,永昌县把祁连山生态环境修复工作作为再造绿水青山、造福子孙后代的具体举措,严格落实领导包抓责任制,以“四不放过”的标准从严从实推动祁连山生态修复。

——经过全县上下共同努力,涉及祁连山生态环境22个建设项目已全部整改并完成生态修复,累计投入资金3.86亿元,治理面积268.5万平方米、覆土20.6万立方米、栽植云杉1.3万多株、播撒草籽4.5万公斤,铺设无纺布3万公斤、无纺袋13.4万条,拉运加水浇灌约8万立方米,整治工作成效显著。

如今的祁连山钟灵毓秀、郁郁葱葱,包揽了“一山尽览四季景,此色唯独天上有”的独特之美,生态环境逐渐向好,水源涵养能力持续提升,野生动物组团到访,昔日废弃的矿山披上绿装,森林和草原交相辉映。

当晨曦洒落在祁连山下,丝丝绿意宛如大地的脉搏,在广袤的草地上“跳动”。风过之处,草叶轻摇,仿佛在诉说着永昌县守护祁连山生态环境的生动故事……

向绿而行

宜居之城,离不开绿色生态的润泽。

每年4月中旬,永昌县2000多名党员干部积极投入植树造林。永昌的山水之间,满眼皆绿。绿色已成为永昌的底色,城市生活与绿水青山和谐相融、相得益彰。

多年来,永昌县逐绿而行,持续深化林长制工作,着力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有力保障林草发展质效,依托三北六期、金昌市石羊河中下游防沙治沙林草综合治理、森林植被恢复、新农村绿化等多项造林项目,完成人工造林2.24万亩、人工种草0.73万亩。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坚持绿化美化与建设美丽乡村相结合,绿化集中居住点30个,完成“四旁”义务植树60万株,发展观光林果产业1000余亩。

向绿而行,不仅染绿了一座座荒坡,还鼓起了农民的腰包。

——城关镇金川西村通过党支部领办、集体入股和农户入股分红模式,着力打造“千亩林果”基地,全村种植经济林666亩,其中村集体经济林70亩,引进杏树种植新技术、新品种,吸引游客采摘购买,2024年全村共出售杏子3万多斤,收入达15万元左右。

——南坝乡以春季植树造林和打造“花果山”文旅基地为契机,采取“支部+合作社+农户+基地”形式,创新“生态田园+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沿山荒坡荒滩,栽植山楂、杏树、刺柏、云杉等生态治理和经济林果兼用苗木15.6万株,全乡种植中药材和经济林果4700余亩,年产山楂6.5吨、菊花1.5吨、桃杏25吨,通过发展中药材和林果产业,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实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双赢”。

一方好山水,满眼皆胜景。

如今,在绿色发展的新征程上,在生态文明建设这场持久攻坚战中,永昌县将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奋楫争先、逐浪前行,以督促治、标本兼治、系统治理,让全县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绿水青山的“生态颜值”得到同步提升。

来源:盛世永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