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寒冬的到来,大家都在感叹钱袋子越来越瘪。但比赚钱难更扎心的是,那些我们曾经以为稳如泰山的资产,现在却像冰棍一样在烈日下快速融化。最近有位专家在研讨会上打了个喷嚏,顺便喷出了未来五年贬值最快的6大资产名单,看完让人不禁想给钱包唱首《凉凉》,那么,未来五年
随着经济寒冬的到来,大家都在感叹钱袋子越来越瘪。但比赚钱难更扎心的是,那些我们曾经以为稳如泰山的资产,现在却像冰棍一样在烈日下快速融化。最近有位专家在研讨会上打了个喷嚏,顺便喷出了未来五年贬值最快的6大资产名单,看完让人不禁想给钱包唱首《凉凉》,那么,未来五年内贬值最快的6大资产是什么呢?
01 学历文凭越来越不值钱
上世纪90年代,大学生还是稀有物种,一张文凭就能让你轻松混进国企或者机关单位,过上喝茶看报的悠闲生活。那时候,谁家要是出个大学生,全村都得放鞭炮庆祝,亲戚朋友排着队来借钱,哦不,是来道贺。然而,风水轮流转,现在的大学生比菜市场的白菜还多,文凭的含金量堪比镀铜的铁片,看着闪亮,实际上一捏就变形。
高校扩招就像是一场没有刹车的狂欢,大学数量蹭蹭往上涨,招生人数年年创新高。2025年,应届毕业生预计突破1222万,相当于一个小国家的人口集体涌入就业市场。企业HR的邮箱每天被海量简历轰得头晕眼花,以至于他们不得不开发AI筛选系统,否则光是看简历就能累出工伤。于是,学历从“敲门砖”变成了“垫脚石”,踩上去都嫌硌脚。
更惨的是,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或者被迫从事与专业毫不相关的工作。学计算机的去送外卖,学金融的卖保险,学考古的搞直播带货,毕竟,挖坟不如挖流量来得实在。企业也越来越现实,不再迷信学历,而是直接问:“你会啥?能立刻上手吗?”文凭贬值已成定局,未来五年,除非你是顶尖名校的学霸,否则普通学历的竞争力只会继续缩水。
02 老破小学区房的黄金时代终结
曾经,学区房是楼市里的“硬通货”,哪怕房子破得像鬼屋,只要挂上名校的名头,价格就能翻几番。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挤进好学校,不惜砸锅卖铁,甚至全家蜗居在30平米的“老破小”里,美其名曰“教育投资”。然而,教育部门最近玩了一手“随机分配”,直接给学区房泼了一盆冰水。
以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住在名校旁边就等于半只脚踏进了重点学校。现在呢?住在隔壁也可能被分配到三公里外的普通学校,运气不好的话,甚至可能被发配到城乡结合部的分校。这一政策直接让学区房的“确定性”荡然无存,房价自然也跟着坐滑梯。那些花几百万买老破小的家长,现在可能正躲在厕所里哭——毕竟,厕所可能是他们家唯一不漏水的房间。
再加上“双减”政策和教育均衡化的推进,名校的光环逐渐暗淡。未来,学区房的溢价会进一步蒸发,老破小的价格将回归它本来的价值,也就是它作为“破房子”的真实价格。投资这类房产的家庭,很可能会发现自己不仅没赚到教育红利,反而成了楼市里的“接盘侠”。
03 中高档汽车价格还会跌
从2024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就像超市大甩卖一样热闹,各大车企纷纷举起降价大旗。中档车普遍降价2-3万,高档车更是直接跳水10万以上。这场景简直比双十一还疯狂,只不过这次打折的不是衣服鞋子,而是四个轮子的"大玩具"。
新车市场降价也就算了,二手车市场更是惨不忍睹。那些曾经引以为豪的座驾,现在转手卖出去的价格可能还不如一个名牌包包值钱。家里囤了好几辆车的朋友要小心了,你们的爱车正在以比股票下跌还快的速度贬值。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三:一方面,疫情过后大家的钱包都瘪了,买车这种大额消费自然要三思。另一方面,现在满大街都是车,市场早就饱和了。更可怕的是新能源车的崛起,让传统燃油车就像过时的翻盖手机一样尴尬。此外,连卖手机的小米、华为都来造车了,这市场能不乱吗?就像一群饿狼争抢一块肉,最后肉价肯定要跌。
04 奢侈品的价格会越来越不值钱
过去十年里,奢侈品牌就像打了鸡血一样疯狂涨价,仿佛它们的包包和手表里装的是比特币而不是皮革和齿轮。但风水轮流转,现在这些曾经高高在上的"身份象征"正在经历一场史诗级的价值缩水。
让我们先看看那些金光闪闪的手表。还记得2015年一块劳力士绿水鬼才卖5万块吗?现在官方定价已经飙到7万多了。但问题是,二手市场的价格却在跳水。以前加价3万都抢不到的热门款,现在能原价买到就算你走运。这就像过山车,只不过现在是往下冲的阶段。
女士们心爱的包包们也好不到哪去。某H牌经典款曾经需要配货10万才能买到一个包,现在专柜sales的微信朋友圈天天都在发"今日到货"。更惨的是二手市场,去年花8万买的包,今年5万都没人要。这贬值速度比共享单车的折旧率还快。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3点:
一、中产钱包缩水。以前月入3万的白领买个2万的包眼睛都不眨,现在同样的收入要还房贷、付补习班、养二胎,买个2000的包都要犹豫半天。奢侈品的目标客户突然发现,原来吃饭比背名牌包更重要。
二、假货技术突飞猛进。现在的山寨工厂比正品还敬业。你花3万买的包,可能针脚还没人家300块的高仿整齐。更可怕的是,这些高仿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从皮料到五金件都能做到以假乱真。连专柜sales都要拿放大镜才能分辨。
三、年轻人价值观变了。00后们觉得花几个月工资买个包简直是行为艺术。他们更愿意把钱花在旅行、电竞设备或者盲盒上。奢侈品?那都是爸妈辈的玩意儿了。
四、品牌自己作死。为了财报好看疯狂涨价,质量却越来越差。5万的包背两次五金就掉色,10万的手表走时误差比卡西欧还大。消费者终于醒悟:原来我们花大钱买的是logo,不是品质。
05 商铺会越来越不值钱
商铺曾经是投资界让无数人眼红的"现金奶牛",现在正在变成"现金蜗牛"。先讲个真实案例:武汉的郑老板在2019年花了240万在汉正街买了个136平米的商铺,现在市场价只剩140万,而且根本没人接盘。这跌幅比股市还刺激,至少股票还能随时卖出,商铺现在连"割肉"的机会都不给。而商铺贬值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疫情后老百姓的钱包比脸还干净。以前逛街是消遣,现在逛街是奢侈。商铺老板们看着积压的库存,脸上的表情比双十一没抢到优惠券还难看。第二,商铺投资现在成了"过街老鼠"。以前是"一铺养三代",现在是"三代养一铺"。
第三,年轻人的购物习惯让实体店老板哭晕在厕所。00后们连买菜都在拼多多,更别说买衣服了。实体商铺的客流量比中年人的发量下降得还快。更可怕的是,这种趋势在未来五年只会愈演愈烈。商铺的价值就像放在太阳底下的冰淇淋,眼看着就要化没了。建议手里有商铺的朋友们,现在出手可能还来得及,再晚点可能连租都租不出去了。
06 收藏品市场将经历价值重估过程
过去十年间,收藏品市场经历了非理性繁荣,各类藏品价格被炒作至虚高水平。然而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投资者理性回归,这个市场的泡沫正在被逐步挤出。以特殊时期徽章为例,价格从2000元暴跌至300元,跌幅高达85%,这种现象并非个案。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前期投机资金撤离导致流动性枯竭,另一方面则是新一代收藏者审美取向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更关键的是,随着鉴定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公开化,许多藏品的真实价值被重新评估。特别是玉石、纪念币等标准化程度较低的藏品,其价格水分正在被快速挤出。
未来五年内,除少数具有确凿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顶级藏品外,大多数普通收藏品将难以维持现有价格水平。投资者需要警惕的是,收藏品市场的调整往往具有滞后性,当意识到贬值时通常已经错过最佳退出时机。此外,线上交易平台的普及使得价格透明度提高,这也加速了价值回归过程。
来源:猫叔东山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