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煤炭这些“污染大户”,竟被AI逼成了环保课代表?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21 10:35 1

摘要:从冒着浓烟的钢铁熔炉,到尘土飞扬的矿山,从繁忙拥堵的港口到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这些曾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引擎,如今却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灾区”。

在全球气候危机的阴霾下,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压力。

从冒着浓烟的钢铁熔炉,到尘土飞扬的矿山,从繁忙拥堵的港口到鳞次栉比的城市建筑,这些曾推动工业化进程的引擎,如今却成为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灾区”。

幸运的是,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为这些行业带来了破局希望,AI如何驱动这场全球绿色革命?

荷兰鹿特丹港口

作为欧洲最大的港口,鹿特丹正在进行人工智能赋能绿色转型。

其自主研发的PortXChange平台,通过AI技术实时分析船舶动态、港口排放数据及预计抵达时间等数十项关键指标,精准破解了航运业“急行缓待”的能源浪费困局。

数据显示,该平台帮助石油巨头壳牌将驳船及散货船在各港口的“闲置时间”削减了20%,每年节省的燃油成本相当可观。如今,这一智能解决方案已走出荷兰,在全球港口与航运企业中广泛应用,成为行业绿色转型的标杆案例。

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0%的钢铁行业,长期面临传统高炉炼钢模式带来的深度脱碳难题。

巴西钢铁巨头盖尔道另辟蹊径,与软件公司FeroLabs合作,运用机器学习技术对北美工厂的海量生产数据进行深度挖掘。通过分析不同废钢原料配比与成品质量的关联,AI系统能够精准测算出满足生产标准所需的最少合金用量,有效避免了添加剂浪费。

巴西钢铁 盖尔道集团

2024年,在未更新硬件设备的情况下,这一创新举措使特定钢种的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3%,为钢铁行业的绿色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经验。

国际能源署在最新报告中指出,若AI技术在工业领域实现大规模应用,到2035年有望减少8艾焦的能源需求,相当于墨西哥全年的能源消耗总量。而在非工业领域的广泛推广,还将额外节省约5艾焦的能源,其减碳潜力不容小觑。

在尘土飞扬的采矿现场,澳大利亚矿业巨头福蒂斯丘正借助AI技术掀起一场能源革命

公司将人工智能深度融入矿山运营全流程,通过智能算法自动优化能源消耗、规划自动驾驶车辆行驶路线,并根据天气预报灵活调整生产计划。

例如,在预测到阴雨天太阳能发电量下降时,系统会提前安排高耗能作业,最大限度利用清洁电力。据测算,这种智能调控模式使企业自建电力系统的容量需求降低9%,节省建设成本近5亿美元,同时显著减少了碳排放。

建筑行业同样是碳排放的“大户”,约占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20%。加拿大科技企业BrainBoxAI与美国折扣零售商达乐公司合作,在600多家门店部署智能暖通空调系统。

该系统通过融合店内环境数据与天气预报,实现空调设备的精准调控,每年可减少近800万千瓦时的电力消耗,节省运营成本超100万美元。此外,预测性维护技术也在建筑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丹麦Sund&Baelt公司借助IBM的AI技术与无人机巡检,不仅每年降低2%的维护成本,更将资产使用寿命延长一倍,相当于避免了75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在物流运输领域,AI技术正成为降本增效与节能减排的双重利器

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通过实时动态规划配送路线,根据订单变化、交通状况灵活调整行车路径,在提升准时交付率的同时,每日为每位司机缩短16-22公里的行驶里程,每年节省数亿美元燃油开支。

嘉吉海洋运输公司则利用亚马逊AWS的AI技术,优化船舶在港装卸流程,每年减少2800小时的无效作业时间,大幅降低了航运过程中的碳排放。

航运巨头马士基通过AI分析船舶航行数据、海况及气象信息,优化航线规划,使整个船队的燃油效率提升5%以上,每年节省2.5亿美元运营成本,并减少150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从港口到矿山,从工厂到写字楼,人工智能正以其强大的数据处理与智能决策能力,为高污染行业的绿色转型注入新动能。正如鹿特丹港开发的Routescanner航线优化平台,已从欧洲拓展至全球,帮助企业在降低运营成本的同时,大幅减少环境足迹。

这场由AI驱动的绿色变革,不仅是技术的创新突破,更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普及,我们有理由相信,一个更加清洁、绿色的未来正在向我们走来。

文本来源:《经济学人·商论》

来源:奇葩综艺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