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的岂止是井陉!这对“忘年交”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20 12:36 1

摘要:井陉县上安镇西方岭村的北坡,10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石烧窑采矿场,如今这里已成为石家庄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典范——“地头儿郎”工业化农业园区。蹀变的背后,是这个村78岁的退休老人李爱书和来自省会55岁的“荣誉村民” 蒋会见这对“忘年交”相互砥砺、筚路蓝缕的动

井陉县上安镇西方岭村的北坡,10年前这里还是废弃石烧窑采矿场,如今这里已成为石家庄市现代农业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典范——“地头儿郎”工业化农业园区。蹀变的背后,是这个村78岁的退休老人李爱书和来自省会55岁的“荣誉村民” 蒋会见这对“忘年交”相互砥砺、筚路蓝缕的动人故事。

“缘”自一本泛黄的日记

李爱书和蒋会见的缘分,还得从6年前说起。

那时,曾经在石家庄市食品包装行业混得“风生水起”的个企老板蒋会见,事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严重危机。就在他为企业殚精竭虑、心力交瘁之时,他挚爱的妻子也因车祸双腿致残。“这是我人生的至暗之时,我真不知道以后的路怎样走。”事业和家庭的双重打击,让本来开朗乐观的蒋会见变得抑郁无比。整整大半年的光景,蒋会见除了照顾爱人,就“猫”在家里,不出门不上街,更没有刮过胡子理过发。“那时的我说是一具只会喘气的行尸走肉一点都不为过”。

朋友发小知道蒋会见的情况,在一次次开导、劝解无效的情况下,只能采用“暴力”的手段,强行给他理了发刮了胡子,好朋友李峰还把他“绑架”到了自己的老家——井陉县上安镇的西方岭村散心。

就是这次原本无聊至极地散心之旅,让蒋会见和憨厚朴实、勤劳善良的李爱书老人成了忘年之交,才让他们这一老一少有了今天的故事。

“我到现在都清楚记得爱书大伯的话,他对我说,人生和事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自怨自艾、自暴自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得自己找门路走出来。记住一句话,墙推倒了就是门,心敞开了就有路”。

在李爱书的家里,蒋会见无意间发现了李爱书的“创业记录”。那是一个泛黄的日记本,里面密密麻麻的记录着李爱书老人从2015年以来的艰辛和坚韧。老人耗尽了自己毕生的积蓄,甚至抵押了儿子的婚房,在荒山上砸进了上百万,栽种8000棵核桃树和4000棵榛子树。当时蒋会见不解地问老人为了什么?李爱书认真地对他说:“我很可能看不到收益,但是后代子孙能看到我在这荒山上种下的希望,也就知足了”。

那天晚上,蒋会见躺在李爱书家的床上辗转难眠。他思考着老人家对他说的每一句话,回想着这个善良老人的不屈和坚韧,如醍醐灌顶。“是啊,和大伯比,我有什么资格自哀自怨?又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我不该也不能躺下,要站起来面对困难,我不相信堵门的墙推不倒,迷了路就找不到路”。

“创”始一颗感恩的红心

振作起来的蒋会见,在朋友的帮助下,生意日渐红火,终于走出事业的了低谷。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李爱书——这位在人生危局中拉了他一把的“人生导师”。他专门为李爱书做了一个“百万资金”的援助计划。可这个计划在蒋会见见到李爱书的一瞬间彻底作废。

那天,蒋会见来到西方岭村,找到了正在山上忙碌的李爱书。看着老人佝偻着身子调试滴灌设备的背影,蒋会见突然之间想起了自己的父亲,想起了故乡槐底村那些和李爱书大伯一样,在农田里劳作的乡亲。他悄悄地将这援助计划书撕成了碎片。“在这里,我不该做商业投资,这也不能是商业投资,我应该要尽自己的努力,和李爱书大伯一样,圆父辈的青山梦”。

就在那一刻,蒋会见义无反顾地锁定了自己事业的发展方向。返回市里后,他将自己的企业交给了职业经理人打理,毅然决然地带着行动不便的妻子住进废弃多年的矿山宿舍,成为李爱书事业的坚定盟友。

“业”从一场不停地“折腾”

曾做过工厂车工、机修工、银行职员、个体企业的蒋会见,在朋友圈里是有名“折腾大王”。可这次他“折腾”的是这方荒山的山、水、林、田、路,而且将“折腾”做到了他本人“折腾历史”的极致。投资数百万元建设了护山大坝,随时可能把滑坡流失的矿渣“折腾”到的“禁锢”;将山上的矿洞、矿坑“折腾”成了积雨蓄水池;把山上未被彻底破坏的梯田,规划为设施农业基点,“折腾”成了智能种植、养殖大棚;对适宜栽树的荒坡,栽植了30多亩的林果;硬化了四公里的上山道路。在“折腾”到资金最紧张的时候,蒋会见毫不犹豫地将市里的房产抵押给了银行,李爱书也毫不吝啬拿出了自己的棺材本。

但在蒋会见的心里,一直没有放下那沟沟岔岔里的矿渣。“能不能变废为宝”?蒋会见望着这不含一丝土星的矿渣,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愈来愈疯狂。

为了“变废为宝”,蒋会见和李爱书“折腾”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他们五赴山东寿光,三闯华中农大实验室,与河北科技大学环境学院、河北理工大学机械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先后引进开展了“雾耕技术”、无土栽培、立体种植多种新技术种植实验,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蒋会见的实验大棚里,我们看到高达5、6层的立体种植架上,一槽槽不含土星的细小矿渣里,草莓、黄瓜、西红柿都在茁壮生长。专利级的山地环绕种植系统——多层立体架如同绿色天梯盘山而上,物联网中枢精准调控着水肥光照,让每亩的理论产值突破传统农田8—10倍。河北理工大学的教授看到蒋会见和李爱书制定的矿山土壤改良方案和成果时,大为震惊。称赞这是用理想和信心写在太行山上最伟大的论文。在前不久,蒋会见作为主研人员的旋转大棚技术又成功申报并被国家专利局受理。

五年披星戴月,五年筚路蓝缕。这对“忘年交”牵手创业的事迹,深深感动了乡亲、感动了社会!只要是他们用工,西方岭村的乡亲们主动将工资降到了最低;村里还应广大村民要求,给了蒋会见“荣誉村民”的称号;农工党石家庄市委将这里当成国土绿化实践基地,一次次伸出援助之手;河北科技大学在这里设立智慧农业工作站、华北理工大学在这里设立了科研实践基地、北京电商在这里搭建起了会员制云平台......

昔日的废弃采矿场,在传统与现代交融、资本与情怀碰撞带来的华丽蝶变中,弹奏出乡村振兴最温暖、最动人的乐章,也将蒋会见和李爱书这对“忘年交”的故事升华为一种精神,定格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

记者 | 于瑞平 牟肖英

编辑 | 韩晓红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