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连环断水危机:大坝频关致河床裸露,百万民众陷入用水困局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15 22:29 2

摘要:当地时间 5 月 14 日,印度杰纳布河上游的巴格利哈尔水电站大坝所有闸门再度关闭,卫星画面显示下游巴基斯坦一侧河床完全裸露,岩石肌理清晰可见。这是继 4 月 24 日首次 “断水” 后,印方 15 天内第二次采取极端措施。值得注意的是,5 月 8 日该大坝曾

当地时间 5 月 14 日,印度杰纳布河上游的巴格利哈尔水电站大坝所有闸门再度关闭,卫星画面显示下游巴基斯坦一侧河床完全裸露,岩石肌理清晰可见。这是继 4 月 24 日首次 “断水” 后,印方 15 天内第二次采取极端措施。值得注意的是,5 月 8 日该大坝曾因强降雨短暂开启两扇闸门泄洪,形成 “开闸 - 停火 - 再关闸” 的戏剧性转折,凸显印巴水资源博弈的复杂性。

同日,恒河支流亚穆纳河流域爆发危机 —— 建于 1974 年的拉贾吉大坝因闸门维护暂停发电,导致下游哈里亚纳邦、德里等 3 个邦河段宽度骤缩 60%,部分河床出现深达 2 米的裂缝。哈里亚纳邦居民苏尼尔・库马尔指出:“往年此时水深 3 米,如今水牛可径直踏过”,德里 200 万市民已依赖水罐车供水,城市水厂产能下降 40%。

德里 12 个行政区启动定量供水,政府调配的 5000 万升应急用水仅能满足基础需求的 60%。拉贾斯坦邦偏远村庄依赖军用直升机空投储水罐,部分地区限时供水时段压缩至每日 2 小时。社交媒体上,“#WaterEmergency” 话题迅速登顶,民众上传的干涸河床与排队取水视频引发国际关注。

拉贾斯坦邦超 10 万公顷农田受旱,棉花、小麦等作物面临绝收,初步估算经济损失达 5 亿卢比。农民拉杰什・辛格无奈表示:“政府承诺的抽水设备迟到 3 天,幼苗已全部枯萎”。更严峻的是,灌溉系统断流导致土壤沙化风险加剧,部分地区出现农田龟裂面积每日扩大 10% 的危险趋势。

亚穆纳河湿地监测显示,琵鹭、黑颈鹳等迁徙鸟类数量锐减 70%,河床裸露导致鱼类产卵场消失,局部水域出现成批死鱼漂浮现象。印度野生动物保护组织警告,此次断流可能导致流域生态链断裂,恢复周期至少需 5 年。跨境方面,巴基斯坦印度河下游水位降至 30 年来最低,威胁 400 万民众的灌溉水源。

此次巴格利哈尔大坝事件实为克什米尔冲突的延续 —— 印方以 “报复恐怖袭击” 为由,自 4 月起暂停执行 1960 年《印度河用水条约》,宣称 “不让一滴水流入巴基斯坦”。巴方谴责此举违反国际公约,总理夏巴兹・谢里夫强调 “水资源是核心国家利益”,双方在停火谈判中已将水权争议列为核心议题,暴露出南亚地缘政治与水资源安全的深度绑定。

拉贾吉大坝的突发检修暴露出印度基建老化问题:该坝近 5 年因设备故障紧急停运 12 次,维护预算仅为国际标准的 40%。德里水利局官员坦言:“设计时未考虑气候变暖,现有调度系统仍依赖人工经验”。更普遍的是,印度 14 条主要河流中 8 条面临中度缺水,而全国仅 35% 的大坝具备实时监测系统。

印度气象局数据显示,2025 年北印度春季降雨较常年偏少 67%,热浪持续时间延长 20%,导致水库蓄水率同比下降 25%。世界资源研究所指出,印度河 - 恒河平原正经历 “季风紊乱 + 蒸发量激增” 的双重打击,传统雨季储水模式已难以为继,而此次断水事件正是 “基础设施滞后” 与 “极端气候” 叠加的典型后果。

联邦政府协调北方邦每日向德里调水 5000 万升,调用 120 辆军用卡车组建 “移动水站”,并宣布向受旱农民提供每亩 2000 卢比的补贴。然而,应急措施遭舆论诟病:拉贾斯坦邦农民称 “补贴到账时已错过播种季”,德里市民指责 “水罐车调度混乱,排队 3 小时仅得半吨水”。

亚穆纳河干涸河床上,抗议者用石块拼出巨型 “SOS” 字样,德里首席部长凯杰里瓦尔的账号被问责留言淹没。水利专家阿米塔布・古普塔呼吁:“必须建立全国水资源数字平台,实现大坝调度与下游需求的毫秒级联动”。国际社会则关注印巴能否重启《印度河条约》谈判,避免 “水危机” 演变为 “军事冲突导火索”。

此次断水危机既是突发公共事件,更是印度水治理体系的 “压力测试”。短期看,如何平衡跨境政治博弈与国内民生需求是当务之急;中期需破解 “基建老化 - 气候脆弱” 的恶性循环,落实 2024 年《国家水资源安全法案》中的 300 亿美元修缮计划;长期则必须重构水资源分配机制,在 “水权政治” 与 “生态安全” 间找到可持续平衡点。当河床裸露的裂痕不仅存在于土地,更刻在社会与制度层面,印度的 “治水大考” 才刚刚开始。

来源:夜刀神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