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资管公募化改造收官年:业绩分化显著,行业转型步入深水区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20 03:33 1

摘要: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在公募化改造收官之年交出了一份分化的答卷。随着年报的陆续披露,券商资管业务的规模与收入表现呈现出“规模增长、收入下降”的鲜明特征。数据显示,25家上市券商受托管理资管规模合计5.68万亿元,同比增长2.77%,但资管业务收入合计377.

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在公募化改造收官之年交出了一份分化的答卷。随着年报的陆续披露,券商资管业务的规模与收入表现呈现出“规模增长、收入下降”的鲜明特征。数据显示,25家上市券商受托管理资管规模合计5.68万亿元,同比增长2.77%,但资管业务收入合计377.91亿元,同比下降2.02%。这一现象的背后,折射出券商资管行业在转型过程中的机遇与挑战。

从规模来看,券商资管业务整体呈现触底回升的态势。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末,券商及其资管子公司的私募资管产品规模达5.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其中,头部券商的规模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前五大券商合计份额占比达65.77%,较2023年提升3.7%。中信证券以1.54万亿元的管理规模稳居行业首位,同比增长11.09%;国泰海通证券和华泰证券分别以5884.3亿元和5562.67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中小券商中,中原证券以43.9%的增幅成为规模增长最快的券商,显示出部分中小券商通过差异化策略实现了突围。

然而,规模的提升并未带来收入的同步增长。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收入整体承压,25家券商中仅有12家实现收入增长,13家出现不同程度下滑。南京证券以110.94%的增速成为收入增长最快的券商,首创证券、国联民生证券等也表现亮眼。相比之下,华林证券、中原证券和红塔证券的收入下滑幅度均超过40%,反映出行业内部的分化加剧。收入下降的原因或与公募权益产品管理费率下降以及固收类产品比重提升有关,这也表明券商资管在转型过程中仍需探索更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在产品结构方面,券商资管业务正加速向主动管理转型。2024年2月,券商私募资管的集合资管计划规模首次超过单一计划,达到2.67万亿元,并持续领先至年末。这一变化表明,券商资管的主动管理能力正在逐步提升。中信证券、国泰海通证券和中金公司在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规模上位居前三,分别实现15.30%、9.14%和20.09%的同比增长。固收类产品成为规模增长的核心驱动力,反映出券商在资产配置上更加注重稳健性与安全性。

从行业趋势来看,券商资管的公募化转型已步入深水区。截至2024年末,行业内已设立的券商资管子公司数量达30家,其中11家获批公募基金牌照。未获批公募牌照的券商资管子公司则通过提升主动管理能力、加强业务协同等方式寻求突围。例如,南京证券通过加强核心团队建设、丰富产品类型,打造了具备竞争力的特色产品;首创证券则通过与银行、互联网等代销机构深入合作,扩大了销售渠道和客户覆盖面。

展望未来,券商资管行业的发展将围绕公募牌照、多品类产品线、资产配置能力和业务协同等关键词展开。头部券商将继续加强投研团队建设,向权益类、量化策略等领域发力;中小券商则聚焦固收+、可转债等细分赛道,或通过ABS、REITs等资产证券化产品拓展空间。在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券商资管的核心竞争力将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向主动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的提升。

总体而言,2024年券商资管业务在公募化改造收官之年交出了一份分化的答卷。规模的增长与收入的下降并存,反映出行业在转型过程中的阵痛与机遇。未来,券商资管行业将在主动管理转型、产品创新和客户服务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应对市场波动和行业变革带来的挑战。

来源:金融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