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毕竟这个遗址在挖掘的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国宝级文物,《新闻联播》都对其进行了长达数分钟的专题报道。
提起二十一世纪考古界最了不起的重大发现,成都的“金沙文明”绝对名列前茅。
毕竟这个遗址在挖掘的过程中,出土了大量的国宝级文物,《新闻联播》都对其进行了长达数分钟的专题报道。
考古工作完成后,这些珍贵的文物都被收入了“金沙遗址博物馆”。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这座博物馆里面的镇馆之宝并不是这些珍贵文物,而是一件被丢弃在路边整整30天没人过问的“废弃物”。
这个“废弃物”到底有什么神奇之处,为什么能力压其他的文物成为“金沙遗址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呢?
2001年2月的一个早晨,成都西郊金沙村“蜀风花园城”的建筑工地上,几个包的严严实实的工人正在挖着地基。
“快停下来,土里面好像有东西。”
站在最前面的施工队长突然大喊了一声,然后使劲挥手让轰鸣的挖掘机停了下来。
“是啥子东西吆,不会又挖到古墓了吧?”
工人们之所以会说“又”,是因为这里从1995年开始,几乎每年都会发现古代墓葬,建筑工人们对此都已经见怪不怪了。
施工队长在大家的谈论声中跳进了土坑,低下头看了几眼,然后郁闷的说道:“活估计是干不成了,挖出来的好像是玉器。”
消息传到成都考古所后,相关人员第一时间来到了现场。
对散落在土坑里的玉器简单的研究了一会儿后,专家们脸上的神情严肃了起来。
“赶紧联系单位的人过来,这次可能真挖到‘宝’了。”
专家的判断没有错,在接下来的抢救挖掘过程中,大量珍贵的玉器和象牙制品被发现。
但这只是冰山一角,随着时间的推移,精美的金饰和黄金面具等国宝级的文物也陆续出现。
“必须上报了,我有种回到当年挖掘‘三星堆遗址’时的感觉。”
一个眼睛通红的老专家边说话,边用手扶着后腰,颤颤巍巍的站了起来。
“不服老时不行了,我这才忙活了半个晚上,身体就已经吃不消了。”
考古所的所长把老人扶着坐在了一旁的空地上,然后为难的问道:
“出土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我们的人手现在严重不足,你看是不是应该做出一些取舍?”
抬头看了看阴沉的天气,老专家无奈的叹了口气:“估计又要下雨,你让工作人员都加快速度,至于其他的,大家心里面都明白。”
老专家说完,用手捶了捶后背,然后再一次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成都发现了巨大古墓群的消息很快就通过新闻传遍了祖国各地,一时间许多著名的考古团队纷纷朝着金沙村赶来。
支援的力量还没有达到,一场阴冷的小雨就让考古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了起来。
在雨水的不断冲刷下,最早发现文物的土坑边突然有一丝金光闪过。
只可惜此时考古人员都已经挖掘到了其他的地方,这一幕并没有被任何人看到。
考古挖掘是个非常细致的工作,根本不可能一蹴而就。
因此一个月的时间过去,金沙村的遗址挖掘现场每天依旧人来人往,不时有新的文物被发现。
这天,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三部主任张擎终于完成了自己手头的挖掘工作,第一次长时间的打量起了整个挖掘现场。
1971年出生于四川宣汉的他,是成都考古研究所的中坚力量。
自1996年参加工作开始,他经历过二十多次大型的考古挖掘,是研究古蜀文明的权威专家。
“张主任,看什么呢?”
一直在现场忙碌的考古所所长看到张擎的举动,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通过当前出土的文物,现在基本可以肯定这处遗址是古蜀国的都邑,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个地方应该就是祭祀区。”
张擎
知道张擎在这方面非常有研究,所长认可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建筑工人就是在你指的那个位置附近挖出了大量的玉器,然后才通知我们的。”
若有所思的看了几眼,张擎回头说道:“今天难得出太阳,我下午带几个人到附近去转转,看能不能再发现点什么。”
张擎是一个雷厉风行的人,中午刚吃完饭,他就喊上了自己的一个学生,朝着祭祀区走去。
因为考古工作还在进行,暂时没有人管这些曾经挖掘过的地方,所以现场看上去很乱,到处都是散落的泥土。
仔细的搜寻了一个多小时,张擎什么都没有发现,这让他失望的同时又松了一口气。
“老师,什么都没有,我们现在回去吗?”
张擎正想说回去,忽然看见不远的路边似乎有一道金光闪过。
“过去看看,路边好像有什么东西。”
张擎说话的同时,快步朝着刚刚出现金光的地方走去。
很快张擎就在一堆泥土当中发现了一个粗糙的暗黄色带状物体。
仔细的带好手套,张擎小心翼翼的把这个带状物体从土里面抽了出来。
没有了土堆的压迫,这个东西灵活的卷成了一个不规则的圆形。
“老师,这东西是黄金的吗?”
“虽然看上去黯淡无光,但它应该是黄金制作成的。”
一边回答学生的话,张擎一边皱着眉头认真的打量着手中的东西。
这东西给他一种非常熟悉的感觉,似乎之前在什么地方见过一样,
“幸好今天有太阳,不然这东西脏兮兮的,还真的不容易被发现。”
张擎听到这话也忍不住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你赶紧去跟所长说一声,再开个车过来,这东西现在必须送回去保护起来。”
此时的张擎并不知道,他的这个发现,将会揭开考古界一段几十年的悬案。
1986年“三星堆遗址”的出土,让考古人员第一次找到了4000多年前古蜀国文明存在的真实依据。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三星堆遗址”发现后,震惊了全世界,不少外国的博物馆都以能够收藏三星堆文物的仿制品为荣。
但就是这么一次了不起的考古发现,却仍然让我国不少的考古专家都感到遗憾。
遗憾的原因是当时出土的大量文物中,玉器的数量非常少,这显然是不正常的。
要知道三星堆可是古蜀国的国都所在地,按说一定存在着大量的玉制品才对,可结果恰恰相反。
这让不少专家都发出了疑问,这些本应该存在的玉器都到那里去了呢?
当时没有人知道原因,但2001年“金沙遗址”的出土,却似乎让这个疑问有了答案。
在“金沙遗址”的挖掘中,出土数量最多的就是各种玉器和象牙,因此不少专家都觉得,这个遗址和三星堆一定有关系。
“现在我们缺的就是确凿的证据,只要能够证明这两个遗址确实存在密切的联系,那么三星堆玉器少的原因可能真就被我们找到了。”
“我们正在比对,发现这次出土的青铜器和金器有许多跟三星堆的非常相似。”
一个年轻工作人员听到这里,忍不住插了一嘴。
“还不够,一定要找到直接的证据才行。”
老专家的这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沉默了。
就在这时,张擎拿着一个东西走了过来,激动的说道:“证据应该已经被我找到了。”
不等在场的人发出疑问,他把手上东西轻轻放在桌上,然后迫不及待的继续说道:
“这个直径约20厘米,宽约2.7厘米,厚度2毫米,重约44克的金器上面有几组图案,这些图案和三星堆一个文物上的几乎一模一样。”
“你确定这个东西上的图案是有一个人脸、一支箭头穿过的鱼和一只鸟。”老专家说话的时候眼睛直勾勾盯着张擎。
“没错,而且鱼被箭头压着,箭头又按在鸟的身上。”张擎说着将手中的放大镜递给了问话的老专家。
趴在跟前研究了好半天,老专家这才一脸惊喜的站起了身说道:
“确实和三星堆那个神秘金杖上的图案一模一样,现在可以肯定,这个遗址一定和三星堆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等老专家的话说完,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好一会儿,老专家这才从激动的情绪中走了出来,拉着张擎严肃的问道:
“张主任,这么珍贵的文物你是在那里发现的,当时还有没有其他的文物?”
闻言张擎一脸玩味,忍不住笑了起来:“这东西在我发现之前可一点也不珍贵,它被当成废物丢在路边的土堆里应该至少有一个月了。”
张擎的这话不但把老专家惊得目瞪口呆,就连其他人也纷纷露出了不可置信的表情。
也难怪他们的表情如此精彩,要不是张擎亲口说出来,谁又能想到这个国宝级的珍贵文物,竟然还是从路边的土堆里面捡回来的呢?
大诗人李白所作的《蜀道难》当中有这样一句话: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这个“蚕丛”和“鱼凫”都是古蜀国最早的君王。
“三星堆遗址”中出土的“铜纵目面具”,据考证就是以蚕丛为原型铸造的。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据传这个古蜀国最高的君王双眼外凸,长着一对“纵目”是天生的“圣人异象”。
虽然鱼凫的形象没有在三星堆中找到,但专家们推断,一号祭祀坑中出土的神秘金杖,就是鱼凫王当年所佩戴的权杖。
这么推断下来,那个被张擎所发现,后来命名为“商周人面鱼鸟箭纹金王冠带”的文物,很可能就是当年鱼凫王戴在头上的王权象征。
在悠久的权利传承中,这个“金冠带”离开了如今的广汉市三星堆,兜兜转转来到了成都的金沙村,然后被埋葬在了祭祀坑里。
要不是张擎的无意发现,这个代表古蜀国最高权力象征的东西,很可能就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数千年前古蜀国的文明有多么的繁荣,现在的我们不得而知,但从这些数量众多的出土文物中,也能够初窥一二。
毕竟要是国力不强盛,科技的发展没有到达一定程度的话,是不可能在厚0.03厘米的超薄金带上刻印出那么多清晰图案的。
更何况在遗址中出土的金饰多达上百种,每一种金饰都异常精美。
除了这些神乎其技的金饰,还有数量众多的青铜器和玉器,这些也都反映出了当时古蜀国高超的制作工艺。
专家们通过仔细的研究对比,最终确定成都平原的史前古城址群、三星堆遗址、金沙遗址、战国船棺墓葬都是古蜀国文明留下的宝贵遗产。
这些遗址的陆续出土,共同证明了成都平原是长江上游文明起源的中心。
对成都来说,“金沙遗址”的出土意义是非常大的,因为它将成都建城史推进到了公元前1000多年前。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曾经的古蜀国文明,在遗址考古工作完成后,成都市政府在原址上修建了“金沙遗址博物馆”。
此次考古挖掘过程当中所发现的上万件珍贵文物,都被收藏在了这座现代化的博物馆中。
这些文物当中,有不少都是限制出境展览的国宝级文物,比如商周太阳神鸟金饰、商周大金面具、商周玉神人面像、商周鸟纹带柄有领铜璧等。
但在这众多的国宝中,真正被当成镇馆之宝的,却是那个被张擎捡回来的“商周人面鱼鸟箭纹金王冠带”。
这不但是因为它的出现让“金沙遗址”和“三星堆遗址”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为研究古蜀国文明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更是因为它作为王权的象征,见证了古蜀国从初创到繁荣,从繁荣到灭亡的全过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耀眼的人类文明,只可惜这些文明很多都被战乱所吞噬,并没有流传下来。
正是因为这种不幸的存在,让完整保存下来的古蜀国文明更加的珍贵,更加富有意义。
来源:珺瑶婉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