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天空正下着秋雨,雨脚细密而仓促,刺激着我的耳膜,影响着我的心绪。合书抬眼,阳台外清亮的草地里,青草芊芊,沾濡了水珠,茸茸可亲。草虫算计着时令,一过立秋,欢唱不已,和着雨声如一场音乐盛宴。在这个静寂的傍晚,我怀着敬畏的心情,独自走向一条河流——州河。
文以载道 声以传情
《美文美声》把最美的文字读给你听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李长存撰写, 王烨朗读的作品《州河,你为何总在诗人的酒杯里涨潮?》。
州河,你为何总在诗人的酒杯里涨潮?
风是季节的脚步!坐在阳台上读书,一缕秋风从窗缝溜进来,被我的身体拦住了去路,它绕过后背跃上桌案,翻弄着书页,窃窃地发出笑声。
天空正下着秋雨,雨脚细密而仓促,刺激着我的耳膜,影响着我的心绪。合书抬眼,阳台外清亮的草地里,青草芊芊,沾濡了水珠,茸茸可亲。草虫算计着时令,一过立秋,欢唱不已,和着雨声如一场音乐盛宴。在这个静寂的傍晚,我怀着敬畏的心情,独自走向一条河流——州河。
幽长的河堤上,只有我一人倚栏而立。清凉的秋风,冉冉地走来,柳条趁着风力,俯下腰肢,搔着我的头发。向往大地的落叶如时间信笺,在飞行的途中写满对柳树的依恋。雨后的州河清亮透彻,如女人的肌肤一样,像涂了膏脂一般细滑。
我在秋风暮雨里静默,望着缓缓流淌的河水,脑海里跳跃着一些关于河流的文字碎片。州河,汉代叫庚水,唐、宋称沽河,明清称运粮河或蓟运河。清康熙三十一年,蓟州牧张朝琮将辖域河段更名为州河。张朝琮在《蓟州志》中写道:“蓟之水,川流不一,必取于沽河者,以众水皆小,惟沽河为盛也。”清嘉庆年间蓟州牧赵锡蒲认为,州河为蓟州之水脉,同城北崆峒山之龙脉,均关系郡之盛衰。清道光《蓟州志》云:“盖一州之内,必有一州之山川,所以发舒地气,长养万物也。至山泽之气体,为一郡来脉所关者,尤宜加意保护,如蓟之崆峒山、沽河是也。”
静静的州河如一位睿智的长者,他在记忆深处抚摸着过去的河床。我站在老人的身旁,随便打开一本书,总是哗啦啦的声音,那正是河流的声音。河流挺直而平缓,服从了坚硬的地理和人为的堤坝,在我神经迟钝时几乎看不出水流的走动,但它确实在行走,没有迷路,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
曾经渔灯帆影 ,桨橹声声;曾经桃红李白 ,岸柳依依。州河漕运最早可追溯到三国曹魏时。曹操打败袁绍后,为巩固北方,于 206年开凿泉州渠,与今蓟运河连接。 207年夏,曹操北征乌桓。相传,就是通过这条河运送军需。
《新唐书 .地理志》记载:“蓟州渔阳郡有平虏渠,傍海穿漕,以避海难。又其北涨水为沟,以杜契丹。皆神龙中沧州刺史姜师度开。”《唐会要》载:“神龙二年( 706年),沧州刺史姜师度,于蓟州之北,涨水为沟,以备契丹、奚之入侵。又曰旧渠,傍海穿漕,号为平虏渠。”
诗人杜甫《昔游》诗中云:“幽燕盛用武,供给亦劳哉。吴门转粟帛,泛海陵蓬莱。” 在《后出塞》诗里又云:“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诗句描写了当时江南的稻米,经过海运到达北方,再转运到渔阳郡时的情景。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蓟州即为拱卫京都、防御北方的重镇。明李贤《新开运河记》载:“大河诸卫,岁运三百六十余艘,直抵蓟州。”由此可知,当年的州河,桅船穿梭,是通往天津的水上交通要道。及至民初,商贩仍经常雇用小船,往来于津蓟之间。
一条河流,因为一项工程,改变了自己千万年来的轨迹。从 1983年引滦开始,通过这条河共向天津输送滦河水 160余亿立方米,成了天津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2005年随着新建州河暗渠工程的全线贯通,这条“功臣河”功成身退。
州河如一部流淌的历史,从洪荒的远古流向文明的今天,流向璀璨的未来。她孕育了多少惊心动魄或者缠绵悱恻的人间故事,谁也无法说得清道得明。有些故事,或明或灭,转瞬即逝,永远从人们的心灵中抹去;而有些故事,却代代流传,颂扬不辍,愈久弥新,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灵深处。历史像条河,诉说着岁月的沧桑;岁月的沧桑蕴涵着厚重的文化积淀。
如今,波涛汹涌的河水不见了,肆意张扬的气势不见了,干涸的河床里那浅浅的一泓细水,失去了流动的生机,没有了生命的灵性。碧波绿水和桨声帆影早已无处可寻,只有衰败的芦苇和枯萎的荒草述说着迷茫。堤岸浅浅的草坡上偶尔走着一两头疲惫的黄牛,苍茫的天地愈发显得遥远和空旷。
多少年,岁月像流云一样飘然而过,曾在阳光下泛着白光的州河,满含忧郁和失落的叹息沉默了,不语了,以一种宁静的姿态在蓟州大地静静地流淌着,在我的心中静静地流淌着,因为它弯曲的臂膀里依然拥抱着一片热土,那曾经不息的奔流早已把岁月的锈斑冲刷。
一河通南北,千里锁云烟。津风蓟韵,独让骚客醉千年。饱览渔阳形胜,回望崆峒迷雾,不尽是人间。英雄浪淘尽,岁月亦依然。临高阁,挥浓墨,洒江天。东流横断,一剑轻挽问苍玄。多少布衣汗透,几许乌纱血染?青史辨愚贤。(水调歌头 .大河感怀)
沿着河边走,天空黑了,河水是黑的,我也是黑的。河水放慢了自己,时间和生活都放慢了,孤鸟、流星、游鱼、行人,都在这里驻足。州河从容地吐纳,波澜不惊,它没有咆哮,连撞击河壁的浪花也极尽温软。一叶小舟被主人冷漠许久了,拴它的铁链锈迹斑斑。我抚摸着孤寂的木舟,就像抚摸自己孤独的灵魂。轻轻地推动木舟,荡起浅浅的水花,如小孩的笑靥。
华灯亮了,风雨停止了行程。灯光落在河面上,静静地融入水波里,闪闪地晃你的眼。我不是孤独的漫步者,在我的对面,有许多沿河行走的人。不知何时起,绿荫中的州河公园开始热闹起来了。我想,他们是想在喧嚣的都市的一角寻找一份独属于自己的宁静吧!
沿河行走,我希望我的灵魂像州河一样深邃,安静……
作者简介:李长存:笔名 秋石,天津市蓟州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天津市诗词学会会员,天津市作家协会会员,天津市科普协会会员,蓟州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作品散见于《天津文学》《河北日报》《百花园》《故事会》《乡土诗人》等文学报刊,并有小说、散文、诗词等作品获奖。
朗读者简介:王烨,供职于国家税务总局天津市蓟州区税务局。用声音讲述温暖故事,传递社会正能量。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意思是说,那种做作出来美,反而不美,那种求流量的行善,反倒是丑恶。因此,《美文美声》呢,“美文”——不要求您是大作家,文章不必立意高远、文字不用惊世骇俗,只要有生活、质朴,感人,那就是美文(当然您也可以选读经典名篇);“美声”——不要求您的声多么华丽,朗读技巧多么高超,只要您诚于中、形于外、打动人,那么您的声音就是最棒的!
不论你身处何方?不论是否是蓟州人,只要你喜欢,《美文美声》都是你的舞台!蓟州区融媒体中心《美文美声》期待你的参与。
投稿邮箱:meiwenmeisheng2021@163.com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