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4月17日,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发布《关于胸痛中心第四十次执行委员会通过首次认证单位公告》,经过严格审核,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胸痛中心正式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标志着我院胸痛中心在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为胸痛患者
2025年4月17日,中国胸痛中心总部发布《关于胸痛中心第四十次执行委员会通过首次认证单位公告》,经过严格审核,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胸痛中心正式通过国家胸痛中心标准版认证,标志着我院胸痛中心在心血管疾病救治能力、区域协同救治体系建设等方面迈上新台阶,为胸痛患者提供了更加高效、规范的诊疗保障。
1 党建引领聚合力,高位推动强根基
胸痛中心建设是中山七院党委贯彻“健康中国”战略、提升急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关键举措。何裕隆院长、陈起坤书记等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将其纳入医院发展顶层设计,提出“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效”的方针,统筹推进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三大中心”建设。通过优化多学科协作机制、强化院前院内无缝衔接等,医院成功打造了一条覆盖“院前急救-院内救治-重症监护”的全链条生命救治通道。
在党建引领下,心血管中心师生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支部书记唐跃带领团队修订救治流程、拍摄教学视频、开展实战演练,并通过知识竞赛、科普直播等形式,将胸痛救治知识普及至全院乃至社区。党员医护冲锋在前,以“党建红”引领“业务精”,为胸痛中心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2 生死竞速创奇迹,典型案例显担当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中山七院胸痛中心以“快”为核心,创造了多个“教科书”式救治案例:
24分钟打通“生命线”:
74岁的陆先生因急性心梗入院,医院启动“双绕行”流程(绕行急诊和重症监护室),从入院到血管开通仅用时24分钟,远低于国家标准的90分钟。患者家属感慨:“两个‘120’(及时拨打120、黄金120分钟)真的能救命!”22分钟刷新纪录:
39岁的丁先生在社康初诊为心梗后,医院通过“一键入院”“双绕行”等措施,仅用22分钟完成血管再通,创下救治时效新标杆。春节守护不停歇:
今年春节期间,胸痛中心团队放弃团圆,连续救治5名心梗患者。导管室的灯光与窗外烟花交相辉映,医护以“盒饭年夜饭”换来患者“新生团圆”。这些案例的背后,是中山七院对救治流程的极致优化:
与深圳市120急救中心深度合作,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行”;启用急诊区域复合手术室,让患者“一站式”完成检查与手术;推行“双绕行”模式,为危重患者争取每一秒生机。
3 认证落地惠民生,提质增效启新程
通过国家胸痛中心认证,不仅是对中山七院救治能力的权威认可,更为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福祉:
救治效率飞跃:
平均D2W(入院至血管开通)时间缩短至平均50分钟,心肌存活率大幅提升,致残致死率显著降低。
区域协同升级:
医院牵头构建“全域覆盖、全程管理”的胸痛救治网络,通过培训基层社康、联动120体系,将救治关口前移至社区,织密“救心网”。
学科发展突破:
心血管中心未来将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心血管急危重症救治高地,助力“健康深圳”建设。
4 奋进健康中国,书写医者答卷
“此次通过认证,是医院领导班子高瞻远瞩、科学谋划的体现,离不开陈纯副院长统筹协调,医务处的高效执行,急诊科的快速响应,以及科室全体同事的技术支撑。这背后是全院上下同心协力、践行'生命至上'理念的生动实践!”。唐跃主任表示
“从流程优化到多学科协作,每个人都为胸痛患者的‘生命通道’尽心尽力!认证是起点,我们将继续优化流程、创新技术,让更多患者重获‘心’生!从“跟跑”到“领跑”,中山七院胸痛中心的跨越式发展,是医院践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缩影。未来,医院将以国家认证为契机,持续扩大胸痛中心辐射范围,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急性心梗救治体系贡献更大力量,奋力书写守护人民群众心脏健康的时代答卷!
来源: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