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累计用户超1000万,郑州构建起全域覆盖、公益普惠、城乡一体、直达基层的“15分钟阅读圈”,南阳市内乡县形成了县乡遍布、职企并联、村村互通的多元化阅读阵地……记者从4月17日召开的书香河南建设推进会上获悉,2024年,河南坚持面向基层、
“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累计用户超1000万,郑州构建起全域覆盖、公益普惠、城乡一体、直达基层的“15分钟阅读圈”,南阳市内乡县形成了县乡遍布、职企并联、村村互通的多元化阅读阵地……记者从4月17日召开的书香河南建设推进会上获悉,2024年,河南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科学配置阅读资源,有效整合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农家书屋、实体书店、数字平台等文化服务资源,推进公共阅读设施互联互通,构建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阅读阵地更加多元便捷。
阅读网络全域覆盖,“15分钟阅读圈”让书香随处可及
商朝小王子的“朋友圈”长啥样?中国最早的一场“车祸”是什么情况?4月20日上午,郑州图书馆联合文心出版社举办《有趣的甲骨会说话——藏在甲骨里的商代小王子日记》公益阅读推广活动,知名作家墨丽带领大小读者们探寻商代小王子的隐秘日常。4·23世界读书日临近,郑州图书馆还将举办百余场阅读活动,将书香融入城市生活,融入市民中间。
这是河南近年来着力构建现代公共阅读服务体系的缩影。一组组数据,记录着阅读网络的逐渐扩容:
在郑州,15个市县图书馆、89座城市书房、191个乡镇分馆、2068个农家书屋、637个职工书屋,全域覆盖、公益普惠、城乡一体、直达基层的“15分钟阅读圈”,让书香随处可及。
在新乡,114座“馨香书坊”、1000个城市书柜、2828个职工书屋,是“馨香悦读”服务网络的末梢,以市县图书馆为中枢,以实体书店为支点,书香正日益浸润整个城市。
在南阳内乡县,1个县级图书馆、乡16个镇图书分馆、4个诸葛书屋、55个职工书屋、160个企业书屋,288个农家书屋、220余处社区及基层服务点书屋,真正实现了“县乡遍布、职企并联、村村互通”。
此外,河南通过整合公共文化资源与社会力量,推动政企协同打造多元主体共建的阅读阵地。
共青团河南省委在“青年之家”设立阅读角,联合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建立“红领巾书香学院”,为青少年营造便捷舒适的阅读环境,让阅读触手可及;省文化和旅游厅建设基层阅读服务点4.6万多个,年服务读者3000多万人次。河南日报社大河书局运营30余个城市书房,惠及10万余家庭。
阅读空间各具特色,树起地域文化全新标杆
行走中原大地,在郑州、洛阳、周口、信阳等地,特色鲜明的阅读空间已成为地域文化新标杆。
河南省新华书店全面推进书店文化场景升级重塑,200多家现代复合式书店,兼具“高颜值”“深内涵”,重新定义着书店的社会价值。郑州购书中心建业凯旋店,以3600平方米开放空间打造郑州首家360度全景花园书店;理在·阅空间以“书店+科技”“书店+剧场”“书店+文创”等多重模式,呈现“书店3.0时代”的全新形态,在一个可听、可演、可游、可交互的阅读空间,让更多人重新爱上读书,爱上阅读。
荣膺2024年“全国最美书店”的洛阳市新华书店、周口沽读书廊各具特色。洛阳市新华书店以河洛文化为主脉络,精心设计了展示十三朝古都历史和文化典籍的文化展示墙、古典诗词投影、方言墙等,让读者沉浸式感受洛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沽读书廊经常组织举办名家讲座见面会,组建“沽读选品专家团”,实施“周口领读者计划”,持续优化创意空间,创始人张弛曾这样说:“小地方也可以有比肩大城市的人文书店,小书店也可以做出有社会情怀的大影响。”
新乡建成豫北首家红色主题书店新华书店党校社区店,非遗文化主题的撒哈拉书店,文物文创主题的“馨香书坊”博物院馆,农耕文化主题的原阳县水牛赵书屋,并积极探索“馨香书坊”“市场化社会化”运营路径,各书房纷纷开启“副本模式”,成为群众放松身心、享受阅读的网红打卡地。
信阳何家冲学院尚书房店,各种长征类书籍和学习用品琳琅满目,军事主题文创产品丰富多彩,致力于以长征精神点亮城市之光;商丘市夏邑县“下乡串门书刊社”,开发3000多平方米耕读园,组织开展红色阅读、伴耕伴读、图书漂流等阅读活动,极大丰富了乡村读者的精神文化生活。
数字赋能创新阅读,超千万读者指尖共享“书香河南”
当传统书页遇上数字浪潮,河南打造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智慧阅读场景,突破传统阅读的时空限制,满足现代社会碎片化、即时化的阅读需求。
中原出版传媒集团建设运营的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自2023年9月上线以来,免费向公众开放23.98万条数字资源,组织开展“每月共读一本书”等线上线下活动1.87万场,累计用户量达到1067.72万人。
2025年河南省两会上,“扩容提质书香河南公共文化平台”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据了解,目前,平台正持续汇聚各类优质图书、期刊、有声读物等资源,重点打造突出河南文化特色的阅读板块;同时,将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阅读服务,实现“千人千面”的阅读体验,塑造触手可及、融入生活的线上阅读场景。
越来越有创意、有新意的阅读形式,正不断涌现。郑州设置24小时信用智能借阅柜、街区自助图书馆,在油化厂、二砂等街区设立图书漂流点,搭建“郑州文旅云”“微阅读”、农家数字书屋等线上平台,让阅读零距离。焦作温县为144个行政村配备“有声阅读”电子图书馆,推动传统阅读数字化转型。
河南省教育厅连续8年推进全省中小学书香校园和书香班级建设的同时,充分利用数字化阅读平台和数字文化惠民工程的资源成果,积极探索“互联网+阅读”教学新模式,切实满足师生阅读新要求。
共青团河南省委利用覆盖全省2600余万青少年的团属新媒体矩阵,推出“红色故事”等读书专栏,打造“红旗渠精神”AI云展厅,制作《跟着总书记学诗词》《苗苗会学习》等可视化读书产品;推出78条“青春(红领巾)寻访”路线,将“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引导青少年在读用结合、知行合一中实现自我成长。
从黄河之滨到伏牛山麓,从城市商圈到田间地头,一张覆盖全省的现代公共阅读网络正蓬勃生长。多元便捷的阅读阵地,让中原大地书香充溢,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河南篇章注入持久深沉的文化力量。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李冬洁/文 赵墨波/图
编辑 杨阳
校对 黎川红
审核 田震
来源:东风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