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几天早上在重庆吃煎饼,发现老板娘总是把第一勺面糊摔在铁板边缘,我就很奇怪,观察了半天。
前言
商业思考的三个阶段,从摆摊卖煎饼到公司干上市都通用。
前几天早上在重庆吃煎饼,发现老板娘总是把第一勺面糊摔在铁板边缘,我就很奇怪,观察了半天。
原来是老板娘见到熟客,就开始做前置动作了:铁锅边缘温度低,客人走到摊前刚好把面糊推到中心,这时候还来得及加各种配菜,方便客户定制。
PART 01
了解目的
去年健身房倒闭潮有个诡异现象:关门的都是器械区锃亮的网红店,活下来的反而是灯光昏暗的老派馆。
区别在于前者把装修当目的,后者知道“用户买的是教练的巴掌”。
比如微商开会讲逆袭故事,不是为了让你哭,更不是人家热爱演讲,而是一对多批量搞成交。这个阶段最怕两个行为:
战术勤奋(我有个代理商说根本模仿不了我的朋友圈,就做早餐这个事都搞不定,每天要一小时)
战略懒惰(看我朋友圈从不卖货,然后自己也不发广告了)
前者是时间错误——他应该模仿早期的我,而不是阶段性胜利后的我;后者是内核错误——他只看到我朋友圈不卖货,但没看到我社群使劲卖,只模仿了一部分,结果给自己搞死了。
总之,观察一件事一定要往深了想:“为什么?目的是什么?我们看到的是否全面?”这是商业思考的第一级。
PART 02
掌握原理
为什么售楼处永远播放成交钟声?这是在用听觉锚点制造从众效应。
为什么会议销售效果好于一对一?因为人有羊群效应。
新车为什么总有特殊气味和薄膜?这是车企在打造味钉+视觉锤。
面包店为什么门口香气扑鼻?要用气味激活你的味蕾产生购买欲。
光是知道目的还不行,必须掌握背后的原理。只有掌握原理,才能用好这些行为实现商业目的。
PART 03
行为迁移
当知道了这些原理,就可以“复制”这些行为拿到结果了:
掌握了羊群效应,别家奶茶店雇人排队两公里,你可以做网页刷好评——行为不同,本质相同。
看到雷军的"Are you OK?"全网爆梗,你也去说这句吗?没用。拆解逻辑,来个"科比姓科名比"又能火——想成功得靠"抄",但抄的是原理而非行为。
掌控各行业通用的原理,就能无往不利持续打劫。
PART 04
说在最后
站在重庆清晨的煎饼摊前,看着老板娘行云流水的动作,突然明白商业世界的底层密码从未改变。
从健身房倒闭潮到售楼处的成交钟声,从面包店的香气陷阱到雷军的爆梗营销,所有现象级商业动作都暗合着三层进化论:先破译真实目的,再掌握行为原理,最终完成跨行业打劫。
那些在抖音模仿科比梗的账号,在朋友圈复制大V的代理,在直播间照搬话术的主播,往往死就死在错把表象当真理。
真正的商业高手,模仿的从来不是动作,而是动作背后的人性算法。
来源:私域商业王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