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日前,记者走进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大数据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勾勒出常州公物仓的运行脉络——主城区某街道刚入库的12台笔记本电脑,瞬间被常州市委组织部“秒杀”;常州经开区某国企挂网的空置房产,正在对接3家有需求的企业;一批办公家具从武进“出发”,调运至
日前,记者走进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大数据中心,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的数据勾勒出常州公物仓的运行脉络——主城区某街道刚入库的12台笔记本电脑,瞬间被常州市委组织部“秒杀”;常州经开区某国企挂网的空置房产,正在对接3家有需求的企业;一批办公家具从武进“出发”,调运至滆湖水域专属网格武进指挥中心,这是区级公物仓与省级机关跨层级联动调剂的“第一单”……
“资产从哪儿来?到哪儿去?”归集物资多而杂,如何安排好每项资产,是重中之重。
在常州,一场国有资产管理的创新实践正悄然改变着资源的命运。覆盖常州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全口径公物仓管理模式,通过制度重构与数字化赋能,让长期闲置的资产“流动”起来。
在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实体公物仓内,记者看到,货架上的办公设备、会议家具分类整齐,每件资产都贴有专属二维码“身份证”,扫码即可追溯全生命周期信息。仓库管理员介绍,资产入库前需经过清洁检修,确保“即调即用”。平台还能智能分析供需,自动推送适配资源。
对于使用者而言,公物仓带来的不仅是效率,更是理念的转变。常州市委组织部组织一处工作人员缪承霖对此深有体会。前段时间因工作需要,工作人员临时急需50余台电脑和打印机,若按传统流程采购至少需一周;通过公物仓平台提交需求后,第二天设备便调配到位。“从‘买资产’变成‘借资产’,直接省下几十万元。”缪承霖感慨道。
如今,登录平台“淘”资源已成为许多单位的日常习惯,管理员们戏称这是“资产淘宝”——一台打印机可能辗转服务过三个部门,一套会议桌椅或许见证过五场重要会议。这种共享模式,让“物尽其用”从口号变为现实。
作为全国首批公物仓创新试点城市,常州以“虚拟+实体”双轨并行模式打破资产壁垒,构建起市、区、镇、村四级联动机制。过去,资产分散在各单位的“孤岛”中,有的设备闲置多年积灰,有的部门重复购置浪费资源。如今,通过出台“两办法一细则”基础制度,常州将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闲置、储备及罚没资产统一纳入公物仓,依托数字化平台串联起全市700余个虚拟仓与1.2万平方米实体仓,形成覆盖全域的调剂网络。“一台电脑从街道入库到被市级部门调用,最快仅需半天。”常州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凌洁说。
今年,常州公物仓迎来关键升级——近100家国有企业资产将接入平台。国企的加入如同“源头活水”,既能将厂房等“重量级”资产纳入资源池,又能满足国企重大项目中的临时需求,形成双向驱动的增效格局。比如,某国企承接新项目时,通过公物仓快速匹配到闲置资产,既可以避免重复采购,又可以缩短筹备周期。
这场改革带来的效益正在持续释放。截至目前,常州累计调拨资产4950件(套)次,节约财政资金近1亿元。凌洁透露,下一步,将探索公物仓与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深度联动,进一步打通资源循环链条。“我们的目标不仅是提升资产使用效率,更要让每一份国有资源释放最大民生效益。”
本文来自【常州日报-常州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