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欧洲央行连续第七次降息25个基点,将存款利率降至2.25%,直接削弱欧元吸引力。低利率环境下,国际资本更倾向撤离欧元资产,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13附近,对人民币汇率也承压。但需注意,欧元短期波动可能受美元走势和市场情绪反复影响。
核心影响:欧元承压,人民币相对走强
欧洲央行连续第七次降息25个基点,将存款利率降至2.25%,直接削弱欧元吸引力。低利率环境下,国际资本更倾向撤离欧元资产,欧元对美元汇率一度跌至1.13附近,对人民币汇率也承压。但需注意,欧元短期波动可能受美元走势和市场情绪反复影响。
中国央行未跟随全球降息潮,10年期国债约2.8%收益率显著高于欧元区约2.4%,利差优势吸引资本流入。叠加中国1-2月贸易顺差超1200亿美元,以及消费、基建政策支撑,人民币汇率在7.3附近保持韧性,对欧元甚至小幅升值。
国际局势:贸易战与政策博弈成主因
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加征10%关税,直接冲击欧元区出口。据测算,这可能拉低欧盟GDP 0.3个百分点,德国经济甚至面临衰退风险。欧洲央行被迫通过降息对冲经济下行,但效果存疑——拉加德坦言“关税影响难以量化”。
美联储按兵不动,欧洲被动宽松,中国维持稳健政策,形成“政策三角”。美元因避险需求短暂反弹,但长期受通胀压力制约;欧元因经济疲软承压;人民币则受益于利差和贸易优势,成为“避风港”。
德国IAB研究所警告,关税或致其经济衰退,叠加俄乌冲突、能源成本高,欧元区4月德国欧洲经济研究中心经济景气指数暴跌至-18.5,企业投资与消费信心持续低迷,进一步压低欧元。
欧洲经济风险:若关税持续升级,欧元区GDP增速可能从0.9%腰斩,拖累欧元长期走弱。
中国政策博弈:若国内经济复苏不及预期,人民币可能面临回调压力。
美元阶段性反弹:若美国通胀抬头,美联储被迫加息,将冲击全球汇率市场。
欧洲央行降息是“饮鸩止渴”,欧元短期或延续弱势;人民币则因政策定力和经济韧性保持强势,但需警惕外部风险传导。投资者需紧盯中美欧政策动向,警惕汇率波动中的结构性机会与风险。
来源:财经大会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