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死亡31人!香港超强新冠变异病毒,5.1旅游的人是否带回内地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6 11:00 1

摘要: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数据表明,从4月27日至5月3日,仅一周的时间内,香港新增与新冠相关死亡个案31宗,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毕竟对于新冠大家也是记忆犹新。

| 娱签儿

编辑 | 娱签儿

“文内所有信息皆出个人媒体”

这 “五一”小长假也刚过,多地发热门诊排起长队,办公室咳嗽声此起彼伏,新冠正以超预期的速度卷土重来!

根据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数据表明,从4月27日至5月3日,仅一周的时间内,香港新增与新冠相关死亡个案31宗,消息一出引起了社会高度重视,毕竟对于新冠大家也是记忆犹新。

此次的原因是一种名为XDV.1超强新冠变异株引起的,它由JN.1变异而来,而JN.1是奥密克戎的一种变异株,有一定的危险与传播能力,澳门也已经开始进入高峰状态。

而五一小长假刚结束,大量游客走动大家害怕担心传播到内地的同时,忧心这次的病毒要如何预防呢?

香港此次出现了导致死亡的新冠变种病毒,仅仅一周之内就死亡了31人,不由得令人回想起当年sars在港爆发的情形。

最近身边也有不少人开始咳嗽、发烧,大家以为是受凉或身体素质差,殊不知很有可能就是病毒的原因引起的。

这个毒株是xdv-1,传染力大幅增强 ,该病毒于2024年5月被单独命名,7月开始流行。

因为已经是上周发生的事情,这个毒株不能排除已传入内地,引起了诸多群众的恐慌。

从近期爆发的大量戴了口罩甚至配了空气净化器的钉子户大规模的破防来看,本次毒株的传播力感染力确实已经大幅增强,原有的防护手段失效了。

不过,世界卫生组织将XDV的风险等级定为“低”,多位感染科专家表示,现在的新冠病毒感染威力有限,大部分年轻人能自行缓解,通常只需3 - 5天,并且现有疫苗对预防重症和死亡仍然有效。

此次疫情中,儿童和成人的严重病例数都有所攀升,有两名儿童病情危殆,最小的重症患者仅8个月大。

此次引发疫情反弹的是XDV.1变异株,它来自JN.1谱系,免疫逃逸能力强,传染性也高,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孔繁毅指出,XDV的高传播性并非源于毒性增强,而是人群抗体水平普遍下降所致。

专家分析,此次香港疫情反弹的原因一方面是社区长时间没有自然传播,导致缺乏免疫补充,部分人对新冠的免疫力下降,另一方面是社区混合免疫抗体随时间下降,给了变异株可乘之机。

XDV系列变异株是具有更强免疫逃逸能力和传染性的新变异株,在香港的检测样本中,其占比从4月的30%迅速上升至5月的76%,几乎成为香港地区的主导毒株。

同时,其潜伏期缩短至2-3天,在上呼吸道的复制效率更高,空气传播能力增强,加速了社区传播速度。

新增死亡病例中,近七成是未接种加强针的老年人,83%未接种最新JN.1靶向疫苗,不过,对于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来说,一旦感染,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大。

香港特区政府已采取一系列措施应对疫情反弹,包括加强对高风险场所的监测,扩大检测范围,以及重申戴口罩等防护措施的重要性。

然而此次澳门更因XDV变异株流行较早进入流行高峰,阳性率创下一年新高,甚至有未接种疫苗的健康儿童出现重症。

澳门流感样病人检出新冠病毒的阳性率自2月下旬开始上升,3月中旬达到高峰后逐步回落,近三周数据出现小幅波动,第17、18、19周的阳性率分别为12%、17%、11%。

2025年至今,澳门录得111宗群集性流感样疾病事件,其中26宗由新冠病毒引起群集性感染,主要发生在院舍。

澳门流行的是与JN.1相关的XDV变异株,与周边地区基本一致,暂未显现更强的致病性,目前也无危重及死亡病例。

虽没有出现死亡情况,但是病毒依然不容小觑,超过40%的新发感染者在感染初期几乎没有明显症状,但在这段时间内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这使得病毒在不知不觉中传播,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控制。

目前新冠病毒仍处于较活跃水平,澳门当局强调,现有疫苗对XDV变异株仍具保护效力,卫生局也呼吁高风险人群尽快接种加强针。

此次内地新冠疫情的情况也是不可轻视,呈现阳性率上升,中国疾控中心数据显示,在3月31日至5月4日间,门急诊流感样病例新冠阳性率和住院病例阳性率一直在攀升。

南方省份阳性率相对较高,不过部分省份已出现疫情缓解迹象,本轮疫情主要流行毒株为XDV系列及其分支NB.1,其传播力增强,但致病力未显著变化,专家预测本轮疫情将于5月中旬达峰。

当然,面对新病毒我们一定要谨慎对待,也不要过于悲观与胆怯,是有有效的手段去应对这种病毒。

接种JN.1疫苗是重要也是必要的防护手段,高风险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务必接种加强针,以加固免疫屏障,减少感染重症风险。

如果真的不小心中奖了,感染后5天内服用抗病毒药,可使重症风险直降80%,高风险人士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抗原检测,阳性者尽快就医获取抗病毒药物。

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不要硬扛,应及时进行自测或到医疗机构检测,确诊后按医嘱治疗,并做好居家隔离,避免传染他人。

在平常的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的水源,或用有酒精的洗手液也可以,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掩口鼻,避免用手触摸到眼睛、鼻子和嘴巴等地方。

同时也一定要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D的食物,适度运动,以提升自身免疫力。

当然,我们也要注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人多拥挤会导致空气不流通,使传播速度加快,如果一定要前往,建议佩戴口罩以此预防。

病毒我们能克服一次就可以有第二次,虽说病毒有一定的危险,但是我们相信一定可以战胜它!

来源:娱签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