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万+”点击访问的背后:一个社区“数字平台”正助力重塑邻里生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16 11:01 1

摘要:“新邻护航”板块访问量突破10万大关、“益租房”平台发布房源信息超过2000套、AI管家让环境违规行为无处遁形、现实版“QQ农场”唤醒都市人的田园乡愁……登录龙华街道油松社区“线上家园”数字化平台,可以清晰看到各个板块的运行数据、社区服务成效一目了然。

“新邻护航”板块访问量突破10万大关、“益租房”平台发布房源信息超过2000套、AI管家让环境违规行为无处遁形、现实版“QQ农场”唤醒都市人的田园乡愁……登录龙华街道油松社区“线上家园”数字化平台,可以清晰看到各个板块的运行数据、社区服务成效一目了然。

作为典型的城中村社区,油松社区管理人口约9万人,人口密度达4.5万人/平方公里。面对较大规模人口基数带来的基层治理挑战,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油松社区以“百千万工程”为指引,通过“数字赋能+居民共治”的模式,实现了服务的精准投放和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助推邻里生态得以迸发新的活力。

数字共治:重构邻里生态“云端共同体”

今年,油松社区将“线上家园”进行升级,主要在于建立“居民提议、共同参与、积分激励”的共治体系,通过开设居民提案通道、邻里帮帮团、数字党建书吧、百姓学堂等多个功能模块,实现“群众点单、资源匹配、社区接单”的服务闭环。

数据显示,平台中“新邻护航”板块的访问量已超过10万人次,成为不少外来务工人员融入油松社区的关键平台。同时,平台通过整合社康、企业、志愿者等资源,打造了一个集线上议事、便民服务、心理疏导、邻里互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数字服务生态系统,推动基层治理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服务。

“数字党建书吧”是平台的另一特色这个应用结合了“云端+实体”的双重空间拥有涵盖党建理论、人文社科等12类主题3000余册书籍实现了图书自助借阅的全程数字化同时,开放的“云自习室”预约系统为备考学生和在职人员提供了一个学习充电的场所。

此外,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平台提供了定制化服务,为帮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社区发动居民成立了“红色速递员”志愿服务队提供代买代办、生命故事访谈、环境清洁等服务并建立了“需求发布——居民认领——积分上榜——典型宣传”的服务模式。

油松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线上家园2.0’的成功实践证明了数字化不仅是提升治理效能的工具,更是凝聚社区共识的桥梁。我们期望通过不断的创新,让基层治理既有力度又有温度。”

生态共创:激活社区共生新动能

最近,听说油松社区的居民们在玩一种现实版的“QQ农场”。居民只要符合条件即可“认领”土地、播种菜苗,不仅能亲身体验到种植和收获的快乐,还能变身“云上农夫”在网上实时查看植物的生长。

油松社区在原有“半亩花田”项目的基础上,依托龙华区“数字社区工作台”平台,创新推出了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云上农夫”应用,以种植为纽带,激发社区活力。

打开“云上农夫”,居民只需简单注册便可参与到日常任务与主线任务中,通过线上打卡、环境维护、提供植物种子、参与话题讨论以及线下主题活动等方式累积积分。当积分排名靠前时,居民可以认领属于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为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油松社区实施了一系列有效措施调动居民的积极参与,例如成立“小农人”志愿者团队,并建立日常值班机制,通过线上平台及时更新菜地状况,让居民能够随时了解最新信息。

“社区通过提供多样化的趣味参与模式,居民既可以选择线上管理,也可以亲自投入到种植、施肥、采摘等全过程,从而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监控,确保食品的安心食用。此外,我们还将收获的蔬菜定向赠送给社区困难群体,形成了“种植-收获-帮扶”的闭环。”油松社区工作人员说道。据悉,该应用已注册会员达到61人,累计收到会员提交数据超过547条,累计收获各类蔬菜、瓜果70公斤。

“云上农夫”不仅让居民在城市中体验到了田园生活的乐趣,更激发了他们参与绿美社区建设的热情与认同感。通过高频次的互动与交流,居民与社区之间建立起了深厚的情感纽带,为构建长期稳定和谐的社区关系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油松社区数字治理平台的大屏上,像“云上农夫”这类的应用场景还有若干,点进每项应用的数据概况,访问量、居民留言、办事反馈等信息则成了数字治理及服务成效作了最佳证明。“数字场景开发应用的主旨,便是贴合群众实际需求,群众真实爱用!若开发一项应用没有居民愿意点进去,那么这不能算是数字赋能基层治理。”工作人员表示。

邻里生态的健康构建需要有相当多的温情不断注入,同样道理,油松社区也认为,社区数字治理不是冷冰冰的技术堆砌,它需要“破冰”,需要将温暖的光芒及时送达,来解决基层治理中各种真实痛难点,为居民带来更多利好。

智慧赋能:织密基层服务新网络

住在水斗新围村的李阿姨曾因居住环境问题十分苦恼,据了解,原先她家楼下的垃圾桶撤掉后,生活垃圾要倒放到附近的垃圾分类点,这本是好事。可时间一长,一些居民懒得多走几步,索性将垃圾倒在楼栋巷道的转角处,后面越来越多的居民往这里违规投放且未密封处理,导致臭味熏天。李阿姨家住在二楼,垃圾堆往上正对着的,便是她的卧室窗户。

“巷道转角没人?丢个垃圾不会被发现吧”……换做以前,可能要找到此人,需要调监控、网格员核对人员信息、上门劝导等诸多流程。而如今,社区在这些隐蔽的角落配上了一双双“电眼”,它们时刻“监管”着各自的执勤区域。

增设“电子眼”可能不足为奇,最多能起到“监”视的作用,若它能起到“管”的作用呢?

为解决市容环境问题,油松社区特派出“电子管家”实时监测,通过深度应用计算机视觉与智能语音交互技术,构建了“智能识别——即时干预——闭环处置”的管理机制,实现从被动响应到主动治理的转变发展。

“此处禁止乱丢垃圾,美好的环境靠大家共同维护,感谢配合!”李阿姨拎着垃圾袋正准备走向垃圾桶,空中突然传来清晰的语音提醒。

“现在有‘电子眼’盯着,连我家小孙子都知道不能随手丢垃圾了。”这个让李阿姨感慨的变化,源于龙华街道油松社区部署的AI市容监管平台。数字AI平台依托部署在关键点位的高清智能摄像头,能够精准识别抛撒垃圾、占道堆放等违规行为。一旦发现违规,智能广播装置会立即启动语音警示进行劝导,同时将抓拍画面、地理位置等信息生成结构化事件工单,通过智能分拨引擎实现3秒内工单指派,后端管理员通过移动终端接收处置指令。

通过数据系统,将事件主动发现率从人工巡查时的35%提升至100%,而人力投入反而减少了90%,事件平均处理时长也由1小时压缩至10分钟以内。自从设施和数字平台的投入使用,社区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居民们更自觉爱护生活的环境,邻里关系也得到更好的提升。

一直以来,油松社区的数字治理系统都以其稳定性和高效性在社区管理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取得的成绩和积累的经验更是值得认可和学习。接下来,油松社区将继续深挖数字技术的潜力,不断拓展数字治理的应用场景,让辖区邻里生态更具温暖,让科技赋能的城市管理更显时代光辉。

来源 | 晶报APP

来源:晶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