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的研究生招生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有 4 个专业在不少院校居然沦为“冷板凳”,以至于在部分院校发展到了没人报考的程度,这可和前几年考研那火爆的场景形成了巨大反差。想当年,考研热得发烫,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拼命往考研大军里挤,各个高校的图书馆、自习室
2025 年的研究生招生出现了让人意想不到的情况,有 4 个专业在不少院校居然沦为“冷板凳”,以至于在部分院校发展到了没人报考的程度,这可和前几年考研那火爆的场景形成了巨大反差。想当年,考研热得发烫,每年都有大批学生拼命往考研大军里挤,各个高校的图书馆、自习室全是备战考研的人,大家为了能考上研究生,日夜苦读。可谁能想到,到了 2025 年,考研报名人数一下子少了 50 万,这一变化太惊人了,而那 4 个无人报考的专业,更是把当下考研和就业里存在的现实问题暴露无遗。
先说说应用统计专业。大数据火起来的时候,好多人觉得这专业就是通往高薪的捷径,想着学了统计和数学,以后肯定能挣大钱,就一股脑地扎进这个专业。但等毕业了才发现,现实和想象完全不一样。企业招人可不看你学历有多高,他们更在乎你会不会实实在在的技能,像写代码、做业务分析这些。有个央企的 HR 就说,会跑数据模型还不如会爬数据,会爬数据呢,有时候还比不上能出去拉关系、谈业务的。这就意味着,哪怕你在学校里成绩再好,专业知识学得再扎实,要是没有企业需要的这些实践能力,那你投出去的简历,可能连人家公司的系统都过不了。花了那么多时间和精力读这个专业,最后却发现就业这么难,自然就没多少人愿意报考了。
再讲讲机械工程专业。以前大家都觉得这专业是 “万金油”,就业面广,工作稳定。可现在呢,机械工程专业的研究生日子并不好过。很多机械硕士毕业生,拿着挺高的学历,却进不了那些核心的企业,只能在一些流水线上干技术支持的活儿。有学生吐槽说,自己花了三年时间研究机器人,结果毕业后只能进个普通装配厂,每天干的工作和自己想象的技术研发完全不一样。而且工资也不高,起薪也就 6500 元左右,连便利店店长的工资都比不上。付出了这么多,得到的回报却这么少,学生们就觉得读这个专业的研究生性价比太低了,报考的热情也就没了。
还有新闻与传播专业,这专业以前也挺热门的。可随着时代的发展,媒体行业发生了大变化。传统的纸媒不行了,很多都关门大吉了,电视台也不怎么招人了。新媒体倒是发展得很火,可新媒体公司招人时,问的都是你有没有做过抖音账号,能不能独立策划一场直播之类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有专业知识,还得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要是你光在学校里学知识,没去做过这些新媒体的实际项目,那就算你专业成绩再好,也很难找到好工作。所以,现在这个专业的学生,很多都觉得与其花时间读研究生,还不如早点出去积累实践经验,报考研究生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最后是光电信息工程专业。这个专业在学术方面其实挺厉害的,学生在实验室里也都很努力,又写论文又调设备的。但问题是,像华为、大疆这些大公司,他们的发展方向变了,对人才的需求也跟着变了。他们现在更想要那种能马上上手工作的人,而不是在实验室里埋头研究三年的硕士。结果呢,很多光电信息工程专业的硕士毕业之后,找不到对口的好工作,没办法,只能转行去中学教物理。这样一来,这个专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大降低了,报考的人数自然就少得可怜。
从 2025 年这 4 个专业无人报考的情况就能看出来,现在考研和就业之间的关系变得很复杂。以前大家觉得考上研究生,以后工作就不用愁了,可现在不一样了。社会发展太快,行业变化也快,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实际,越来越看重实践能力。高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好像有点跟不上社会的变化。这就提醒咱们学生,在决定要不要考研,考哪个专业的时候,可得好好想想自己以后想干啥,不能盲目跟风。不能光想着考研能提高学历,还得看看这个专业学出来能不能找到好工作,自己能不能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毕竟,考研只是人生中的一个阶段,不是终点,选对了方向,才能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顺、更远。我觉得,未来高校在专业设置和教学上,得更贴近社会需求,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自己呢,也要多关注社会和行业的变化,提前规划好自己的人生,这样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立足之地。
来源:曼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