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如何“圈粉”海外读者?《我在岛屿读书3》这场“书迷会”告诉你答案

B站影视 2024-12-05 20:14 2

摘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国门,吸引了一大批海外读者,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在江苏卫视今晚(12月5日)播出的外景纪实类读书综艺《我在岛屿读书3》第八期节目中,余华、苏童纷纷回忆起自己作品“出海”的历程,并与来自希腊、罗马尼亚等国家的海外书迷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国门,吸引了一大批海外读者,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在江苏卫视今晚(12月5日)播出的外景纪实类读书综艺《我在岛屿读书3》第八期节目中,余华、苏童纷纷回忆起自己作品“出海”的历程,并与来自希腊、罗马尼亚等国家的海外书迷畅聊阅读与写作的心得。而这场特殊的书迷会,也让余华感触良多,“文学能让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人产生内心的共鸣,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余华、何碧玉老友相逢诉不解之缘

在哈尼亚当地最大的市政图书馆,余华在书架上发现了希腊译本的《活着》。翻开这本书,最后一页手写记录着借阅人的信息,这个“小细节”让余华很是兴奋。“因为哈尼亚并不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当地的居民并不多,我觉得每一个填下来的人都是很珍贵的。”余华表示。

截至目前,余华的作品总共被翻译成51种语言,其中单部作品被翻译最多的是《活着》。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余华的作品之所以能够“走”到海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以何碧玉为代表的汉学家的“发现”。“首先是像何碧玉这样的汉学家发现了,然后翻译完了去找出版社,寻找到了出版社再通过各种关系找到作家。”说起这段往事,余华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在节目中,余华也将与老友何碧玉重逢。作为法国最活跃的汉学家、翻译家之一,何碧玉长期从事着中国当代文学在法国的传播工作,也与余华、苏童等中国当代作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一次在希腊老友重逢,又是以文学为核情感的交流。

2022年,《我在岛屿读书》第一季首播,旅游博主房琪作为“书屋主理人”,与余华、苏童、西川在分界洲岛畅聊文学与写作。温暖开朗又热爱文学的她收获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时隔两年,房琪惊喜回归,来到哈尼亚探班老友们。节目中,房琪向大家透露,自己是从北极飞到希腊克里特岛的,“各有各的美,冰天雪地也很吸引我,这里(克里特岛)也很吸引我。”她还饶有兴致地与西川、刘亮程分享起自己在北极的奇遇。“在北极真的见到了人,因纽特人,但是他们长得非常像亚洲人。”

房琪的北极之旅,让西川和刘亮程很是好奇。“其实你到一个地方,最先看到的不是风景,而是当地人的眼神。”刘亮程表示,每一次出门远行,他最热衷于看空山或者风景中的人群,“如果风景是一棵树,那么人就是书上的叶子,人是如叶漂流的风景。”而西川则认为,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看路上的风景,和遇到的人交谈,才是远行的意义所在。

好的文学作品可以进入世界的场域

节目的“重头戏”,是在哈尼亚举办的一场海外书迷见面会。书迷们来自希腊、罗马尼亚等欧洲国家。他们之中,有的曾来到中国留学,有的在海外从事汉语教学工作,对中国文学作品,尤其是余华、苏童的作品可谓如数家珍。当那些曾经“熟悉又陌生”的作家出现在眼前,海外书迷们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立刻围绕经典作品和作品中的角色发问,现场氛围一下热闹了起来。

节目中,叶子还读到了一封乌克兰读者尤利娅的来信。尤利娅表示 ,自己和丈夫对文学有着相同的热爱,一次偶然的机会,丈夫向她推荐了余华的《活着》,并把她痛哭流涕的视频发到了社交平台上,引发了大量读者的共鸣。信中写道:“您的书激起了我对中国的好奇和向往,让我迫切想了解更多的中国文化和历史。感谢您的作品,它必将成为团结世界各地读者的纽带。”

这一番动情的表达,让余华很是感慨。“最早我们开始读欧洲文学作品的时候,我们是带着一种崇敬的心情去读的,我们仅仅只是一个读者。当我们这一次再去希腊,我们的心态其实发生了变化,我们不只是一个读者,我们也是作者。”余华表示。而叶子则认为,“好的文学作品是超越地方性、超越地域性的,是可以进入世界的场域,可以抹去边界,把所有的读者都连接在一起的。”

来源:大众日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