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VS印度制造:实力悬殊下的发展之路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9 19:47 1

摘要:在全球制造业的大棋盘上,“中国制造”与“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常被视作两大劲旅,成为众人比较和探讨的焦点。但在全面审视之后,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在全球制造业的大棋盘上,“中国制造”与“印度制造(Make in India)”常被视作两大劲旅,成为众人比较和探讨的焦点。但在全面审视之后,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

从制造业规模和占比来看,中国制造无疑占据着绝对的领先地位。中国以28.7%的制造业比例排名世界第一 ,完备的工业体系涵盖41个工业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 ,形成了全球独一无二的超级供应链网络。无论是电子、机械,还是纺织、化工,中国制造业都能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满足全球市场的需求。反观印度,制造业占比仅为3.1%,与中国相比,规模小了许多。尽管印度自2014年莫迪政府推出“印度制造”计划,目标是到2025年将制造业占比提升至25% ,但截至目前,距离目标仍有较大差距,2024年“印度制造”战略实施10周年后,PLI效果未达预期,不少参与企业开工迟缓。

在产业链的完整性与成熟度方面,中国制造的优势也十分突出。以电子产品制造为例,中国不仅拥有数量众多、实力强劲的终端品牌,如华为、小米等,还构建了从芯片研发制造、电子元器件生产到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在广东、江苏等地,形成了高度集聚的电子产业集群,各个环节紧密协作,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而印度虽然近年来吸引了苹果等国际巨头设厂,成为全球第二大手机生产国,但在关键零部件生产上仍严重依赖进口,本土产业链的薄弱使得其制造业发展受限,缺乏稳定的根基。

技术创新与研发能力也是衡量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指标。中国持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2024年制造业研发投入强度升至2.8%,高于OECD国家平均水平 。在5G通信、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中国企业取得了众多突破性成果。比亚迪的新能源汽车技术,不仅在国内市场独占鳌头,还远销海外,在全球市场占据重要份额;大疆在无人机领域的技术优势,更是让其成为全球行业的领军者。印度虽然在信息技术外包服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在制造业的核心技术研发上,投入相对较少,创新能力不足,在高端制造领域缺乏足够的竞争力。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国同样领先于印度。中国拥有世界一流的交通网络,高速公路、高铁里程均位居世界前列,港口吞吐能力强大,物流运输高效便捷。这为制造业的原材料采购、产品运输提供了有力保障,能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供应链的响应速度。而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物流效率低下,通关时间长,运输成本高,这些因素严重制约了印度制造业的发展,使其在全球贸易中处于劣势。例如,印度通关时间最快要48小时 ,相比之下,中国通关时间仅需12小时 ,差距一目了然。

不过,印度制造也并非毫无亮点。在劳动力成本方面,印度具有一定优势,较低的人力成本吸引了部分对成本敏感的企业前往投资。同时,印度在仿制药、IT服务、摩托车制造等特定领域表现出色。印度素有“世界药房”的称号,供应全球约60%的疫苗和20%的仿制药 ,在抗艾滋病、抗癌及慢性病药物领域,以低价高质量著称;在IT服务领域,印度是全球最大的IT服务出口国,拥有塔塔咨询服务(TCS)、Infosys、Wipro等世界级企业,占据全球IT外包市场约55%的份额 ;在摩托车制造领域,印度是全球最大摩托车市场,年销量超1500万辆,Hero MotoCorp为全球销量冠军 。

综合来看,目前中国制造在全球制造业中竞争力远超印度制造。但印度凭借其庞大的人口红利、不断改善的营商环境以及在特定领域的优势,未来在制造业领域仍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对于中国制造而言,应持续深化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巩固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而印度制造则需在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优化产业链布局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缩小与中国制造的差距,在全球制造业格局中争取更有利的位置。

来源:感性老道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