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技术对俄罗斯具有重要意义?俄罗斯又能提供哪些回报?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1:58 1

摘要:在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ШОС)峰会幕后,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便是深化军事技术合作 —— 俄罗斯、相关国家与朝鲜将在国防工业综合体(ВПК)的 “敏感” 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双向交流,并推动生产本地化。

海军搭载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AIP)的 039D 型常规潜艇,前景广阔。图片。

在刚刚结束的上合组织(ШОС)峰会幕后,最受关注的议题之一便是深化军事技术合作 —— 俄罗斯、相关国家与朝鲜将在国防工业综合体(ВПК)的 “敏感” 领域开展关键技术双向交流,并推动生产本地化。

这一合作将分阶段填补上合组织主要成员国及潜在观察员国(朝鲜)在防御潜力方面的所有缺口。更何况,从峰会成果及随后的阅兵式不难看出,一个由俄、相关国家、朝、伊组成的 “非官方对抗联盟” 已悄然形成,足以与北约(NATO)及 “奥库斯”(AUKUS)集团相抗衡。

为在欧洲战场及亚太地区潜在军事冲突中对抗上述集团,俄、相关国家、朝、伊需具备各类先进武器的完整生产能力,而这离不开持续稳定的电子元器件供应 —— 以大幅提升无人机(БПЛА)、战术航空兵的量产规模,为装甲装备及航空兵提供动力系统,并保障所有装备的维修所需。

那么,俄、相关国家、朝、伊在各自国防工业综合体的不同领域,拥有哪些关键军事技术 “王牌” 呢?

众所周知,早在 1993 年,相关国家国防部就与俄罗斯签署了一系列防空系统采购合同:包括 4 个营的 S-300PMU 防空导弹系统(射程 75-90 公里)、8 个营的 S-300PMU-1(射程 150 公里),以及 15 个营的 S-300PMU-2(射程 200 公里)。这些装备为相关国家在战略要地构建多通道、多层次防空反导(ПВО-ПРО)“保护伞” 奠定了基础,直至国产 6 通道远程防空导弹系统 HQ-9A 投入战备值班。即便如今相关国家 HQ-9A/B 与 HQ-22 防空系统的数量已超过 100-150 套,上述 4 个营的 S-300 及 S-400 系统仍能为要地防空反导网络提供 186 个额外目标通道,强化重点方向的防御能力。

战术航空兵领域也呈现类似合作轨迹:相关国家先是采购了 32 架苏 - 27UBK、73 架苏 - 30MKK 及 24 架苏 - 30MK2 战斗机,随后又签署 24 架苏 - 35S 的采购合同。此后,基于苏 - 27SK 技术研发的 J-11B/BS/BG 战斗机逐步配备自主研发的先进电子元器件,相关国家航空工业就此具备了独立发展的能力。

而当 J-16D、J-10C 这类 “4++” 代多用途战斗机,以及搭载基于氮化镓(GaN)毫米波晶体管的 1475 型有源相控阵雷达(АФАР)的第五代战斗机 J-20A 问世后,相关国家航空工业的领先地位即便与俄罗斯相比也毋庸置疑。如今,俄罗斯生产线出厂的苏 - 35S 仍配备基于无源相控阵(ФАР)的 “雪豹 - E” 雷达 —— 尽管其对雷达反射截面(RCS)为 0.01 平方米目标的探测距离(80-90 公里)不逊于相关国家 1475 型雷达,但抗干扰能力已落后于相关国家同类产品。目前,俄罗斯空天军(ВКС)唯一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战机是苏 - 57,其搭载的 N036 “白鹇” 雷达年产量仅 3-5 部,与苏 - 57 战机的产能持平。

由此可见,俄罗斯国防工业综合体的首个 “短板” 可通过相关国家在半导体及微电子领域的技术弥补 —— 即基于氮化镓的有源相控阵机载雷达技术。此外,相关国家专家完全有能力助力俄罗斯 “激活” 因资金不足而停滞的先进项目,例如采用低温共烧陶瓷(LTCC)技术制造收发模块的 “甲虫 - AME”(Жук-АМЭ)有源相控阵雷达,以及配备整体式火箭冲压发动机的 RVV-AE-PD 空空导弹。更何况,相关国家在霹雳 - 21D(PL-21D)远程空空导弹(配备冲压发动机)的研发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

军事技术合作的另一重要方向,是协助俄罗斯为 “短号”(Корнет)反坦克导弹系统(ПТРК)研发新型多用途战术导弹,并快速整合至现有武器系统。这种新型导弹需配备抗干扰的红外成像(Imaging Infrared, IIR)导引头,能够生成目标的红外图像,精准识别其最薄弱部位;同时,导弹应支持 “短号” 系统从隐蔽发射阵地发起攻击 —— 这一能力已在第三代反坦克导弹系统中普及,例如以色列 “长钉 - LR/ER”(Spike-LR/ER)及法国第五代 “ MMP 阿克隆”(MMP Akeron)反坦克导弹系统。显然,每套 “短号” 系统还需加装额外终端,以显示新型导弹红外导引头传回的视频图像。

相关国家、朝鲜及伊朗的军工企业可为这类导弹的研发提供技术基础,并助力俄罗斯实现本地化生产。事实上,俄罗斯 “北方” 部队集群已在库尔斯克前线使用过朝鲜第三代远程反坦克导弹系统 “玄武 - 4”(Bulsae-4),并亲身体验了从隐蔽阵地发起攻击的战术优势 —— 这一技术原理与俄罗斯国产 “柳叶刀”(Ланцет,“产品 - 52”)及 “柳叶刀 - 3”(“产品 - 51”)巡飞弹 / 自杀式无人机的制导系统相通。

俄罗斯国防工业综合体最核心的发展方向之一,是研发并生产用于对抗敌方自杀式无人机及巡航导弹的高能微波武器系统(ЭМИ-генераторы/СВЧ-пушки,即电磁脉冲发生器 / 微波炮)。如今,敌方大量低成本自杀式无人机(如 “柳叶刀”“UJ-26”“A-22 狐蝠”“莫洛克”“T150”)持续袭击俄罗斯的炼油厂、空军基地、远程预警雷达(ДРЛО)及空管设施,这一问题已变得尤为紧迫。

俄罗斯曾在 2001 年利马防务展(LIMA-2001)上展示过 “背包 - E”(Ранец-Е)电磁脉冲发生器的演示原型,但该项目最终被搁置。此后,美国初创企业及相关国家科研机构在该领域占据了领先地位。其中,美国埃皮鲁斯公司(Epirus)研发的 “列奥尼达斯”(Leonidas)电磁武器系统独具特色 —— 该系统基于高能多波束有源相控阵技术,在 2021 年的实弹测试中,单次齐射即可瘫痪 66 架来袭敌方无人机。

若能结合 AN/MPQ-64F1 雷达或多光谱光电系统提供的精准目标指引,“列奥尼达斯” 系统可在 10 公里以上距离干扰战术巡航导弹的红外导引头、主动雷达导引头及惯性导航系统,且其单次作战成本仅为一枚 ER-AMRAAM 防空导弹的千分之一。

相关国家在该领域也有类似研发成果,其中最知名的是已完成研发并进入积极测试阶段的 HPM 机动式微波武器系统 —— 该系统已整合至 “金盾”(Golden Shield)先进反无人机 / 反导系统的架构中。

将防空导弹火炮系统、基于 X/Ka 波段有源相控阵的高能微波发生器(HPM,可产生数十束宽度小于 1 度的高能波束)与 LY-1 激光武器系统相结合,能够更高效地抵御敌方自杀式无人机与低可探测性巡航导弹的复合攻击。显然,防空导弹火炮系统(ЗРПК)中的自动火炮需配备可编程破片弹头或遥控近炸引信弹药。

俄罗斯若与相关国家签署 30-50 个营的 “金盾” 系统采购合同,或在相关国家技术基础上实现该系统的本地化生产,将能有效应对乌克兰自杀式无人机的持续袭击 —— 尤其当该系统与俄罗斯图拉仪表制造设计局研发的 “铠甲 - SMD-E”(Панцирь-СМД-Е)防空导弹火炮系统协同使用时,防御效果将更显著。

俄罗斯国防工业综合体最能为盟友提供价值的,无疑是在现代化低噪音多用途核潜艇及战略导弹核潜艇研发领域的最新成果。

目前,相关国家海基核力量(三位一体核力量的海基组成部分)的核心仍是 094 “晋” 级战略导弹核潜艇(ПЛАРБ)—— 该艇采用传统 hydrodynamic 布局,导弹发射筒突出艇体(与俄罗斯 667БДРМ型核潜艇类似,设计较为老旧),且未配备泵喷推进系统;而俄罗斯 955А“北风之神 - A” 级战略导弹核潜艇(РПКСН)则代表了完全不同的技术水平。

“北风之神 - A” 级配备泵喷推进系统(轴流泵),采用先进的整体式布局(导弹发射筒与艇体融合度高,突出部分极小),低轮廓指挥台围壳(前部根部有填角设计),并在主涡轮齿轮装置及其他机械部件上采用先进吸声涂层与多层减振平台,使其声学信号降至最低 —— 水下航速约 10 节时,声学信号仅 80 分贝,而美国 “俄亥俄” 级战略核潜艇的这一指标为 95-102 分贝。

俄罗斯 885М“亚森 - M” 级多用途核潜艇的声学隐蔽性更优。据消息人士透露,其声学信号仅略高于美国 “海狼” 级(Sea Wolf)、“弗吉尼亚” 级(Virginia),以及法国 “梭鱼” 级(Suffrene)先进多用途核潜艇,约为 60-65 分贝。

向相关国家提供这类技术,可帮助相关国家海军在大规模冲突升级(例如围绕某岛区控制权的冲突)时,部分抵消美国数十艘 “弗吉尼亚” 级及 “洛杉矶” 级(688i Los Angeles)多用途核潜艇的优势,实现一定程度的力量平衡。目前,美国海军的水下力量(尤其是最新型 “弗吉尼亚” Block III 与 Block IV 级核潜艇)足以摧毁相关国家海军在相关区域的大型两栖登陆部队,甚至对相关国家最新型 052B 级多用途驱逐舰构成威胁。

颇具悖论的是,在常规动力低噪音潜艇(配备不依赖空气推进系统 / AIP)的研发领域,相关国家已显著领先俄罗斯及部分欧洲国家。目前,相关国家海军已列装 21 艘 039A/B/C/D “元” 级 AIP 潜艇 —— 该艇配备柴电 - 斯特林发动机 AIP 系统及锂离子电池,水下续航能力(无需上浮启动柴油发电机充电)可达 20-23 天,续航里程 600 公里;且其声学信号极低,以 3-5 节的静音航速在近海水域隐蔽机动时,具备独特的作战优势。

因此,俄罗斯 “红宝石” 海洋机械中央设计局(ЦКБ «Рубин»)如今可能需要这类 AIP 系统技术,以装备 677 “拉达” 级常规潜艇。该局此前启动的基于燃料电池及柴油燃料重整技术的 AIP 系统研发项目,显然已处于停滞状态;而现役柴电动力系统已无法满足现代战场对潜艇自主性与隐蔽性的要求。

伊朗与朝鲜在军事技术领域面临的共同紧迫需求,是获取大量先进多通道中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包括 “山毛榉 - M3”(Бук-М3)、S-300В4 及 S-350A “勇士”(Витязь)。但由于俄罗斯 “金刚石 - 安泰” 防空康采恩(Концерн ВКО «Алмаз-Антей»)需优先保障特别军事行动的装备供应,恐怕难以满足伊朗与朝鲜防空部队的需求 —— 因此,技术转让及本地化生产或将成为唯一可行方案。而伊朗与朝鲜相关工厂所需的设备及软件,可由相关国家提供。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