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医学病毒学还处于初创阶段,他肩负重任,出国学习,以开创性的成就获得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他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创新药物,并推动基因药物价格“平民化”,让上千万患者得到救治。他是医学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医学病毒学还处于初创阶段,他肩负重任,出国学习,以开创性的成就获得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他研制出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创新药物,并推动基因药物价格“平民化”,让上千万患者得到救治。他是医学病毒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侯云德。
童年跌宕 立志学医
1929年,侯云德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他的祖父经营着一家钱庄,父亲是职员,家境富足。侯云德的童年刚开始时,是无忧无虑的。可是,好景不长,1937年,日军发动卢沟桥事变,开启全面侵华战争。战火蔓延下,侯云德跟随家人逃难,家产被洗劫一空,生活陷入了困顿。
侯云德的童年经历着因战乱而带来的流离失所,也经历了因疫情肆虐而带来的生离死别。
那时国内的传染病疫情十分严重,侯云德的哥哥不幸身患传染病。为了防止病毒蔓延,家人只允许侯云德通过门缝,远远地看上一眼。侯云德多么希望哥哥能恢复健康,陪他捉蚂蚱、掏鸟窝。
不幸的是,哥哥依旧被病魔夺去生命,侯云德的内心悲痛万分。疫情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它为什么能轻易夺走人们的生命?该如何挽救生命垂危的病人?
侯云德暗暗下定决心,要学医,要对抗传染病。
侯云德重新振作起来,他在河里捕鱼、在院里养鸡、在街上摆摊,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贴补家用。尽管生活艰苦,他从未放弃学习。他明白,知识是改变一切的力量。
1948年,侯云德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
大学毕业后,侯云德通过留苏预备考试,在学习两年俄语后,于1958年前往苏联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留学,攻读副博士学位(相当于国内的硕士研究生)。
查找小白鼠死亡之谜
在苏联留学期间,侯云德夜以继日刻苦钻研,立志要在病毒学领域研究出属于自己的东西。病毒学研究所每天四点半下班,侯云德就在实验室和图书馆里继续学习,直至深夜,才乘坐末班车披着星光赶回宿舍。
一天,研究所突然炸开了锅,动物房里实验用的小白鼠突然离奇死亡,症状陌生,具体原因不明,苏联的专家们也都束手无策。
“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种细菌、病毒,小白鼠感染的不知是细菌,还是病毒。”
“就算确认是病毒了,它可能感染的病毒有几百种,不同病毒分离手段也不一样,这得查到猴年马月啊……”
“这下好了,查不出原因,实验进度要耽搁了。”大家伙儿急得团团转,不知如何是好。
侯云德有深厚的病毒学知识,查找文献后,他猛然注意到,小白鼠的传染和死亡特征与一种少见的病毒相吻合。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侯云德找到小白鼠样本,经过反复尝试,终于成功分离出了病毒!
“小白鼠死亡的原因找到了,它们感染了仙台病毒。”侯云德立即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导师。
“你是新来的留学生,能有这样的发现,真是难得啊。”
“我建议清理动物房所有动物,彻底消毒环境,切断传播链。”
“就按你说的办。”
侯云德的建议被采纳后,实验室终于恢复了正常运转,没有再出现动物相继死亡的事件。
侯云德没有就此停止,他顺藤摸瓜,对仙台病毒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接连发表17篇学术论文。他首次发现仙台病毒可使单层细胞发生融合,成为国际上最早发现细胞融合现象的科学家之一。
鉴于侯云德研究仙台病毒的开创性成就,苏联教育部破例为其越过副博士学位,直接授予他苏联医学科学博士学位。
1962年,侯云德回到了祖国。
研制中国首个基因工程药物
20世纪70年代,干扰素是世界医学研究的热门领域。干扰素主要靠人体白细胞分泌,当时最先进的方法是用成人血白细胞生产人白细胞干扰素。然而,每耗费8000毫升人血才能制取1毫克干扰素,因产量低、价格贵,难以被广泛应用。
1977年,侯云德建立了抗病毒治疗研究室,开始专门研究干扰素。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依然无法改变干扰素产量不足、价格昂贵的情况。
夜色浓重,侯云德在实验室里翻阅资料,苦苦思考。人血的来源毕竟有限,用人血制取干扰素,价格必然昂贵。用传统方法提高干扰素的产量似乎陷入死胡同了。
忽然,一则报道映入眼帘——美国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生长激素释放因子获得成功!
侯云德醍醐灌顶,大受启发,激动地来回踱步。如果将干扰素基因导入到细菌中去,用这种繁衍极快的细菌作为“工厂”来生产干扰素,不就能大幅提高产量并降低价格了吗?
当时,基因工程技术在国外刚刚兴起。我国生物技术处于起步阶段,条件较为落后,要做基因工程,实在无从下手。
侯云德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造访了国外干扰素研发机构,了解干扰素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并亲自到实验室做实验。
回国后,侯云德根据国内条件加以改进和创新,带领团队结合文献不断摸索。
经过不懈努力,侯云德团队于1982年夏天首次克隆出人α1b型干扰素基因。随后,他们成功研制出国际上独创的重组α1b型干扰素。
重组α1b型干扰素是我国第一个基因工程创新药物,实现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从无到有的突破,开创了我国基因工程药物时代的先河。
侯云德曾写下一首诗:“吐尽腹中丝,愿作春蚕卒;只为他人暖,非为自安息。”观其一生,他在病毒世界孜孜不倦地探索着,以抗病毒为己任,护黎民于安康。他为中国的疾病防治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后来者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本文选编自周忠和院士主编的《科学家精神进校园丛书 科学家故事》(教育科学出版社)
来源/《科学故事会》2024年11月刊
排版:沈丹
编辑:林雪琪
审定:李红林
来源:小吴说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