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发季!咬一口严重者危急生命,戳图认清这些草丛“杀手”→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9 11:31 1

摘要:清明假期,杭州叶女士带着10岁女儿乐乐前往野外游玩。乐乐在山野间玩得兴起,甚至在草丛里打起滚。回家时,叶女士发现乐乐的眉尾多了颗“黑痣”。

气温回暖

小虫子们变得活跃起来

看到它们爬到我们身上

有些小伙伴的本能反应

会选择立即拍打、驱赶它们

但是被这小虫子叮咬

千万不要强行将其拔除

它的口器是弯曲状

强行拔除会将口器折断留在皮肤里

引发感染

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

·

它就是蜱虫

它体形很小

一般在2-10mm之间(饱血后达30mm)

蜱虫不仅危害家畜

还会寄生人体吸血

传播多种传染病

它们的活跃时期主要集中在

每年的4月至10月

被咬案例

01 肿起大包,发烧38.5℃

清明假期,杭州叶女士带着10岁女儿乐乐前往野外游玩。乐乐在山野间玩得兴起,甚至在草丛里打起滚。回家时,叶女士发现乐乐的眉尾多了颗“黑痣”。

凑近一看,竟是只“虫子”在吸血,她赶紧将其从女儿头上拨下。见没什么明显伤口,便简单用水擦了一下。

图源:杭州市中医院

不久后,乐乐脸上肿起大包,还突发38.5℃高烧。经医生检查,咬伤乐乐的“罪魁祸首”正是蜱虫。

02 女子被蜱虫咬后,发病到死亡仅7天

2024年4月,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记录其母从被蜱虫咬,到发病去世的全过程。

该网友称,起初家人以为母亲只是普通感冒发烧。经检查,其母被确诊为“蜱虫病”,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后病情恶化不幸离世。

和蜱虫长得很像的恙虫

也不能忽视

近期就有人因它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

·

恙虫

又称恙螨、沙虱

是螨虫的一种

生活在草地、灌木与藤本植物中

它和蜱虫同为草丛中的“杀手”

但恙虫的个头比蜱虫小

全身还密布绒毛

被咬案例

前不久,甄女士看着天气不错便带宝宝出游,不料回家后,她开始发烧并伴有头痛、恶心想吐的症状,于是便自行服用了对乙酰氨基酚,不久就退烧了。

不过没多久她又开始出现类似症状,甄女士被紧急送往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感染科主治医师吴帅介绍

甄女士当时烧了十多天,还出现了肌肉酸痛、乏力、头痛的情况。医生在她身上比较隐蔽的地方发现了抓痕,结合检查,判断为恙虫病

这个直径约1厘米的黑色焦痂,周围有红晕。不起眼的“小伤口”,成了诊断的关键线索。

最终,甄女士被诊断为恙虫病合并多器官功能损害

拓展阅读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引起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疾病,通过恙螨幼虫叮咬传播,仅与恙虫病患者密切接触不会感染此病。每年5月-11月是恙虫病高发时节,5月-8月是高峰期。

阿消提示

五一假期临近

出游高峰即将到来

到户外游玩时

我们应该做好哪些防护?

户外活动要注意

着装严密:确保衣物领口、袖口和裤腿紧闭,避免恙螨幼虫侵入;避免在户外穿凉鞋,以防脚部被叮咬。

避免直接接触:外出时,不要直接坐在草地或草丛上,减少与恙螨幼虫的接触机会。

使用防虫剂: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洒或涂抹防虫剂,降低被叮咬的风险。

户外归来要注意

及时清洁:外出回家后应尽快洗澡并更换衣物,清除可能附着的恙螨幼虫。

重点擦洗:应特别注意清洗腋窝、腘窝、会阴部等皮肤褶皱处,这些部位易藏匿恙螨幼虫。

注意体温:如有发热症状,应立即检查身上是否有溃疡性焦痂,这是恙虫病的典型表现。

不慎被它们咬伤怎么办?

恙 虫

被恙虫叮咬后,临床上以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火山口样焦痂为主要表现。

恙虫病之所以凶险,是因为它可能导致持续高热和多脏器损伤

被恙虫叮咬后,大部分患者表现为轻症,但约有30%的患者可能发展为重症。重症患者的病死率高达24%,病情严重时可合并心、肝、肾、肺等多器官功能损害,必要时需转入ICU进一步治疗。因此务必重视恙虫病。

蜱 虫

被蜱虫叮咬后,不要通过暴力拍打、生拉硬拽等方式“硬拔”。

要用镊子或者专用蜱虫移除工具,紧贴皮肤夹住蜱虫头部,缓慢垂直向上拔除。若情况允许,最好寻求医生的专业帮助。用精或碘伏清洁叮咬部位,避免感染。

接下来几周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发热、皮疹或其他异常症状,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来源:中国消

防 国家应急广播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编辑:张文烜

▌审核:张高铭

▌投稿邮箱:zgxfxmt@126.com

觉得文章不错,点个“

在看”分享

来源:中国消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