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根据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5年夏粮生产数据,山东夏粮成绩亮眼。播种面积6044.4万亩,居全国第二,占全国15.2%,同比增加8.1万亩;单产达452.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是全国的1.2倍,同比增加2.7公斤;总产达547.4亿斤,居全国第二,占全国1
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即将如期而至,齐鲁大地一片欢腾,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根据近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25年夏粮生产数据,山东夏粮成绩亮眼。播种面积6044.4万亩,居全国第二,占全国15.2%,同比增加8.1万亩;单产达452.8公斤/亩,居全国第一,是全国的1.2倍,同比增加2.7公斤;总产达547.4亿斤,居全国第二,占全国18.3%,同比增加4.1亿斤,增量全国第一。这一系列数据,充分展示了山东作为粮食生产大省的雄厚实力。
制度保障,推动“齐鲁粮仓”升级。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粮食产、购、储、加、销等多方面,而制度性保障在立法和改革方面的举措尤为关键。目前,《山东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已列入省人大常委会2025年地方立法工作计划,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已在省粮食和储备局官网公告,公开征求社会意见。通过立法,将粮食安全保障纳入法治轨道,为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各个环节提供明确的规范和保障,确保粮食安全的每一个环节都有法可依。另外,政策支持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国家继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提高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陆续出台,有效保证了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全面监管,确保“齐鲁粮仓”安全。山东积极落实政策性粮食管理责任的新要求。按照粮权归属、权责一致的原则,省市县三级粮食主管部门承担同级政府储备粮监管主体责任,履行最低收购价粮的属地协同监管责任,并继续落实粮食购销领域市场监管责任。针对地方储备粮的特点,大力提升信息化、穿透式监管能力,建立健全粮食购销和储备监管信息化应用和运行长效机制,支持省级储备粮承储企业智能化提升,统筹推进市、县“智慧粮库”建设,常态化开展电子巡库、视频督导、远程抽查等,切实提高监管质效,确保粮食储备的质量和安全,提高粮食流通的效率和规范性。
科技创新,提升“齐鲁粮仓”效能。首先,山东各地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升耕地质量,助力山东农田抗灾减灾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为全国粮食连续多年丰产增产提供山东支撑,也让齐鲁的粮食产能提高了10%,为粮食丰收提供了坚实基础。其次,山东农科人员围绕种业振兴行动,搜集种质资源、创制新品种、推广田间种植。“普冰03”“中麦578”“轮选49”“航麦802”等一系列广适、高产的小麦新品种纷纷亮相齐鲁沃野,从源头上为粮食增产提升潜力。再者,扩大农机装备覆盖面为丰收护航。当前山东的农业生产已进入以机械化为主导的阶段,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科技创新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为粮食增产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粮满仓好“丰”光,齐鲁大地奏响喜庆乐章。山东在建设更高水平“齐鲁粮仓”的道路上,不断推动实现粮食增产提质,充盈“齐鲁粮仓”。相信有这些力量共进,齐鲁大地丰收的欢歌将更加嘹亮!(文/张瑾)
闪电评论,欢迎投稿!
投稿邮箱:qilushiping@iqilu.com
本文来自【闪电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