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金画恬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仟煜 记者 李超)在传统博物馆中,展品的摆放高度、观看距离及放大镜等辅助工具均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观赏效果。然而,虚拟现实(VR)环境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在VR博物馆中,用户可自由移动并与展品互动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通讯员 金画恬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张仟煜 记者 李超)在传统博物馆中,展品的摆放高度、观看距离及放大镜等辅助工具均经过精心设计,以确保观赏效果。然而,虚拟现实(VR)环境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在VR博物馆中,用户可自由移动并与展品互动。
针对VR博物馆的布展,由西交利物浦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利物浦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设计了ResponsiveView智能系统,该系统嵌入在头戴式VR设备内,能根据用户的视线高度、展品初始尺寸及细节丰富度,动态调整展品的位置、距离与交互比例,从而提供更舒适的个性化观展体验。
近日,相关研究成果被计算机图形学与可视化领域期刊《IEEE可视化和计算机图形学汇刊》正式收录,并同步发布于第32届IEEE虚拟现实和3D用户界面会议,这一会议是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混合现实(MR)研究领域的国际顶级学术会议。
“我们的目标是为每位用户创造‘刚刚好’的观赏体验。”论文第一作者、西浦智能工程学院博士生汪雪琪介绍道,“ResponsiveView像一位无形的策展人,实时分析用户行为并优化展品呈现方式。例如,当用户身高较矮,系统会自动降低展品高度。”
论文的指导老师、西浦智能工程学院计算机系的博士李月称,该系统兼容主流VR设备,在支持手柄交互和手部追踪的VR设备上进行测试后发现,ResponsiveView系统显著减少了用户操作负担,自动调整展品位置的功能提高了观赏舒适度与效率。
汪雪琪指出,该系统不仅适用于VR博物馆,还可拓展至文化教育、虚拟展览及商业产品展示等领域。例如,在教育场景中,学生可通过自适应调整的3D模型,更清晰地观察物品;在电商领域,商品展示的交互体验也将更加流畅。
未来,团队将继续探索多用户协同观展、跨平台适配等方向,攻克多人同时通过VR观展的技术难题,实现VR观展系统在不同设备、不同操作系统上的顺畅运行,让VR观展更加灵活便捷,进一步推动VR技术在文化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