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常德米粉是湖南省常德市的传统食品,2020年,“常德米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当地已拥有31家中大型米粉生产企业,通过引入高标准智能化生产线与数字化管理系统,日产能超过50万公斤。

【4月16日】
湖南常德:小米粉做成大产业

常德米粉是湖南省常德市的传统食品,2020年,“常德米粉”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目前,当地已拥有31家中大型米粉生产企业,通过引入高标准智能化生产线与数字化管理系统,日产能超过50万公斤。
4月15日,在常德米粉产业园一家米粉生产企业包装车间,工人在包装米粉(无人机照片)。
4月15日,在常德米粉产业园一家米粉生产企业发酵车间,工人在处理制作米粉的原材料。
4月15日,在常德米粉产业园一家米粉生产企业包装车间,工人将生产的米粉称重打包。
4月15日,在常德米粉产业园一家米粉生产企业冷却车间,工人把米粉铺平在冷却流水线上。
4月15日,在常德米粉产业园一家米粉生产企业包装车间,工人在包装米粉。
4月15日,在常德米粉产业园一家米粉生产企业发酵车间,工人在观察制作米粉原材料的发酵程度。
【4月17日】绣娘肖瑶:用青春焕新家乡非遗
桃源刺绣是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具有地方特色的刺绣技艺。2021年,桃源刺绣被列入第五批“湖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26岁的肖瑶是桃源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她毕业于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2020年,大学毕业后的肖瑶回到家乡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创办“齐绘绣庄”,意在传承弘扬桃源刺绣技艺。
绣庄通过开展非遗进校园、刺绣展演、刺绣体验等活动,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桃源刺绣的魅力。肖瑶还不定期举办刺绣培训班,免费向村民传授刺绣技艺,为绣庄周边的妇女、返乡学生提供工作岗位,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为了给桃源刺绣赢得更广阔的生存空间,肖瑶带领团队开发文创产品,制作耳环、胸针、项链等饰品,把桃源刺绣带入大众视野,用青春焕新家乡非遗。
3月6日,在桃源县寺坪中学,肖瑶(右三)在“非遗进校园”课程中给学生讲解刺绣技艺。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4月16日,在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齐绘绣庄,肖瑶(中)向游客介绍刺绣作品。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4月15日,在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齐绘绣庄,肖瑶通过直播推荐桃源刺绣。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4月17日,在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齐绘绣庄,肖瑶(后)与绣庄同事讨论刺绣产品。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4月16日,在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齐绘绣庄,肖瑶在劈线。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4月16日,在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齐绘绣庄,肖瑶在进行刺绣创作。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4月17日,在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齐绘绣庄,肖瑶(右二)带领周边妇女学习刺绣技艺。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4月16日,在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齐绘绣庄,肖瑶(右)向游客介绍含有桃源刺绣元素的可折叠化妆镜。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4月16日,在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齐绘绣庄,肖瑶在穿针引线。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4月15日,在桃源县郑家驿镇梨子岗村齐绘绣庄,肖瑶在整理桃源刺绣针谱。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4月18日】
湖南常德:多措并举备战汛期

随着暑期汛期临近,为提升应急抢险救援能力,湖南省常德市多个县市区开展防汛应急演练,备足防汛物资,为筑牢防汛屏障奠定基础。
来源:常德发布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