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永定区“文明实践夜校”点亮夜间文明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18:04 1

摘要:近年来,永定区聚焦群众需求,依托全域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新打造“文明实践夜校”项目,探索出一条“文明实践+文化惠民”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夜间阵地成为全民学习“充电站”、文明理念“传播窗”和社区治理“连心桥”。

近年来,永定区聚焦群众需求,依托全域覆盖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创新打造“文明实践夜校”项目,探索出一条“文明实践+文化惠民”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让夜间阵地成为全民学习“充电站”、文明理念“传播窗”和社区治理“连心桥”。

东兴社区文明实践夜校书画班。永定区施善公益服务中心 供图

精准定位需求,构建“多元化”课程体系

针对青少年课余文化生活单一、社区教育资源分散等问题,永定区以东兴社区、南郊社区为试点,开设“文明实践夜校”学习班,每周一至周日19:30-20:30固定开课,构建“基础素养+兴趣拓展+传统文化”课程矩阵。其中,东兴社区设置国画、硬笔书法、素描动漫、毛笔书法、象棋等7类课程,按每日主题差异化教学(如周一国画课传承传统文化、周三素描动漫课激发创造力);南郊社区开设硬笔、素描、毛笔、国画、象棋等5类课程,形成“每日一专题”特色模式。课程覆盖艺术素养提升、思维能力训练、传统文化浸润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兴趣群体的学习需求,自2024年9月开班以来,累计吸引500余个家庭参与。

完善机制保障,打造“规范化”服务场景

永定区实行小班制教学,每班限定人数、满员即止,明确学习地点为交通便利的社区居委会三楼,方便家长接送。建立“家长志愿者值日制度”,每日安排家长负责学生签到、卫生管理、放学交接等工作,形成“家校协同”安全网;确有特殊情况的家长,可提前24小时联系老师调换值日,确保服务不断档。

针对“夜校”夜间活动特性,在暖心驿站班、特惠福利班中明确告知家长需承担学生全程安全责任,同时要求家长遵守班级规章制度,放弃对主办方和老师的追责,强化家庭监护意识,推动形成“权责明晰、共建共享”的管理机制。

常态化招募助教志愿者,为社区居民提供参与公益服务的平台,鼓励志愿者参与课程辅助、秩序维护等工作,既充实了师资力量,又引导居民从“受益者”转化为“服务者”,构建“双向赋能”的文明实践生态。

深化文明浸润,激活“内生性”治理动能

“文明实践夜校”跳出传统教育范畴,将文明培育融入教学全链条,构建“课程浸润+主体参与+治理共振”的立体化实践场景:通过国画、书法等传统文化课程,让青少年在笔墨勾勒中感悟文化根脉,厚植人文情怀;推行“家长志愿者轮值制”,引导家长参与学生管理、安全守护等事务,在服务实践中强化社区责任意识,构建“家校社”协同治理共同体;搭建助教志愿者招募平台,鼓励居民从“课程受益者”转化为“文明传播者”,通过秩序维护、课业辅导等志愿服务,架起邻里互助“连心桥”。

项目实施以来,不仅实现青少年艺术素养与文化认同的双提升,更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家长群体从“被动配合”转向“主动担责”,累计参与值日服务超2000人次,提出课程优化建议30余条;社区志愿者队伍规模扩大3倍,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文明新风尚。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