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高达600%,3年狂卖30亿!这个1800万粉丝的网红离被封不远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4-18 17:56 1

摘要:4月16日,“新黄河”官方微博报道了一位主播靠暴食和擦边表演卖爆减肥产品,近一个月售出575万元,随即在全网引发热议。

我是唐大业,尽说大实话。

说到刷下限毁三观这事,有些网红真是从来没让我们失望过。

最近又有网红被曝光,靠着暴饮暴食和擦边内容带货减肥药,三年半时间竟然狂卖了30亿。

01

暴食擦边还发毒誓,什么减肥药这么灵?

4月16日,“新黄河”官方微博报道了一位主播靠暴食和擦边表演卖爆减肥产品,近一个月售出575万元,随即在全网引发热议。

这位名叫“阿浩不忘初心”的快手网红,坐拥近1800万粉丝,为了博眼球赚快钱,简直无所不用其极,除了夸张的表演外,甚至还发起了毒誓。

从直播切片可以看到,阿浩手拿一款名为“仁和左旋肉碱”的减肥药坐在镜头中间,口口声声向观众宣称:“只需服用半个月,便可瘦8到10斤。”

一个小小的药片,只要吃半个月就能瘦8到10斤,这简直是胖人的福音,比什么努力健身、抽脂都管用的多。

而这款产品的售价为这款减肥3盒共6瓶149元,要是真有如此拔群的效果,可真不贵。

当然了,对于理性的消费者来说,看到这样的宣传基本就是笑笑得了。

这些年,不知道多少靠着夸张话术虚假宣传减肥效果的产品被曝光,要是这些减肥药真那么管用,天底下也就没有肥胖人士了。

然而,道理是这个道理,可阿浩的减肥药却没少卖。据媒体曝光的数据显示,这三盒减肥药成本仅为21元,直播间打折后售价149元,利润率高达600%。

而新快平台的数据则显示,“阿浩不忘初心”直播间最近30天直播带货仁和左旋肉碱64场次,销量3.84万单,销售额高达575.07万元。

更为夸张的事,阿浩曾多次在直播中自曝,他带货这款产品三年半,累计卖了2185万单,带1200万用户去减肥。

好家伙,这要按149元一盒来算,销售额将高达32亿。如果去掉21元成本的话,足足赚了28亿。

这时候可能又有人要问了,这明显就是智商税,到底是什么人还在直播间买买买呢?

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除了阿浩吃到网红经济红利和当代人身材焦虑不断加剧这两个原因外,大概是阿浩将直播间搞成了行为艺术舞台,用一种极其夸张的形式完成了对用户的PUA。虽然很抽象,但却拿捏了部分用户的情绪价值。

阿浩每次直播带货,身后总会站着几个身穿短裤吊带的助播,先暴饮暴食一番,再吃下减肥药,最后再舞动身姿展示骨瘦如柴的身材。

这种夸张的表演和强烈的反差感,对于那些文化程度不高或者有一定年纪的用户,还是有一定的奇效的。这在用户不断下沉的快手,早就成为很多主播带货惯用的手法。

这一番表演中,最夸张最抽象的当属暴饮暴食环节。为了配合阿浩推销减肥药,这些女主播经常要在20分钟内吃下30个毛鸡蛋,暴食肥肉、面条、水饺等情景也经常出现。

反观这些女主播的身材,如果不是滤镜效果,真是可以用皮包骨头来形容。真想劝她们一句:“妹子,别为这点钱毁了健康,换个工作吧!”

暴食还不够,还要擦边。在此前的直播中,这些女主播还吃过牛鞭和三文鱼,吃的时候还会发出一些不可描述的声音。

当然,还有更令人无语的事情。为了凸显带货产品的效果,女主播还经常发毒誓:“不是吃仁和瘦的咋办?出门死、死全家!”这真是为了赚钱,啥办法都用上了。

02

谁在助力这场“反智狂欢”?

表面是个美食博主,其实却靠着夸张抽象的表演和擦边行为狂卖减肥药。有人不禁要问,平台不管吗?

平台当然是管的,但只能说处理力度还是不够,反倒助长了这种行为的滋生。

据了解,平台规定禁止此类极端吃播行为,“阿浩不忘初心”2024年半年内已被警告7次,但其直播间依然活跃,近一个月内仍售出575万元减肥产品。

而且“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即使有观众举报类似的低俗内容时,诸如阿浩这样的主播也早已准备好规避话术。

比如直播中把“减肥”说成“掉秤”,将“尿毒症”替换为“某毒某症”。这种和平台玩捉迷藏的游记战术,得以让直播间被多次警告却从未被封禁。

类似这样的案例,其实去年就曾有发生。2024年4月,一位名叫“翻滚吧花花”的网友通过视频爆料,她的妈妈去年被查出患了肺癌,为给母亲治癌已负债20万元。但母亲却将买药钱全部拿来买百万粉丝主播张某售卖的“防癌”化妆品。

“不要再骗我妈的救命钱了”,花花在直播间如此痛诉。她表示自己白天要在公司上班,晚上去送外卖,就为了能给家里多打点钱。谁能想到,辛辛苦苦赚来的救命钱,全被所谓的网红张某骗走了。

而这个所谓的网红张某宣传话术极为夸张,声称自己卖的护肤产品含有胶原蛋白肽成分,不仅可防癌,甚至治百病。他甚至还建议有钱的家庭一家老小都可以吃。

为了躲避监管,张某的办法其实和阿浩差不多。他在直播中用“两个点、一个广、三个口、一个大山的山”代替癌字,以此避开审核。

这种看似荒诞的直播带货模式,却折射出流量经济时代最扭曲的生存法则:当底线成为垫脚石,镰刀收割的不仅是韭菜,更是整个社会的信任根基。

虽然快手在2024年展开打击直播间违规行为的专项行动,关停2.6万场违规直播。可这样的“雷霆行动”,在阿浩面前却成了纸老虎。

这就暴露了平台监管的结构性矛盾:算法追着流量跑,人工审核追着算法跑。

AI审核能识别“减肥药”关键词,却看不穿“掉秤神器”的文字游戏;用户举报机制能标记低俗画面,但抵不住主播用擦边动作转移审核注意力。

而平台从根本上也不想将主播一棒子打死,毕竟流量为王的时代,黑猫白猫,能抓老鼠的对平台都是好猫。

平台监管力度不足的背后,是流量经济的畸形逻辑。数据显示,阿浩64%的粉丝来自三线、四线甚至五线以下城市,31-40岁男性为主。

这类群体既是“身材焦虑”的重灾区,也是算法精准投喂的高转化用户。

平台通过算法将这类人群源源不断导入直播间,形成“收割闭环”,用户越焦虑,主播越疯狂,平台越赚钱。

平台用户群体不断下沉之下,阿浩的粉丝画像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

这场“减肥药狂欢”背后的用户,他们被中年发福所困扰,却缺乏科学减肥的知识。当他们被算法推入阿浩的直播间,看到的是精心编排的“PUA”现场:

暴饮暴食且穿着暴露的女主播首先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夸张的宣传话术和毒誓形成情感绑架、限时打折抢购再营造出稀缺性,这些组合在一起精准击中了他们的认知盲区。

然而,阿浩这次被媒体曝光,也许离封禁真的不远了。

2024年被称为“网红塌房元年”,从虚构小学生在法国丢作业的猫一杯,到虚假宣传香港美诚月饼的疯狂小杨哥,再到村里拍生活城里开大奔,红薯粉条里根本没有红薯的东北雨姐,头部网红主播接连翻车,大众对于直播带货的信任度降至冰点,消费观念也从价格至上逐渐转为品质至上。

阿浩被曝光也许预示着2025年直播带货新转折点的开始:既然平台不管,那就由媒体和用户来曝光和监督。枪打出头鸟,平台再不管,真的就没有台阶可下了。

很快,2025年即将过半,站在现在这个节点回望,阿浩的直播间像一面照妖镜,映照出的是流量经济最狰狞的面目。

当平台为数据妥协,当网红主播为流量和暴利疯狂时,也许正是洗牌转型的开始。

来源:唐大业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