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玩x模玩”星星的翅膀,究竟能飞到多远的地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17:22 1

摘要:要说《星之翼》玩家最期待的东西,我们在此前的文章里说了不少回,几乎在每次公告下都占据了前排热评,那就是“出模型”、“联动模型”。在一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牢星”缩减了第一年最后一赛季的长度,对齐时间到周年庆当日,扩展出了新赛季70天的长度,目的当然是配合一大波

要说《星之翼》玩家最期待的东西,我们在此前的文章里说了不少回,几乎在每次公告下都占据了前排热评,那就是“出模型”、“联动模型”。在一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牢星”缩减了第一年最后一赛季的长度,对齐时间到周年庆当日,扩展出了新赛季70天的长度,目的当然是配合一大波内容更新,其中就包括了玩家们梦寐以求的联动角色。

周年庆版本的S7赛季中,游戏将会联动寿屋Frame Arms Girl主角团御三家:轰雷改、短剑、猎刃加上赛季原本的三名原创角色,一口气呈上六台新机,大大改变游戏对局的丰富程度,粉丝们也终于能够在一款完全比例的3D动作格斗游戏里,亲手操作心爱的机娘模型闪转腾挪,喷射铁与火的枪膛,收获胜利和友情。

星之翼带着寿屋上Steam头版 我在做什么样的梦?

在解决了开发团队规模、版本更新速度等一系列格斗游戏“硬件”升级后,周年庆展现出《星之翼》理想中的未来,要成为机娘游戏的金字招牌,甚至为整个机娘文化插上翅膀,飞出当下各自为战的困境。

寿屋是当前机娘模玩的领路人,在2015年尝试性地将少女元素和旗下Frame Arms拼装机甲融合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很快Frame Arms Girl(FAG)系列就成为其最主打的模玩品牌,为机娘文化奠定了根基,如今的机娘模型市场进入了战国时代,海内外玩具厂商纷纷入局,国内更有不少新势力直接将其作为垂直领域,机娘达到了和传统机甲模型分庭抗礼的程度,而前者拥抱的受众群体更广泛、更年轻。

轰雷2015款对比2018款,细节肉眼可见地丰富了

有趣的是,让寿屋走上机娘道路的,是彼时还在游戏行业的Konami,寿屋通过授权开发《武装神姬》游戏的配套玩具,注意到了其中前景,然而Konami只关注模玩圈子能否带动“神姬”游戏的销量,在游戏扑街之后,和这个新兴文化失之交臂,前功尽弃,相当有科乐美特色了,某种程度上说,“牢星”也处在这个从游戏单品到泛文化IP的攀升之路上

2022年寿屋的热门款

说实在的,此次联动的三名角色并非当下最热卖的寿屋机娘产品,但作为机娘模玩的“元祖”,唯一动画化的主角团成员,有更重要的纪念价值,不难看出制作组“游戏搅拌机”对其喜爱程度,为模玩粉丝圆梦的过程,更是在带领圈外玩家走进机娘的世界。

除此之外,玩家还十分关注游戏与国产模型“大漫匠&核金重构”以及“全开工作室-基因干涉”的联动预告,在年内进行联动,互相开发对方的热门角色和热门玩具。从日厂鼻祖到国产新锐,《星之翼》多线出击,同时作为甲方和乙方,在经过一整年对游戏内容的打磨后,终于开始将目光放到了玩法之外,飞向更高的远方。

飞跃时间和国界

过去的一年里,《星之翼》原本只是一款继承海外成熟玩法、降低游玩门槛、最终面向国内新手的“精神续作”,但在日本GVG主播无心插柳的自来水传播之后,墙内开花墙外香,迅速发展成格斗圈子中的潮流新贵。

海外主播初上手的评价是“手感不错,值得一玩”,老外不关心游戏里有没有高达,游戏素质才是评判标准

运营团队马上把握住了机会,开启Steam客户端分流,迅速推出游戏的日文补丁,版本PV也会同步外语版本,全力支持类型受众更广泛的日本地区无障碍登录,稳住海外玩家的热情。去年年底,游戏也是正式上线了日服,配套对格斗游戏至关重要的本地服务器,愿意前来一试的预约人数超30万,是格斗游戏品类下的新IP想都不敢想的水平。

出海营销方面,除了基本的户外广告、地铁投放、手机推送三板斧外,《星之翼》还做了日本街机厅的垂直投放,乍看之下非常离谱——街机厅里甚至都没有《星之翼》的游戏机台。但实际上,却是完美符合其垂类用户和游玩场景,街机格斗游戏的玩家经常需要等待机台入座、等待好友通勤、等待出卡出币,在这些等待观战的时间里,可以无缝衔接,在手机上随时匹配一把的《星之翼》就成了最好的热身项目。

对于游戏主播和KOL而言,双端同步的《星之翼》更是比传统的游戏机台串流直播要方便太多,于是内容的更新频率和游玩时长都逐渐倾斜,甚至有了“最近重新来玩一下EXVS,有点生疏了”这样的自嘲开场。

量贩式街机的开销成本远高于手游月卡

B站@巴金斯老爷

《星之翼》在海外风生水起的同时,无意中也在扮演着时间和空间的桥梁,将街机格斗这个古老的游戏文化带给年轻一代的国内外玩家。

整个2024年,国内的二次元游戏热按下了暂停,大厂都很难在自己的生态壁垒下突破原有的桎梏,糟糕的社区治理问题困扰着每一个厂商和玩家,而业内的两个喜讯,分别是《星之翼》和《少前2》,前者将自己融入到了GvG小圈子中,再逐步扩大类型玩法的影响力,后者则是在国内碰了壁,转而追求海外玩家的肯定,再反哺了国内的玩家口碑,可以说,像这样主动精准地选择用户,将会成为二游存量市场的新生态。

飞跃游戏次元壁

“电玩x模玩”联动,向来是机甲迷的心头好,没有什么比模型玩具更能展示机械结构和设计巧思,也没有什么比电子游戏更能让一个模型玩具“活”过来。实际上,机甲动漫在上世纪诞生之初,就被设计成要和配套模玩同步上市,机甲分离合体的创意来源于玩具厂商希望玩家集齐全套,换装变形的创意则是类似游戏DLC的卖法,模玩工艺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动漫内容创作。

而近年来这种高度协作的联动模式遭遇了困境,一方面是新一代日本年轻人对机甲动漫背后的宏大叙事无感,类似一觉醒来转生异世界的爽剧更受欢迎,另一方面,玩具设计和动漫游戏的专业门槛不似从前,一套完整企划背后的风险成本过高,两边都宁愿在各自领域打响名气,再考虑追加投资,或外包授权,做跨界登录的打算。

核金新品:很想塑造角色,但苦于文字描述太过苍白

在机甲领域,万代拥有大部分新老动漫IP的版权,也有着自己的模型生产能力,因此继续维持着这套传统打法,但在机娘方面,如前文提到的,寿屋玩具赶在万代之前站稳了脚跟,但配套动漫和游戏仍没能逃脱当年科乐美《武装神姬》的命运,缺乏独当一面的作品。近年来入局的国产机娘品牌则更为缺乏,空有玩具销量方面的人气,但缺乏IP粘性和文艺作品的演绎,大部分模型玩家倾向于、也只能靠单凭眼缘来挑选,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整个品类的发展上限。

国模去年的人气产品白龙骑士,是玩家们猜测联动的热门人选

在此之时,《星之翼》的横空出世展开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去作为机娘宇宙的世界中心,连接IP与IP,连接游戏与玩具,甚至是玩具与玩具。机娘在游戏领域需要一个所有粉丝都认可的品牌,一个大家聊到机娘就会立刻想到的王牌游戏。

《星之翼》3D格斗游戏的玩法就很符合展示模型的刚需,毕竟无论玩具上设计了多少门炮,终究是不如在游戏里打上一梭子。进一步的,当加盟的人气模型足够多时,登录《星之翼》本身反而会成为模玩新品的一个卖点,跨IP大乱斗的性质也足以让不少模玩爱好者把游戏当做“赛博手办柜”,更何况模型厂商的IP建设相对苍白,游戏中的表现更能被粉丝感知。

跨越人心的壁障

上个月,我们还报道过另一款国人团队开发的机甲题材格斗游戏《机动战队VS》,选择了最传统的拉后防御2D格斗,完成度很高,也有人气机甲IP的联动,但如今短短一个月,在线人数就只有寥寥数十人,原因也很简单,这个玩法下高手如云,无论是竞品还是玩家,新人一入门就被打爆了。

后续开启的日服相对新手玩家较多

其实这也是所有格斗游戏都会遇到的问题,任何PVP玩法,最大的难关始终是吸引新人和留存新人,对战的挫败感天然会层层淘汰掉底层的玩家,最终让天梯水平的金字塔结构崩溃,匹配机制就不得不给玩家安排碾压局和人机局,对战挫败感恶性循环的同时,新手也没法从这种对局中学习进步。

《星之翼》2v2的基础规则可以规避掉一部分碾压局,但GvG玩法在国内外的发展水平差距不小,总的来说,同样会陷入不断消耗新手的困境。手游抽卡养成系统能够挽回一些留存,联动模玩也可以短期内拉入大量新手,不过游戏设计引发的问题,最终还得到游戏中去解决。

《街霸6》加入了一个足以值回票价的PVE生涯模式,玩家自建角色、组装出招,和各位格斗家培养好感度,偷师学艺的过程中,逐渐熟悉每个招式的作用,符合游戏格斗大赛设定的同时,将眼花缭乱的格斗对战拆解成一招一式讲解,让新手玩家领悟到游戏玩法的底层逻辑。二次元格斗头牌Arc System旗下的《苍翼默示录》系列,则是直接买格斗游戏送Galgame,超数十小时的大段剧情流程,带领玩家跟随不同角色团的视角,讲述世界观和尔虞我诈的阴谋,先让玩家爱上角色,再有了练习招式的动力。

无论是玩法系统上的突破,还是编剧创作中的革新,都需要跳出制作组的舒适区,也考验着发行商的决断力。《星之翼》周年庆版本终于拿出了游戏的第一个活动剧情,新角色将会拥有自己的冒险和故事,在此之前,游戏一直是一个对战启动器,距离玩家期待的PVE玩法大改,正在慢慢变成题中应有之义。

当日斩下日服热销第一

当然,这对一个刚刚诞生了一年的IP还太苛刻,不过就像一年前没有人能料到《星之翼》竟能杀出国门一样,也许在面对业界大厂同样面临着的格斗PVP玩法困局时,“模玩联动x机娘格斗”的奇迹已经起飞。

来源:游戏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