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河北这一名称的由来与黄河紧密相关。"河北"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周礼职方》等史籍中就有"河北之地"的记载。这里的"河"特指黄河。战国时,黄河由今河南省濮阳流向东北,经今河北省大名、馆陶等地于山东省庆云县入海。其北有赵国,所以"河北"大致包括今河北省中南
河北名字的由来。
河北这一名称的由来与黄河紧密相关。"河北"一词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周礼职方》等史籍中就有"河北之地"的记载。这里的"河"特指黄河。战国时,黄河由今河南省濮阳流向东北,经今河北省大名、馆陶等地于山东省庆云县入海。其北有赵国,所以"河北"大致包括今河北省中南部广大地区以及今山东省东北隅、河南省北部小部分地区。
从唐朝开始,"河北"逐渐成为全国一级大政区的名称。唐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全国划分为十道,其中就有"河北道",这是"河北"作为大政区名称的开端。此后,宋、金两朝沿袭了这一设置,分别设河北路等。到了元代,推行省制,废除了河北路名。明代,这片区域被称为"北直隶"。清代,又改名为直隶省。
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北京不再作为首都。直隶省失去了原有的重要政治地位,且名不符实。于是,国民政府决定将直隶省改称为河北省。京兆尹公署撤销,所属二十县划归河北省。从此,"河北"作为正式的政区名称沿用至今。
此外,因河北省古为冀州之域,所以河北省简称"冀"。"冀"在古代有"希望"、"希冀"之意,"冀州"就是寄予希望之州。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北部,首都北京周围,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其名称的历史渊源悠久,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
来源:老吕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