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长尾里藏着的陷阱:你的每一次点击都在为谁打工?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08:07 1

摘要:在经济学看来,人类社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的稀缺性不能生产出人们所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在“长尾理论”的创立者克里斯·安德森看来,造成资源稀缺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物理的世界中,而这样的世界对我们的生活施加了某种限制。对于有形的事物来说,它总

在经济学看来,人类社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这种资源的稀缺性不能生产出人们所希望拥有的所有物品和劳务。在“长尾理论”的创立者克里斯·安德森看来,造成资源稀缺的根本原因是我们生活在一个物理的世界中,而这样的世界对我们的生活施加了某种限制。对于有形的事物来说,它总是无法超越时间和空间。于是,任何一家超市永远无法容得下所有不同种类的商品,也永远无法满足所有顾客的需求。

80/20法则:20%产品创造80%利润,20%的客户带来80%的销售额。

囿于这些限制在资源供需之间所造成的“瓶颈效应”,19世纪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帕累托提出了广泛适用的“80/20法则”,即20%产品创造80%利润,20%的客户带来80%的销售额。

在长尾理论看来,“80/20法则”所揭示的普遍意义是由于成本和效率的因素,人们只能关注重要的人或重要的事。如果用正态分布曲线来描绘这些人或事,人们只能关注曲线的“头部”,而将处于曲线“尾部”、需要更多的精力和成本才能关注到的大多数人或事则被忽略了。

也就是说,企业都得依靠20%所谓“热门”产品而不仅仅是有利润的产品。广告、品牌、流行趋势、排行榜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营销活动都是为了制造“大热门”,而那80%的“非热门”产品与80%的“非热门”客户,则成为了市场面对资源稀缺所必须要承受的一种代价。

长尾理论:供应越多需求就越多,长尾就会得到继续的延伸,什么样的商品都有人买。

利用数学集合论的一个原理:一个极大极大的数(长尾中的产品)乘以一个相对较少的数(每一种长尾产品的销量)仍然等于一个极大极大的数;而且,这个极大极大的数随着时间的延续只会变得越来越大。

随着现代数字网络技术的日渐成熟,其所形成的近乎无限的存储与传递能力,贯通了传统技术横亘于供需之间的瓶颈。数字化、网络化的在线商业运营方式的形成并逐步成熟,使得市场开始有机会关注那些80%的“非热门”产品与80%的“非热门”客户了。安德森认为,世界正在进入“丰饶经济”时代。在这样的时代,关注“大热门”的同时,更要重视需求曲线中的那条长尾。因为人们惊喜地发现,长尾末端的需求量也许永远不会是零,并会永远延展下去,因为什么样的商品都有人买。进而,传统的“80/20法则”被数字网络销售方式的“98%法则”所取代了。

鉴于上述情况,安德森在他的“长尾理论”中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产品种类的长尾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长,而且供应越多需求就越多,长尾就会得到继续的延伸。所有“利基”(非热门产品)一旦集合起来能够创造一个可观的大市场,甚至这个市场可以与传统的热门市场相匹敌。问题只是在于如何开发这个市场。

安德森的建议是:(1)提供所有的产品——数字时代与网络传播造就了没有货架空间限制和其他供应瓶颈的时代。在容量无限的市场中,供应全部的产品几乎永远是正确的策略。(2)降低价格——在纯数字模式下,每个产品都只是数据库中的一个条目而已,存储量和传播渠道越丰富,就越不需要对成本斤斤计较。(3)方便客户寻找产品——仅仅供应更多的产品并不能完全改变需求,在一个100%客户与100%兴趣满足的市场中,哪怕是唯一的需求也应该得到满足,这是支撑着市场长尾无限延续的根本。

长尾市场:“热门商品”与“冷门商品”依然存在。

在网络化、数字化的在线商业环境下,长尾理论所强调的“长尾效应”即“98%法则”是普遍存在的,而且供应的产品越多需求就越多,长尾就会得到不断的延伸,进而可以实现“每一件商品都有人购买”。于是,为每一件商品都提供了平等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而且提供的商品越多盈利的机会也就越多。

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网络的市场中商家就可以一劳永逸了,竞争依然存在,传统市场中所普遍存在的“热门商品”与“冷门商品”的分别也依然存在。因此,为了更多更好地销售自己的商品,商家依然需要像在传统市场一样努力使自己的商品不断贴近消费者的兴趣与需求。可是,网络消费者的兴趣与需求与传统市场的消费者一样难以把握,需要动态而细致的分析与梳理。当然,无论是传统市场也好,还是网络在线市场也好,消费者的兴趣与需求总是最难把握的。

相对传统市场而言,网络在线市场的优势在于商家可以依靠网络平台所能提供的强大而有效的网络搜索功能,便利消费者完成对商品的准确定位。可是同时,由于网上市场的最大优势还有消费者的群体智慧会自发形成种种的评测功能,通过用户评分、流行度排名、自动推荐等方式,形成相互间的自我选择,这无疑又会给商家形成反向压力,进一步逼迫他们需要用产品质量、自身的信誉度以及服务的满意度来亲近消费者。而具体的指标则与传统市场一样,需要针对具体商品进行具体的市场调查与分析。

“长尾巿场”:无限的用户在为有限的网站打工

十多年前,当以博客、播客和社交网络为代表的二代互联网出现的时候,中国计算机协会曾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认为它是“互联网2. 0内在的动力来源是将互联网的主导权交还个人,从而充分挖掘了个人的积极性,广大个人所贡献的智慧和个人联系形成的社群的影响就替代了原来少数人所控制和制造的影响,从而极大解放了个人的创作和贡献潜能,使互联网的创造力上升到了新的量级”。

如今看来这样的评价简直就是幼稚到家了。互联网所构筑起的网络市场不仅不是一个平面式的、分散而无序的,而且存在着一定的结构与功能,具有着一定的层级与控制。互联网的交互功能对于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点对面的、单向被动接收的传播模式的颠覆是显而易见的。但是,网络传播绝不是一种无受众亦无传者、传播者即受众,受众即传播者的互动的多元交叉性的随意网状“互播”过程,而是具有类似传统市场的基本结构,具有着“买”与“卖”的一种交换与利益关系。

仅就用户与网站之间,用户是最底层而基数最大的一个群落,他们“出售”产品(视频、网文)给网站,而网站则提供给这些产品展示与推广的服务。通过这样的分工与交换形式,双方通过贸易,形成各自的收益。至于用户与网站作为贸易的双方,在相互的交易中各自的成本与效益的计算,以及市场供需之间的关系等等原则,则完全可以套用传统经济学的原理来加以解释与把握。

互联网市场是一个无限大的市场,因此可以容纳所有的需求与供给,也就是长尾理论所说的“可以放入所有产品”,也就是说赋予了所有商品参与市场的机会,这对于任何一个传统市场而言都是做不到的,是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种进步。但这并不意味着一种自由、平等和公正的贸易环境的落生,不平等竞争无时无处不在,整个市场依然如传统市场一样是一个稀缺资源争夺的角力场。

网站作为互联网市场中的稀缺资源,对于用户的需求是充满弹性的,进而选择与发挥的余地很大;相反用户作为一种过剩资源,对于网站的需求则弹性很小,进而选择与发挥的余地也很小。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普通用户而言,他只能在有限的网站中做出决定,否则他的“产品”就无法进入市场;相反,对于网站而言,放弃一两个用户,成本近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与其将网站与用户之间定位为一对平等贸易关系,倒不如将他们同时定位为一种不那么平等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更恰当。极其无限的用户在为极其有限的网站打工。

结论:互联网并未解决人类的生存困境

网络化、数字化的在线运营方式,以及它所形成的“长尾市场”与“长尾效应”,为每一件产品得以自由而顺利地进入市场开辟了通道,确实改善传统的市场天然缺陷,提升人类的经济行为能力。然而,这并意味着世界真正进入到了“丰饶经济”的时代。也就是说,数字化、网络化的“长尾市场”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社会所拥有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样一个基本社会命题。于是,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依然适用于市场,包括在线运营的“长尾市场”;同样的,社会学范畴下的,社会结构、功能、层级与控制等等概念也依然会继续存在并影响我们的生活。

来源:说似一物即不中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