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学术交流与传播新生态——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预印本平台建设研究》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4-18 04:50 1

摘要: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发挥学术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功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建设更加自主、开放、

【新书推介】

作者:苏新宁(南京大学教授)

2022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要加强学术资源库建设,更好发挥学术文献信息传播、搜集、整合、编辑、拓展、共享功能,打造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学术资源信息平台,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建设更加自主、开放、包容、高效的学术交流与传播生态。推动预印本平台发展,是建设学术交流与传播生态的一个重要方向。

预印本是一种新的出版形式,具有出版快、传播广、大众评议论文等特点,并以集预审、出版、传播和评议为一体的平台为支撑。由中国人民大学徐拥军教授团队撰写的《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预印本平台建设研究》一书,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分析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建设的意义、需求和策略,总结了国内首个哲学社会科学预印本平台建设的经验。虽然预印本平台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尚属新鲜事物,有一些认知和实践还待深入,有一些观点还有待进一步论证或检验,但从全书的行文和观点看,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创新之作。

回应时代需求,契合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目标。该书指出,构建自主知识体系,要面向中国式现代化伟大实践进行知识生产,构建以我为主、文明互鉴的国际学术秩序,形成自信自觉、交叉融通的学科建设模式,构建开放自主、包容多元的学术传播生态,以及形成质量为先、自主为要的学术评价导向。在此认识基础上,该书阐明了中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预印本平台建设对于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重要价值: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主体意识、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自主传播体系、塑造哲学社会科学开放交流生态、贯彻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双百”方针。当前,全球主流预印本平台多面向自然科学领域,且国内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建设尚属初步阶段,尤其是哲学社会科学领域更是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因而本书的出版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总结实践经验,为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预印本平台建设提供有益参考。一方面,本书通过网络调查、问卷调查、访谈调研等途径,获取了较为翔实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较好展现国内外代表性预印本平台建设的现状和特征,呈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者和期刊对预印本平台的认知特征、使用意愿,并概述其主要诉求。另一方面,总结了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建设哲社预印本的经验。例如,提炼出哲社预印本的基本特点,即由专门编辑出版机构有组织运营、覆盖哲学社会科学全领域、提供学术成果全链条服务、实现全版本交流和传播、倡导平台与期刊合作共建、促进协同创新生态构建。再如,勾勒哲社预印本发展蓝图,即通过学科子平台建设,推动平台多元化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建设,加速平台数智化转型;通过学术共同体建设,强化平台协同效能;等等。这些鲜活的经验总结,体现了本书的实践意义。

总之,本书在分析论证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的内涵与要素、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预印本平台建设的价值与作用基础上,阐述了其建设目标、理念、框架等,虽为初步探索,但对于推动预印本平台建设提供了诸多启发,值得一读。

《光明日报》(2025年04月18日 06版)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