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美德文明风 做厚道山东人丨赵琢萍:井场上的数字化逐梦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16 08:16 1

摘要:爱东营讯在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的井场上,时常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或蹲在抽油机旁观察皮带运转,趴在笔记本上记录数据变化,或拿着平板电脑向年轻工人演示操作流程。她就是胜利油田最年轻的采油工技能大师赵琢萍,这位扎根一线13年的“85后”女采油工,用一双布满老茧的

爱东营讯在胜利油田河口采油厂的井场上,时常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或蹲在抽油机旁观察皮带运转,趴在笔记本上记录数据变化,或拿着平板电脑向年轻工人演示操作流程。她就是胜利油田最年轻的采油工技能大师赵琢萍,这位扎根一线13年的“85后”女采油工,用一双布满老茧的手,在钢铁丛林间编织着新时代石油人的创新梦想。

扎根一线:从“业务小白”到技术尖兵

2012年夏天,刚从大学毕业的赵琢萍背着行囊来到渤海滩涂的英雄滩油田。作为“油二代”,父亲的工具箱和井场上的抽油机是她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但真正穿上工装才发现,理想与现实隔着层层考验:潮湿的海风侵蚀着设备,粘稠的原油沾满工作服,密密麻麻的流程图让这个业务“小白”眼花缭乱。但不服输的劲头在她骨子里扎根。白天,她跟着师傅跑井场,揣着笔记本记录每一个操作细节,扳手磨破了手掌,就换一副手套继续练;夜里,宿舍灯光常常亮到凌晨,她对着CAD软件反复绘制井口流程图,有时为了一个零件的角度,能在绘图板前坐上几个小时。2015年,在油田职业技能竞赛中,她凭借扎实的操作功底和稳定的现场发挥,在碰泵操作项目中表现优异,得到了裁判和同行的认可。2019年中国技能大赛上,在机械制图环节,面对复杂的零件图纸,她熟练运用电脑制图软件,不到40分钟就完成一幅标准图,精准的绘图能力源自她数千个日夜的勤学苦练,而井场上的每一台设备,都是她最好的教科书。

创新探索:在数字化转型中勇闯新路

随着油田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赵琢萍敏锐地意识到,仅凭传统经验已难以应对新挑战。2020年,她在巡检中发现,稠油区块频繁因洗井不及时导致产量波动,而人工巡检不仅效率低,还容易漏判。这个问题像一根刺扎在她心里,促使她一头扎进数据堆里。那段时间,她带着笔记本电脑蹲在值班室,将半年的洗井数据、油温曲线、泵效变化等多项参数输入表格,用严谨的态度寻找规律。凌晨三点的井场,抽油机的轰鸣声与键盘敲击声交织,经过两个多月的数据分析,她终于发现了关键指标与洗井风险之间的关联。基于这个发现,她主导开发的“稠油区块洗井预警模型”上线后,该区块洗井周期缩短,年节约成本显著。

在数字化创新的路上,她持续发力。针对皮带打滑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她带领团队在现场调研,收集大量运行数据,建立起包含多项关键因素的预警模型。如今,当抽油机皮带即将打滑时,中控系统会提前发出警报,这个成果在河口采油厂推广后,相关设备故障率下降明显。13年来,她主导或参与的多个数字模型,为传统油井的智能化之路提供了有力支撑。而如今,她的这些成果成为一线工人的实用手册,多部标准化操作视频在油田广泛传播,让更多人受益于数字化转型。

匠心传承:培养更多技术能手

在赵琢萍的办公桌上,有本翻旧的笔记簿,扉页上写着:“一个人跑得远不算远,一群人跑得远才是真的远。”作为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人,她最骄傲的是看着徒弟们不断成长。她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员的不同特点定制培训课程。有的徒弟擅长实操但数据分析能力薄弱,她就带着他们在中控室比对实时数据;有的徒弟理论扎实但缺乏现场经验,她就安排“跟井24小时”实战课。在她的悉心指导下,许多年轻工人快速成长,在油田级竞赛中获奖,不少人晋升为技师,成为采油一线的骨干力量。

2023年,作为一线技术工人典范,赵琢萍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积极履职,先后赴党政机关、统战部门和企业传达大会精神6场次,参与调查研究7次,解决问题6项,提出页岩油开发、科技成果转化等8条建议,充分展示了一线职工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爱国品德和职业素养,在促进产业发展与改善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站在抽油机旁,看着远处自动巡检的无人机掠过天际,赵琢萍的眼中闪烁着光芒。13年前,她带着对石油事业的热爱踏上井场;13年后,她用创新与传承,让“石油精神”在数字时代绽放新的光彩。当问起未来的目标,她笑道:“我的岗位就是我的‘梦工厂’,只要井场还在运转,我的梦想就没有终点。”

来源:东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