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李馨然,中共党员南京理工大学2020级英语专业本科优秀毕业生于2023年9月自愿放弃正常保研推免名额选择加入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奔赴贵州山区,投身基础教育事业一大山的女儿说:“我自山中来......”李馨然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
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李馨然,中共党员
南京理工大学2020级英语专业本科优秀毕业生
于2023年9月自愿放弃正常保研推免名额
选择加入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
奔赴贵州山区,投身基础教育事业
一
大山的女儿说:
“我自山中来......”
李馨然出生于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
在这座名副其实的川西高原山城
她从小见证了太多太多
早早在心间埋下了一颗种子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
李馨然即将开启她的小学学习生活
然而,那一场地震
让她的学习有了不一样的开端
“我上学的第一年是在操场上度过的
政府为我们搭建了应急的‘铁皮房’
我们就在那里上课”
正是这样的经历
让她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看到了不计得失,舍身相助
看到了,废墟中,红旗下的读书声是多么宝贵
所以,她告诉自己:
“我以后一定要回报社会!”
二
大山的女儿说:
“我向山中行……”
大学期间
受到母校校风中“献身”的熏陶和感召
李馨然一直严格要求自身
在保证课业成绩优异的同时
还积极参加各类志愿服务
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干部、杰出志愿者……
她时刻不曾忘记自己最初的承诺
大三的时候,在学校的一次宣讲会上
李馨然了解到西部计划这一项目
面临着即将毕业的人生道路抉择
她毅然决然地放弃了正常的保研资格
她说,“我想用一年的时间,
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就这样,李馨然再次拥抱了大山
来到贵州群山间的营盘乡
成为了一名支教老师
然而,支教生活却并不像她预想的那般简单
她和支教小伙伴们都身兼数职
英语、信息科技、劳动教育……
紧缺的师资让她成为了347个孩子的老师
一人独自肩负起一整个年级的英语教学……
三年级英语的全新教材课标
让这个新老师压力倍增……
她用过去实习期间学到的教学技巧授课
却发现效果并不理想……
“城乡孩子们的教育资源相差太大了
照搬过去的经验是行不通的”
李馨然反思道
因此她及时调整了教学方法
备课期间反复打磨教案、设计互动环节
精心设计课堂奖励机制
课后耐心为孩子们答疑解惑……
“一开始挫败感肯定是有的
但每当我看着讲台下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
我便告诉自己努力一点再努力一点”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
她的学生从英语的零基础
到现在已经可以和她进行简单的对话了
更重要的是她激发起了孩子们对学习的热情
除了完成教学任务外
李馨然和同伴们也积极
在服务地推动开展各项活动
筹划组建“舞龙社团”“二月兰合唱队”
定期组织乡村振兴夜校课程
从“普通话课堂”到“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从“绿水青山环保宣传”到“乡村新春大活动”
李馨然和她“兰小杉”的“战友们”
不断扎根基层,挥洒青春的汗水
李馨然不断思考着如何运用自身渠道
为山中的孩子们打开一扇看向山外的窗
她积极与母校沟通
组织策划了一项“大手拉小手”的
长期书信帮扶志愿
“‘语’心连心,‘西’望黔行”
她希望可以通过这样的形式
让山中的孩子们能够通过文字
亲眼“看见”金陵三月春
“看见”二月兰花海中那激扬的青春与热血
三
大山的女儿说:
“我在山中情......”
来到陌生的支教地后
李馨然偶尔也会想家
“我喜欢看窗外绵延的群山和浮云
每当山间岚雾渐起
总能让我想到故乡……”
为缓解这份淡淡的乡愁
她便坚持每日用日记的形式
记录这一年支教的点点滴滴
日子在忙碌中一天天飘过
不知不觉
李馨然的支教日记从第1日变成了第265日
尺素间零零星星已是有将近十万字的日记……
一次偶然的机会让李馨然发现
原来思乡的
从不只有他们这些远方的来人
那天清晨
李馨然和往常一样早早来到教室
却看见她的一个学生蹲在角落偷偷啜泣
女孩儿想妈妈了……
“这边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
父母在外奔波,平时只能寄宿托管班”
李馨然为女孩儿拨通了母亲的电话
让这对母女能隔着一道屏幕短暂相会
“婷婷要是以后又想妈妈了
就来找老师好吗”
后来名叫婷婷的女孩
时不时就会用自己稚嫩的文字
表达对李馨然的感激与喜爱
她说,
“老师,我以后也要变成像你一样的好老师!”
四
大山的女儿说:
“我愿赴山海......”
过去有人问过李馨然
为什么要选择英语作为自己的专业
那时她说,因为她想看更大的世界
而在支教过程中,她也有了全新的思考
“我时常在思考我们这一代又一代志愿者
奔赴西部支教的意义”
李馨然说,她从大山走出
见证了故乡从脱贫走向振兴
而教育,正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途径
“我想向世界讲述我们这一代代支教人的故事
我想把我们国家的教育脱贫经验说给世界听”
这是她现在的愿望
也是她未来的计划
她自山中走来
愿向山海而去
她是大山的女儿
她说
她愿躬身笃行
且让万顷书香,赴山海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