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场景:有些叔叔阿姨,背着家人,把安眠药当作缓解失眠的 “日常糖果”,偷偷服用;还有些被焦虑情绪笼罩的年轻人,在失眠的痛苦中煎熬,焦虑到一次就吞下三片劳拉西泮,试图快速摆脱失眠的困扰。今天,我一定要和大家讲讲心里话:这些看似普通的
长期依赖安眠药?这 6 条 “保命法则” 一定要知晓!第三条极易被忽视!
在日常工作中,我常常会碰到这样的场景:有些叔叔阿姨,背着家人,把安眠药当作缓解失眠的 “日常糖果”,偷偷服用;还有些被焦虑情绪笼罩的年轻人,在失眠的痛苦中煎熬,焦虑到一次就吞下三片劳拉西泮,试图快速摆脱失眠的困扰。今天,我一定要和大家讲讲心里话:这些看似普通的小白药片,用对了,能成为帮助我们摆脱失眠困境的 “救命稻草”;但要是使用不当,那可就如同慢性毒药,会给我们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接下来,就给大家详细讲讲长期吃安眠药必须知道的 6 条 “保命法则” 。
别把安眠药当作 “永久外挂”
像阿普唑仑、氯硝西泮这类安眠药,它们就好比游戏中的 “临时加速器”。当我们偶尔因特殊情况失眠时,服用它们,往往能迅速起效,让我们顺利进入梦乡,效果十分显著。可要是连续服用超过 4 周,身体就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如同游戏里的 “反作弊系统” 一般。一方面,身体会逐渐适应药物的作用,为了达到相同的催眠效果,我们不得不不断增加药物剂量,这就是所谓的耐受性。另一方面,一旦突然停药,我们就会陷入整夜无法入眠的困境,这便是药物依赖性在作祟。
就在上个月,我接诊了张阿姨。她长期被失眠困扰,一直在服用右佐匹克隆。最开始,半片药就能让她安睡整晚,可随着时间推移,药量从半片逐渐增加到 1 片、2 片,到最后,即便服用 3 片,她依旧难以入睡,而且还出现了记忆力减退的情况,严重影响了日常生活。后来,我们经过三个月的精心调整,才帮助她慢慢减少药量,最终成功停掉了药物。这个例子就充分说明了,长期依赖安眠药会给身体带来诸多不良影响。
停药比吃药更考验技术
突然停止服用安眠药,对身体的冲击就如同坐过山车时,列车毫无征兆地突然急刹车,那种不适感会让人难以承受。身体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手抖心慌,就像短时间内喝了 10 杯咖啡,整个人处于极度亢奋、难以平静的状态;焦虑感会急剧上升,甚至比吃药前还要严重 3 倍,让人感觉仿佛被焦虑的乌云完全笼罩,喘不过气来;在一些严重的案例中,尤其是长期服用氯硝西泮的患者,突然停药还可能引发抽搐,对身体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那么,正确的停药方法是什么呢?我们建议每周减少 ¼ 片药量,用 3 - 6 个月的时间,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适应药物减量的过程,平稳地实现停药,这就好比给身体安装了一个缓冲气囊,能有效减轻停药带来的不适。同时,在停药过程中,搭配认知行为治疗(CBT - I),效果会更佳。认知行为治疗能够帮助我们调整对睡眠的认知和行为习惯,从根本上改善睡眠问题,减少对安眠药的依赖。
这些危险组合一定要牢记
酒精 + 安眠药 = 呼吸暂停风险飙升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酒精和安眠药一起服用,会产生极其危险的后果。酒精本身就对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而安眠药同样会抑制神经系统的功能。当两者相遇,就如同两个 “抑制高手” 联手,会极大地抑制呼吸中枢,导致呼吸暂停的风险大幅增加,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曾有一位患者,在聚会时喝了不少酒,回到家后,因为失眠,又习惯性地吃了安眠药,结果当晚就出现了呼吸暂停的紧急情况,幸亏家人及时发现,送往医院抢救,才保住了性命。所以,千万要记住,吃安眠药期间,一定要远离酒精。
感冒药(含扑尔敏)+ 苯二氮䓬 = 老年痴呆风险上升
市面上很多感冒药中都含有扑尔敏成分,而扑尔敏与苯二氮䓬类安眠药一同服用时,会产生不良的相互作用。这种组合会增加老年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逐渐衰退,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也变得缓慢。当感冒药中的扑尔敏与苯二氮䓬类安眠药一起进入老年人体内时,它们的代谢过程相互干扰,可能会在体内蓄积,对神经系统产生长期的不良影响,进而增加老年痴呆的发病几率。因此,家中有老人的一定要格外注意,在老人服用安眠药期间,若需服用感冒药,务必咨询医生,避免这种危险组合。
奥美拉唑 + 艾司唑仑 = 药效翻倍,易中毒
奥美拉唑是一种常用的治疗胃部疾病的药物,而艾司唑仑是常见的安眠药。当这两种药物一起服用时,会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奥美拉唑会影响艾司唑仑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使得艾司唑仑的药效翻倍。原本正常剂量的艾司唑仑,在与奥美拉唑联用时,可能会因为药效过强,导致患者出现中毒症状,如嗜睡、头晕、乏力等,严重影响身体健康。所以,在服用这两种药物时,一定要告知医生自己的用药情况,以便医生判断是否可以同时服用。
葡萄柚汁会让右佐匹克隆药效 “暴走”
葡萄柚汁,这种看似普通的饮品,与右佐匹克隆一起食用时,却会引发大问题。葡萄柚汁中含有特殊成分,会抑制肝脏中某些酶的活性,而这些酶恰好参与了右佐匹克隆在体内的代谢过程。当酶的活性受到抑制,右佐匹克隆在体内的代谢就会受阻,导致其在体内的浓度升高,药效变得异常强大,如同药效 “暴走” 一般。这不仅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如头晕、恶心、口干等,还可能对身体造成其他潜在危害。所以,在服用右佐匹克隆期间,千万不要饮用葡萄柚汁。
老年人用药务必谨慎
对于 60 岁以上的长辈,在使用安眠药时,需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初始剂量减半
以唑吡坦为例,正常成年人的起始剂量可能是 10mg,但对于 60 岁以上的老年人,建议从 5mg 开始服用。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下降,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都不如年轻人。较低的初始剂量既能保证药物的有效性,又能最大程度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如果一开始就按照常规剂量服用,很可能会出现过度镇静、头晕等不适症状,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睡前 2 小时避免喝水
老年人的身体调节能力较弱,夜间起夜次数相对较多。如果在睡前 2 小时内大量喝水,不仅会增加起夜次数,影响睡眠质量,还会因夜间起身时,身体处于半清醒状态,行动不便,增加跌倒的风险。尤其是在服用安眠药后,药物的镇静作用可能会使老年人的反应更加迟缓,跌倒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所以,为了老年人的安全,睡前 2 小时应尽量避免大量喝水。
警惕晨起 “宿醉效应”
有些安眠药在服用后,第二天早上可能会出现 “宿醉效应”,表现为头晕、乏力、精神不振等,就像前一晚喝多了酒一样。对于老年人来说,这种 “宿醉效应” 可能会影响他们的日常活动,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用佐匹克隆替代部分安眠药。佐匹克隆的作用时间相对较短,较少出现明显的 “宿醉效应”,能在帮助老年人入睡的同时,尽量减少对第二天生活的影响。
作为家属,每月一定要仔细观察老人是否出现口齿不清、步态不稳等异常情况。这些症状可能是药物不良反应的表现,也可能是其他健康问题的预警。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带老人就医,调整用药方案,确保老人的健康和安全。
这些报警信号必须警惕
在服用安眠药的过程中,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
吃药后出现幻觉(尤其是唑吡坦)
部分安眠药,如唑吡坦,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引发幻觉。患者可能会看到或听到一些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事物或声音,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导致意外发生。一旦出现吃药后幻觉的情况,说明身体对药物产生了异常反应,必须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呼吸变浅每分钟<12 次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的呼吸频率每分钟在 12 - 20 次之间。如果在服用安眠药后,呼吸变浅,频率每分钟低于 12 次,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说明药物可能对呼吸中枢产生了过度抑制,严重影响了呼吸功能。此时,应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将患者送往医院进行紧急处理。
皮肤出现大片红疹
服用安眠药后,若皮肤出现大片红疹,这可能是药物过敏的表现。药物过敏反应可轻可重,轻者可能只是皮肤出现红疹、瘙痒,重者可能会引发全身性的过敏反应,如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危及生命。一旦发现皮肤出现大片红疹,应立即停止服用安眠药,并尽快就医,进行抗过敏治疗。
突然情绪低落想轻生
安眠药可能会对患者的情绪产生影响,部分患者在服用后可能会出现情绪低落,甚至有想轻生的念头。这种情绪上的剧烈变化可能与药物对神经系统的作用有关。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人一定要高度重视,密切关注患者的行为,同时立即带患者就医,调整药物或采取其他治疗措施,避免发生悲剧。
终极保命锦囊
建立用药日记
准备一个小本子,记录每天的睡眠时间、服用安眠药的剂量以及身体出现的任何异常反应。通过记录用药日记,我们可以更直观地了解药物对自己身体的影响,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准确的参考依据。比如,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后,睡眠时间是否有所改变,是否出现了新的不适症状等。
每月查肝肾功能(特别是长期用氯硝西泮者)
安眠药大多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长期服用安眠药,尤其是像氯硝西泮这类药物,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一定损害。每月进行一次肝肾功能检查,能够及时发现药物对肝肾功能的影响,以便医生根据检查结果,调整药物剂量或更换药物,保护我们的肝脏和肾脏健康。
学会 “间歇用药法”
每周可以尝试保留 2 天不服用安眠药。通过这种间歇用药的方式,让身体有机会摆脱对药物的依赖,同时也能减少药物在体内的蓄积,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几率。在不服用安眠药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尝试一些非药物的助眠方法,如听舒缓的音乐、泡热水澡、进行简单的冥想等,帮助自己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状态。
配合光照疗法
每天早晨,花 30 分钟时间晒晒太阳。光照疗法能够调节我们身体的生物钟,促进褪黑素的分泌,而褪黑素是一种能够帮助我们调节睡眠的重要激素。早晨的阳光柔和,适当晒太阳不仅能改善睡眠质量,还能促进身体合成维生素 D,对身体健康大有裨益。
终极武器:正念冥想 + 渐进式肌肉放松
正念冥想和渐进式肌肉放松是两种非常有效的放松身心的方法。正念冥想通过专注于当下的呼吸和感觉,帮助我们排除杂念,减轻焦虑和压力,让身心得到深度放松。渐进式肌肉放松则是通过依次紧绷和放松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让我们感受肌肉紧张与放松的差异,从而达到全身放松的效果。每天坚持进行正念冥想和渐进式肌肉放松练习,能够帮助我们改善睡眠,减少对安眠药的依赖 。
安眠药在失眠时能起到一定的救急作用,但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才是拥有优质睡眠的根本 。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来源:章丘融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