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梅根与哈里自2020年宣布退出王室后,始终在“王室身份”与“商业利益”的夹缝中挣扎。尽管女王曾明确禁止其使用“Royal”标签营利,但梅根从未放弃将头衔转化为商业筹码的尝试。例如,其品牌“As Ever”的蜂蜜瓶,设计成了暗含温莎家族纹章元素,纪录片《With
梅根与哈里自2020年宣布退出王室后,始终在“王室身份”与“商业利益”的夹缝中挣扎。尽管女王曾明确禁止其使用“Royal”标签营利,但梅根从未放弃将头衔转化为商业筹码的尝试。例如,其品牌“As Ever”的蜂蜜瓶,设计成了暗含温莎家族纹章元素,纪录片《With Love, Meghan》更以“王室下午茶改革”为噱头,被评论家称为“用流媒体重塑王室叙事权”。
而这种擦边球式的营销,实则是梅根对查尔斯,可能进一步剥夺其“萨塞克斯公爵夫人”头衔的焦虑投射。追究梅根疯狂套现的背后,居然有三重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查尔斯继位后,王室的现代化改革逐渐推进,核心策略是精简成员、削减开支。梅根深知,一旦头衔被收回,其商业价值将大幅缩水。正如王室专家所言:“梅根的果酱卖的不是食物,而是参与王室叙事的幻觉”。
近期英媒爆料称,王室正考虑通过法律途径限制其滥用子女形象营利,这进一步加剧了梅根的紧迫感,她必须在头衔失效前,将“公爵夫人”的剩余价值榨取殆尽。
第二个原因,来自于哈里,这位王子近期频繁向王室示好,甚至被曝试图以“和平使者”身份回归,而梅根却被视为“王室公敌”。这种不对等的和解可能性,直接威胁到两人的婚姻稳定性。哈里在回忆录《备胎》中流露出对王室生活的怀念,而梅根则始终强调“独立女性”人设,二者的价值观分歧逐渐公开化。
更关键的是,哈里若回归王室,梅根将被彻底排除在外。王室专家指出:“血缘是哈里的护身符,而梅根只是外人”。这种结构性矛盾,迫使梅根加速布局经济独立。从与Netflix合作纪录片,再到推出天价果酱品牌,她需要证明自己无需依赖哈里,也能维持奢华生活。
例如,其果酱品牌“As Ever”上线1小时售罄,尽管定价高达普通产品3倍,却成功吸引中产粉丝为“王室情怀”买单。这种商业策略的本质,是为婚姻破裂后的生存铺路。
第三个原因,则是梅根内心的焦灼,她很清楚自己的商业版图看似风光,实则暗藏危机。以“As Ever”为例,其饥饿营销被扒皮为“限量1000份”的库存操控,实际产量可能不足千件。蜂蜜原料被曝来自工业化蜂场,与宣传的“野生采集”严重不符。这种“王室滤镜+虚假叙事”的模式,已引发消费者反弹。
更深层的问题在于,梅根的商业模式高度依赖公众对王室话题的关注度。不过随着哈里自曝王室秘辛的边际效应递减,其纪录片收视率下滑、播客节目被迫关闭,流量红利正在消退。梅根试图通过制造新争议维持热度,例如利用子女照片营销品牌,但这种“剥削王室血脉”的行为,正触犯王室底线。
一旦查尔斯采取法律手段,限制其商业活动,梅根的泡沫帝国可能一夜崩塌。
当然梅根也支持者,他们认为梅根的商业野心没有错,这是是对王室桎梏的反抗。她以“独立女性”姿态打破王室陈规,正如其播客中所言:“离开王室的女人也能创造价值”。然而,批评者指出,她的“独立”建立在消费王室遗产之上,从戴安娜的流量到温莎的符号,无一不被她转化为商品。
更尖锐的质疑是,梅根是否在重复戴安娜的悲剧?戴安娜曾被迫拍卖礼服还债,而梅根则主动将痛苦包装为商品。当一罐果酱的价格超过普通家庭一日餐费,所谓的“自由”,是否已异化为新形式的阶级特权?
梅根的“圈钱焦虑”无可厚非,本质是后王室时代个体与体制博弈的缩影。她试图在传统权威瓦解的裂缝中,用商业资本重塑权力,但这种努力注定矛盾重重。既要依赖王室光环,又试图摆脱其束缚,既宣称独立,又无法脱离哈里带来的关注度。
或许这场博弈的结局,或许早已注定,若王室进一步收紧头衔使用权,梅根的商业神话将难以为继。若哈里王子选择回归,那她的“独立人设”亦将崩塌。唯一确定的是梅根的疯狂变现,不仅是个体的生存挣扎,更折射出王室成员的焦虑,不是吗?
来源:聊聊王室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