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宣布对全球近200个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针对中国商品的综合税率更是大幅升高。特朗普的政策令《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保护主义幽灵”重现,这一堪称百年来最激进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瞬间引发全球股市震荡。在这场贸易风波中,有一个群体的变化格
作者 关照宇
美国总统特朗普本月宣布对全球近200个贸易伙伴加征所谓“对等关税”,针对中国商品的综合税率更是大幅升高。特朗普的政策令《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保护主义幽灵”重现,这一堪称百年来最激进的贸易保护主义行动瞬间引发全球股市震荡。在这场贸易风波中,有一个群体的变化格外值得关注,那就是中国青年。从历史记忆的唤醒到现实压力的淬炼,从制度自信的彰显到全球责任的担当,中国青年在这场关税战中展现出更高的凝聚力与创造力。
唤醒历史记忆,激发集体觉醒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满含关税屈辱的历史。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借《南京条约》《天津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将中国的关税主权掠夺一空,使之成为经济殖民的鲜明标志。如今,特朗普政府打着所谓“对等关税”的幌子推行单边保护主义,与百年前的霸权做法如出一辙。这种历史的“似曾相识”深深触动了中国青年的集体记忆。通过系统的历史教育,中国青年深刻明白:国家若要免受外部霸凌,强大是唯一的出路。
这绝非简单的情绪反应。数据最能说明问题: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社交媒体上有关“关税战与民族复兴”的讨论量同比猛增,B站上“近代史与国际贸易”主题视频的播放量大涨。青年在对历史与现实的对比中,逐渐达成共识:中国早已不是任人欺凌的弱国,而是能以对等姿态捍卫国家主权的现代化强国。这份底气源于中国在全球经济中高达30%的增量贡献。
彰显国家智慧,凝聚青年信心
面对关税战的冲击,中国政府展现出非凡的战略定力与政策智慧,成为激发中国青年爱国情感的关键因素。与美国单边主义的蛮横不同,中国打出了“精准反制+多边合作”的漂亮组合拳:对美国农产品加征关税,直击其农业要害;与欧盟、日韩重启经贸对话,全力推动“一带一路”供应链的优化重组。
更让青年信服的,是国家对民生与企业的高度关切。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稳外贸稳外资”,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推进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决心。这一战略部署不仅顺应了国际经贸格局的演变趋势,更是基于制度型开放与自主开放的有机结合,为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注入强大动力。这些举措稳定了就业市场,也让青年深刻认识到,中国制度有能力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重压之下成长,创新彰显韧性
关税战在客观上加速了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青年群体无疑是这一进程的核心推动力量。美国对芯片、汽车等行业加征25%关税后,中国青年科技团队在半导体、新能源车领域不断实现重大突破。这些成果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热议,青年用技术突围有力回击了关税壁垒。
文化自信的崛起同样令人瞩目。当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舆论战”双重施压时,中国青年以“国潮复兴”成功破局。当《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破竹之势创造一个个票房纪录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动画电影的成功,更是中国年轻文化从业者在时代困局中的精神突围。
国际对比鲜明,重塑价值认知
特朗普政府秉持的“美国优先”零和思维,与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形成了鲜明反差。当美国财长贝森特宣称“‘美国梦’不依赖中国廉价商品”时,中国青年在缅甸地震中自发募集8400万美元援助,充分展现出“兼济天下”的广阔胸怀。这种对比促使青年群体深刻反思不同发展模式的优劣:到底是选择以邻为壑的霸权逻辑,还是合作共赢的包容之道?
全球化进程的撕裂进一步加深了这种认知。欧盟因美国关税政策加速“战略自主”,日韩在安全依赖与经济利益间艰难抉择,而中国通过RCEP扩容、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等机制,成为多边主义的“稳定锚”。国际格局的变化让青年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道路的可持续性。
升华爱国情怀,担当时代使命
关税战终会成为历史,但它留给中国青年的精神财富远比经济数据更为珍贵。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市场追随”走向“规则制定”,青年一代在这场压力测试中实现了爱国情怀的升华。这种情感不再是简单的民族主义表达,而是基于理性认知的使命担当。正如一位Z世代网友在知乎高赞回答中所说:“爱国不是空喊口号,而是让每一个微小的创新都成为国家进步的坚实基石。”
历史往往在循环往复中实现演进。妄图以“关税大棒”遏制中国崛起的特朗普或许未曾料到,这场较量成了中国青年一堂生动的“爱国课”。从芯片实验室到跨境电商平台,从国际谈判桌到文化输出前线,中国青年用实际行动证明,任何外部压力都无法阻挡一个民族走向复兴的坚定步伐。这是关税战带来的深刻讽刺,更是它给予中国青年最宝贵的馈赠。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