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呈贡区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方法路径,构建摸排在经常、管理在日常、作用发挥在平常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质效,推动学习教育不停步,管理服务不中断。
近年来,呈贡区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管理方法路径,构建摸排在经常、管理在日常、作用发挥在平常的管理体系,全面提升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质效,推动学习教育不停步,管理服务不中断。
抓组织强堡垒
推动教育管理规范化
建立协同共管体系,确保流动党员教育培训“不断档”。
全覆盖纳管。由行业部门、街道实时开展流动党员信息采集,组织部门按“行业属性、工作半径、居住网格”分类交办;属地、行业部门基层党组织明确专人快速响应,形成“新兴领域群体优先纳入行业党支部、零散流动党员就近纳入社区网格党支部、疑难个案由组织委员包联兜底”的纳管模式,实现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
分类实施。对流出党员,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便于管理的原则,在流动党员较为集中的寻甸、嵩明、陆良等地建立5个外出租地流动党员党支部,因地制宜开展好教育培训。对流入党员,结合实际分类纳入行业领域、商圈楼宇、社区网格等党组织进行管理,就近就便参加组织生活。
双向共管。与流动党员集中地区签订共管协议,明确流入地、流出地“双向共管”责任,制定关于加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十条措施”,细化组织部门、流入地党组织、流出地党组织和流动党员4项“责任清单”,健全完善流动党员参加学习教育和组织生活情况通报制度,做好“跟踪式”教育培训。
抓培训强举措
推动分类培训精准化
根据流动党员“在网上、在路上”的特性,优化培训方式,不断提升教育培训针对性、实效性,让流动党员教育培训“有滋有味”。
长效常态赋能教育培训。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员骨干等与流动党员结对制度,拓展搭建“1+3”流动党员教育培训连心桥,1名流动党员党支部班子成员联系3名流动党员,督促流动党员积极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利用春节、中秋节等流动党员集中返乡时期,引导流动党员进党校充电赋能,邀请专家学者、党校教师开展培训56场次、培训返乡流动党员1200余人次。
优化线上培训模式。线上依托共产党员网、云岭先锋网、“呈贡先锋”公众号等载体,定制学习清单,定期推送学习内容,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直接提供给纳管党组织,实现流动党员与在册党员同教育同管理。
激励表彰强化结果运用。以教育培训为载体,大力发现表彰流动党员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强化优秀党员作为“两优一先”表彰对象、“两代表一委员”和“党员诚信种植经营户”推荐力度,累计评选12名“流动党员诚信经营户”,切实增强流动党员荣誉感和自豪感。
抓转化强担当
推动作用发挥常态化
积极搭建平台载体,推动培训成果转化,引导流动党员在建设他乡、反哺家乡中“流而有为”。
培优“带头人”,将培训成效转化为反哺家乡的实干担当。以教育培训为载体,发现、培养和吸纳流动党员中的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为社区后备力量,探索建立“1名街道党政班子成员+1名社区骨干”的“双导师”帮带制度,回引82名优秀流动党员进入社区“两委”,为社区建设找准找好引路人。
培育“主力军”,将培训成效转化为带富致富的实践能力。健全“理论+实践”“课堂+基地”“专家+种植能手”的培训体系,推动专业从事花卉分拣包装、网络直播、花卉销售的流动党员上讲台,面对面、手把手谈经验、教方法,示范带动更多流动党员和群众致富增收,“订单式”培训流动党员、群众2100余人,为乡村振兴培育储备一批“土专家”“田秀才”。
培强“新引擎”,将培训成效转化为驱动发展的实际成果。支持和引导流动党员带资金、带岗位、带项目“反哺”家乡,发挥外出租地流动党员党组织作用,为外出租地农民提供贴息贷款、市场信息咨询、法律维权等服务,累计解决外出租地农民3900户7100余人就业。支持回引流动党员担任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依托呈贡新区创业园孵化57个外出租地农民创业项目,全区29个“村改居”社区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2.52亿元。
来源:中国网一点号